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达标(十)解密考纲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知识,结合实例考查细胞的物质运输功能,体现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开放性。1(2016江苏南京二模)下列是细胞的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过程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2)在细胞分裂期间,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c染色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供给。(3)细胞的识别与中的a糖蛋白有关;观察活细胞中的常用的染色剂是健那绿染液。(4)图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或结构是,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中。(填标号)(5)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
2、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的蛋白质。请写出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用“”和序号表示先后顺序)。(6)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由核孔进入细胞质并与核糖体结合,通过的生物膜的层数是0层。2(2016广东广州一模)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中填写图中数字)(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2)甲图中囊泡X由内质网经“出芽”形成,到达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是溶酶体。(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
3、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4)囊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菌对照,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解析:(1)囊泡膜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2)囊泡X由内质网经“出芽”形成后,与高尔基体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推测可能参与溶酶体的形成。(3)囊泡
4、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后,引起囊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4)囊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菌对照,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3(江苏卷)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S1S2。(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
5、上的差异是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实验试剂: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填代号)。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标号,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蒸馏水,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
6、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质壁分离。(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4(2016江苏盐城三模)主动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跨膜运输方式可以按照生命所需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体现了生命活动的“主动性”。为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HgCl2是一种可以影响ATP水解的新陈代谢抑制剂。请分析回答:(1)本实验的名称是探究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2)请写出实验进
7、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温度、pH、溶氧量、溶液的量、胡萝卜片的量等(任选两个)。(3)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根据实验结果,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乙组和甲组结果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能量(或能量供应不足,影响主动运输)。与甲组相比,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的原因可能是幼嫩组织供能少,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少。(4)下图为动物肌肉细胞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据图回答: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Na进入细胞的动力来自钠的浓度差,运出细胞的动力来自于ATP水解。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
8、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图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有无氧气,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将等量的
9、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的变化。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如果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如果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解析:(1)由题干信息“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可知实验变量是氧气的有无。实验过程中要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温度(影响酶活性)、pH(影响酶活性)、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有氧时在线粒体中产生CO2;无氧条件下能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CO2。(3)根据题中信息及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实验步骤是将“等量”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是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要全面,不能有遗漏。分析实验原理,如果滤液1和滤液2中葡萄糖的量相等,液面就不会有变化;如果滤液1中葡萄糖含量多于滤液2,即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水分就会从滤液2中进入滤液1,这样滤液1所在一侧的液面就会上升,反之就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