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0669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对应学生用书P12)1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道教思想B道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解析:唐宋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形成了一套更为精密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因此被称为“理学”。答案:A2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因果轮回B“天理”C修炼养生 D致良知解析:根据材料中“宋代”和向二程求教,得出所指为宋代理学,故B项正确;A项是佛教思想;C项是道教思想;D项是心学的主张,均不符合

2、题意。答案:B3“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挂在某思想家纪念堂大殿内的这副楹联叙事写意,辞简意赅。该纪念堂的主人应是()A朱熹 B程颐C王阳明 D陆九渊解析: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答案:A4“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要把握“天理”,需要采取的方法是()A发明本心 B格物致知C进行内心的反省 D克服私欲、回复良知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这是程朱理学的观点,程朱理学认为探究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故选B。答案:B5“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

3、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这首古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思想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C朱熹的理学思想 D王守仁的心学思想解析:根据材料“人心”“良知”可知,古诗反映的是王守仁的心学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材料二南宋陆九渊说:“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思想的本质目的是什么?说出你的理由。(2)与朱熹相比,陆九渊的思想

4、有何特点?(3)简述朱熹和陆九渊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解析:本题考查对朱熹和陆九渊思想的比较。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三纲五常是“理”在社会上的表现。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陆九渊思想的核心就是“心即理也”。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这一思想的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因为材料指出,儒家道德伦理、三纲五常目的就是“理”在社会上的体现。(2)陆九渊将理学发展为心学,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天理。(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全面总结了北

5、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一、选择题1.如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迦牟尼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

6、了决定性影响解析: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该图反映了这一特征。B、C两项不是实质;画面主体是佛教的释迦牟尼,D项与此不符。答案:A2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A道学B法学C理学D佛学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克己、忍、信、仁、礼、忠都是宋明时期宋明理学的典型的核心主张,所以,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理学思潮的影响。所以本题的答案是C项。答案:C3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7、。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A心即理B“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C“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D一概反对人的欲望解析:本题考查对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由材料可知,朱熹认为“饥而食渴而饮”是正当的欲望,并不反对。故D项错误。他又认为“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所以天理和人欲(私欲)的根本区别是是否符合“礼”,B项错误。而A项是心学。故选C项,私欲就是超出“礼”的不正当的欲望。答案:C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

8、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解析:依据“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可以得出朱熹比较注意推广儒学,并使其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所以选C。答案:C5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解析:宋明理

9、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宋代理学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依此分析A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答案:A6佛教禅宗有首开悟诗曰:“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比较接近这一看法的思想家是()A朱熹B程颢C程颐 D陆九渊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该诗反映了通过内心的反省而幡然醒悟,寻得良知,这是强调内心的反省,这与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一致。答案:D7“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

10、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解析:“万化根源总在心”表明作者认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A项是政治学说;B项主张思想领域里以儒学统一思想;D项主张治学应该为社会所用。A、B、D三项均不是从哲学的高度进行分析。答案:C8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代表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而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解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本质相同

11、,即都承认天理是万物的本原,追求天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必须摒弃欲望才能够实现对天理的感悟,所以答案选B。A、C两项只是陆王心学的主张,D项只是程朱理学的观点。答案:B9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A女权意识的觉醒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由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性,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社会,因此社会上节妇得到政府的表

12、彰。所以应选B。答案:B10“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解析:解答此类试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A、B、C三项都是其影响,但由材料信息“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可知,其提倡的是一种气节,讲述的是积极影响,故排除B、C两项,符合题意的是A项;D项未在材料中体现。答案:A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中庸工夫密,规模大。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

13、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朱子语类材料二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然而致之者,圣人也;勉而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虽其蔽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存也。请回答:(1)材料一中论语主要反映了谁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论语的主要思想内容。(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思想?概述材料二的主要主张。(3)从学问和修养的角度,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不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归纳这两种主张的共同点。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分析,论语主要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要内容是仁、礼。第(2)题从“致良知”分析应是王守仁的思想。第(3)题要求从“学问和修养”的角度去比较。答案:(1)孔子。主张:仁、礼、有教无类等。(2)王守仁。主张:致良知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致良知有不同的层次;良知存在于每一个人。(3)不同点:材料一要求苦学,阅读典籍才能求得学问;材料二则认为致良知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共同点:理是万物的本原;注重个人修养;宣扬传统的儒家思想(或重塑儒家价值理念);维护伦理纲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