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0330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2012届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课件: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聚焦点一:经纬网上点与点空间关系的确定 (1)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近(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大圆是包括赤道在内的所有以地心为圆心的圆周,其劣弧是指弧度小于180的弧段。如左图,图中A、B两点间的最近距离非小圆上的ACB弧段,而是大圆上的ADB弧段。因此从A到B最近距离的方向并非向东方向,而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2)对跖点,即通过地心对称的点。这两点经度之和等于180,东西经相反;纬度相同,南北纬相反。如图中D点的对跖点是D点 (3)所在半球的确定。20W以东,到160E间的范围为东半球,另一半为西半球;赤道南北分别为南半球和北半球(2011苏州调研)下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

2、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1)(2)题。(1)“水半球”的极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D(2011苏州调研)下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1)(2)题。(2)由“陆半球”的极点,到与其关于 地轴的对称点,最短的航线是()A沿经线向正东行走 B沿纬线向正西行走 C沿经线先向正北,再向正南 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C 点睛:对跖点的确定,以及地球上任意两点间的最近距离的确定。思路点拨:第(1)题,“陆半球”的极点与“水半球”的极点互为对跖点,由“陆半球

3、”的极点(38N、0),可知“水半球”的极点为(38S、180),该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第(2)题,由两点的位置可知,两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且都在北纬度,其劣弧为通过北极点的部分。规律技巧总结:(1)关于对称点,首先要搞清对称的中心是什么,是过地心对称的对称点,还是关于地轴对称的对称点。如果是关于地心对称的对称点(即对跖点),则其纬度数相同,南北纬相反;如果是关于地轴对称的点,则其纬度相同。不论上面何种对称,其经度数之和都是180,东西经相反。规律技巧总结:(2)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为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判断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首先要判断经过两点的大圆是什么,然后再确定哪里是其劣弧。由于所

4、有的经线均在两极相交,因此相邻经线的间隔在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极渐渐缩小。所以赤道是唯一属于大圆的纬线,而所有正相对的经线组成的均是大圆。地球上所有大圆上的弧度相差1度,距离相差111千米。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航向判别方法如下:两点经度相差两点同位于北半球,如图从A到B最短距离应先向北,过北极点再向南两点同位于南半球,如图从A到B最短距离应先向南,过南极点再向北两点位于不同的半球,则需要讨论,要分析一下过北极点为劣弧还是过南极点为劣弧。如果过北极点为劣弧,则先向北过北极点再向南走;如果过南极点为劣弧,则先向南过南极点再向北走。如图从A到B,经过北极点为劣弧,所以从A到B的最短距离是先向北经过

5、北极点,再向南180两点经度差小于180两点同位于赤道上,赤道为大圆,则沿赤道向东或向西走劣弧即可。如图从A到B应是向东走北半球(1)两点位于大圆与纬线切点的两侧,最短航程需要改变方向。如从北半球图中A向B航行,先向东北,过切点后再向东南;从南半球图中A向B航行,先向东南,过切点后再向东北。(2)两点位于大圆与纬线切点的同侧,最短航程不改变方向。如北半球图中B到C为东南方向;南半球图中B到C为东北方向南半球变式训练1:运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上的位置和方向。根据已有知识,回答(1)(2)题。(1)咸蛋超人住在(30S,59W),有一天他想去拜访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他从

6、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当他钻出地球另一端时,最可能看到的景观是()A变式训练1:运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上的位置和方向。根据已有知识,回答(1)(2)题。(2)从甲地(70N,80E)到乙地(70N,15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A一直向正东走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D一直向东北走 C 解析:(1)依据题意,另一地点为对跖点(30N,121E),在我国浙江省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竹类植物资源丰富。B、C、D反映的是热带和亚寒带景观等。(2)可用图解法解此题。根据题意作右图,过甲乙两地画出地球球面上的大圆,大圆与115E(80E与150E

7、中间的经线)交于A点,判断劣弧甲A乙的走向即可作出选择:先向东北,后向东南。聚焦点二:比例尺的应用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单位要统一,分子要保持为1大小比较根据分母进行比较注意:将不同表示方式的比例尺转换成数字式,然后进行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根据地图表示范围比较图幅相同时,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根据内容详略比较图幅相同时,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比例尺越小根据经纬度比较在图幅与经纬度范围相同时,纬度越高,比例尺越大比例尺的缩放放大新比例尺=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注意:如果放大n倍,则放大的比例尺

