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跷跷板青岛版(五年制)(一)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师(出示蜡烛跷跷板):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玩过)在玩跷跷板时,有什么现象发生?(师板书:跷跷板) (师课件动画演示两学生在玩跷跷板) 生:跷跷板一边高,一边低,重的一边把轻的一边压起来了。 生:跷跷板两边不平了。 师:对,像这样的现象叫做不平衡,还有别的现象吗? 生:有时两边一样高,是平的,那应该是平衡的现象吧? 师:对。(师板书:平衡)请看这是一个蜡烛跷跷板,现在它是怎样的? 生:两边一样高。 师(点燃两端的蜡烛):请大家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多? 生:它的左右两端不断地翘起来。 生:一边翘起来,一边落下去,真好玩。 师:
2、大家的观察真仔细,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为什么点燃蜡烛跷跷板后,它就不断的起起落落呢? 生:是什么力量使它们不断运动的? 生:玩跷跷板时,为什么我能把妈妈跷起来? 生:为什么不同体重的人能使跷跷板平衡? 生: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 (二)猜想假设,尝试解释 师:大家提得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大家是不是都想知道跷跷板保持平衡的秘密?我们猜一猜,到底是怎么回事? 生:我想可能与两边的重量有关,重的一边往下落,轻的一边会往上升。 生:对,左边蜡烛油滴下后,重量就会变轻,所以左边就升起来了, 师:看来,两边的起落与两边的重量有关。(师板书,重量?) 生:我认为除了重量,还可能与位置有关
3、,我们玩跷跷板时,就见过小同学把大同学翘起来,只与重量有关是不对的。 生:老师,我就曾经把大同学翘起过。 师:看来,这种现象还与位置有关系,那么位置是相对于哪里说的? 生:中心。轻的物体离中心远了,照样能把另一边重的物体翘起来。(师板书:距离中心?) 师: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积极,猜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怎样才能证明这些猜测对不对? 生:做实验。 (三)制定计划,实验探究 1、师: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仔细观察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现?从中间往左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从中间往右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左边第一格和右边第一格到中间的距离
4、是一样的,那么左边第4格和右边第4格到中间的距离也是一样。这是钩码,它可以挂到杠杆尺上。我在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有什么现象发生?(左边沉下去了)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样做?其他同学的想法和他一样吗?好,你来试一试,如果成功了,给他点掌声好不好(鼓掌),现在我把他的方法记录在杠杆尺图上,贴到黑板上。 2、师: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平衡呢?(学生自由发言,如实验中要做好记录,教师予以鼓励)。 3、师:同学们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桌上的杠杆尺平衡,注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
5、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做员讲一讲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杆尺可以放到一边,别乱动。开始做吧。 (师巡回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记录,问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平衡?两边比较,两边挂一样多钩码会怎样,两边不一样多时会怎样?) (四)思考结论,表达交流 1、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平衡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法交流一下,可以拿着平衡了的杠杆尺作介绍,可以展示你的杠杆尺图,谁的玩法有趣,我们就把它贴在黑板上。 (学生在实物投影前介绍,教师提问“你怎么想的?”“一边一个还可以怎样挂”“大家看他画得对不对,谁画这种玩法的图了?”“有没有一边挂两个的吗?
6、”“谁能给他提问题,谁来补充一下?”等,适当进行鼓励性评价,如“你的想法真奇妙,还有别的挂法吗?”“你的挂法还挺复杂呢?有没有用很少的钩码让它平衡的?”) 2、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6幅平衡图,你们有什么发现?你们觉得哪些杠杆尺的平衡很相像?(找相同点,图(1)、(3)、(5)是一类,因为它们两边格数是相同的,两边挂的钩码一样多,对称了;图(2)、(4)、(6)是一类,因为左右挂得不一样多,距离不一样长。师生讨论分析第一类:为什么能平衡?学生的表达可以多样化,只要合理即予以认可,如平衡的条件有:(1)左右格数一样,重量相同(个数相同);(2)左右格数相同,挂得一样多;(3)左右挂得一样多,格数
7、相同;(4)左右对称就平衡;(5)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师板书:一样多(重)一样长(格),平衡;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平衡。) 师:如果一样多,不一样长能不能平衡?(可以演示一下) (师生讨论分析第二类为什么能平衡?总结出挂的多的一边离中间近,挂得少的一边离中间远;重的一边离中间近,轻的一边离中间远。) (五)联系生活,知识应用 1、师(出跷跷板教学设计及反思示课件):有一天,小猴子和大象比赛玩跷跷板,看谁跷起来,结果大象把小猴子跷起来,后来小猴子开动脑筋,找到了跷起大象的方法,你们能猜出小猴子的方法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小猴子离支撑点远一些、几只猴子一块上跷跷板等。) 2、师:同学
8、们,平衡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们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交流,如人们利用平衡现象发明了秤、天平、体重计;挑水时扁担放到肩部中间;起重机吊起重物而不倒;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做动作时要保持平衡等。) (六)、总结评价,课下制作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同学表现最好?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除了你们小组之外,还有哪个小组表现最好,你们觉得老师今天表现怎样? 2、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学生交流。师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师:请同学们课下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动动脑,动动手,看谁制作的更好,更新颖。 下课。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