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9.古诗二首语文S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80631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9.古诗二首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9.古诗二首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

2、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3、。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9 古诗二首一、根据读音,选择合适的汉字 ,或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一日还(hun hi) ln 江(陵灵) c (辞 词)别朝 辞(cho zho ) 门泊 (b b)万重山(zhnchn) bi d 二、读拼音写字词。)mn jio n bin 1. 城的故址在今重庆市。 dn w 2. 你看 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鹂在 声音那么动听。 shn ln 3. 走过 便是当年三国中的 了。 三、判断下面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选择正确的答案

4、,将序号填在“( )”里。 A.比喻 B.拟人 C.夸张跟我学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例:千里江陵一日还。此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1.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2.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 3.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4.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四、课文回顾。 1.早发白帝城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 。作者采用 的手法,写出了自己 的心情,其中 、 两个词语充分体现了这种心情。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思

5、是: 探究应用 五、课内阅读。 绝句 唐杜甫 ( )( )黄鹂( )翠柳,( )( )白鹭( )( )( )。 ( )( )( )( )千秋雪,( )( )( )( )万里船。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千秋雪( )A.一千个秋天的雪 B.终年不化的积雪 万里船( )A. 航行一万里的船只 B.远方来的船。 3.诗中第 、 句属于动态描写,第 、 句属于静态描写。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2句诗歌的意思。六、课外阅读。 春夜喜雨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画“ ”诗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6、(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2.诗中的第( )句,是作者的想象。 A. 1、2 B.3、4 C.5、6 D.7、83.诗歌中哪个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用“”圈出来。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3、4句诗句的意思。 5.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下面哪幅图最能表现诗歌的内容?在图的下面打“”。 (1) (2) (3)七、妙笔生花。 课文(诗歌)中多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以一处景物为内容,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几句吧! 参考答案:一、辞 陵 hun chn b zho二、1.白帝 2.岸边 鸣叫 3.山岭 东吴 三、1. C 2. C 3. B 4. B A四、1.李白 夸张 喜悦(欢快) 还 轻 2.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五、1.两个 鸣 一行 上青天 窗含西岭 门泊东吴 2. B B 3.1 2 3 4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展翅飞上蓝天。六、1.A 2. D 3. 潜入 4. 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5.对春雨的喜爱之情。6.(1) 七、示例:这巴掌大的地方,谁都不愿意来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