8、为“原比例尺*(n+1)”新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平方*原比例尺的图幅面积。如比例尺放大n倍,则新图面积是原图面积的n2倍缩小新比例尺=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注意:如果缩小n倍(n1),即比例尺缩小到原比例尺的(1-n)倍,则新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新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平方*原比例尺的图幅面积。如比例尺缩小到1/n,则新图面积是原图面积的(1/n)2比例尺与坡度大小图幅相同若两图的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若两图的比例尺和等高线疏密相同,则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若两图的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2011扬州模拟)读我国两岛屿略图,回答(1)(

9、3)题。(1)甲图中、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约是()A230千米 B100千米 C270千米 D200千米 B(2011扬州模拟)读我国两岛屿略图,回答(1)(3)题。(2)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岛屿面积比乙图大 B甲位于乙的西南方向 C甲图比例尺比乙图大 D甲图描述的地理事物比乙图更详细 A(2011扬州模拟)读我国两岛屿略图,回答(1)(3)题。(3)在学生绘制的乙图东北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

10、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B 点睛:相同图幅,比例尺大小与实地面积成反比;垂直比例尺大小决定了纵坐标的大小。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应用及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和作用。(1)依据甲图信息判断,、两城市距离约是图中两纬线间距离的一半多。(2)通过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判断,甲图岛屿是台湾岛,乙图岛屿是海南岛,台湾岛是我国最大岛屿。由两岛屿图上面积可判断,甲图比例尺小,乙图比例尺大,乙图描述的地理事物比甲图更详细;根据经纬度判断甲位于乙的东北方向。(3)地形剖面图的作用是反映某条剖面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一般画地形剖面图时,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能够表示出剖面线上的最高和最低

11、值为根据。垂直比例尺越大,纵坐标越长,反映的起伏状况越明显。规律技巧总结:1利用公式法,在带有比例尺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比较坡度大小。由公式:坡度等高距/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推导出:坡度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由此可进行如下坡度计算、比较:(1)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和比例尺都相同,坡度大小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图上距离成反比,即与等高线疏密有关,一般等高线越密,坡度就越大。(2)在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上比较时,可由公式估算而得,如下面两幅图坡度大小的比较:甲图:等高距为200米,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图上距离)设为a,比例尺为1/10000,坡度可表示为:坡度2001,1000

12、0,a1,50a 乙图:等高距为50米,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约为0.5a,比例尺为1/40000,坡度可表示为:坡度501,40000,0.5a1,400a 由此可得知:甲图的坡度大于乙图。规律技巧总结: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绘制地形剖面图时,需要首先确定水平比例尺与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与原图相同的比例尺,而垂直比例尺的选择则需要根据试题要求、垂直高差和等高距的大小确定,一般大于水平比例尺,原则上以能够鲜明地表达地势的起伏状态为准。(1)在横坐标轴上确 定水平基线(一般与剖 面线一致)与水平比例 尺(一般与水平比例尺 相同);(2)结合纵 坐标轴确定垂直方向的 高度差(一般与等高距

13、 相同)与垂直方向的比例尺(一般大于水平比例尺)。(3)点出剖面基线与等高线的交点(图中115点),并引垂线至相应高度。用平滑曲线连接,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如右图:变式训练2: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完成(1)(3)题。(1)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A80m B110m C170m D220m B 变式训练2: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完成(1)(3)题。(2)在对应的地形图上 可以看出()A道路为直线 B道路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最长 D道路和可能有部分路段重

14、合 D 变式训练2: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完成(1)(3)题。(3)若使用大型运输车 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 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 的是()A道路 B道路 C道路和 D道路和 B 解析:(1)考查学生判读地形剖面图,定点、定线能力。由题目文字表述可知甲、乙两地有三条道路相连,故三条道路的起止点应该是甲、乙两地。读图可知三条道路的起止点海拔分别为150m和260m,故其高差为260150110(m)。(2)使用大型运输车运输重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选择坡度小的道路,以保证运输安全。读图可知道路在三条道路中是起伏最小的。解析:(3)本题考查地形图与剖面图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与调动知识的能力。读图可知,剖面线表示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最远,所以对应的地图上,道路不可能为直线;道路没有经过图中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道路的水平距离最短;道路与道路右端坡度大致相同,所以道路与道路这一部分路段可能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