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8-19版: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创新设计)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63433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版: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创新设计)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8-19版: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创新设计)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8-19版: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创新设计)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8-19版: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创新设计)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8-19版: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创新设计)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18-19版: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创新设计)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18-19版: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创新设计)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18-19版: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创新设计)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3.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一些自然现象。基 础 知 识 梳 理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与能量循环(1)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2)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1)概念

2、: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2)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2.平衡功能(1)概念: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2)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2)统一性含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表现:某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演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思考】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述的是哪种循环过程?提示生物循环。2.农民种庄稼获取农产品,主要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提示生产功能。3.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提示使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减少,土壤肥力增加,空气湿度增大,温差减小等。预 习 效 果 自 测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A.一成不变 B.有时演化C.一般不演化 D.每时每刻都在演化解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答案D2.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发生变化的地理环境要素是()A.土壤 B.植被 C.地貌 D.气候解析雾霾是大气污

4、染造成的,属于气候要素。答案D3.下列行为会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向恶性方面发展的是()A.植树种草 B.修建水库C.围海造陆 D.围湖造田解析围湖造田会使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答案D4.某地区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C.温和湿润 D.高温干燥解析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是为了减少体内水分的蒸腾是对气候的一种自然反映。答案D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

5、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解析地理环境整体性指自然地理环境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整体特征相统一。答案B6.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地理环境各要素都是单独地存在和发展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A. B.C. D.解析地理环境整体性体现的是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制约,各要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并且各要素对地理环境影响作用不同,所以选C项。答案C探究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6、体功能【探究活动】下图是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使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燃烧化石燃料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2)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B.大气环流C.洋流流动 D.水循环解析第(1)题,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动植物的遗体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都能释放出大量的CO2,但真正破坏自然界中碳元素循环的是燃烧化石燃料。第(2)题,水循环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答案(1)B(2)D【反思归纳】1.三大

7、物质循环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变换、能量传输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

8、表所示。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即时巩固】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1)(2)题。(1)图中()A.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可降低温室气体浓

9、度,减弱温室效应D.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2)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解析第(1)题,图中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会减弱温室效应。开采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动植物遗体通过沉积作用变为煤炭和石油,没有重熔再生过程。第(2)题,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大气升温。二氧化碳的参与是石灰岩发生溶蚀作用的条件,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加强;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亚寒带针

10、叶林向高纬度扩展。答案(1)C(2)B探究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咸海曾是全球第四大内陆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水源主要来自中亚地区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一些专家认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两河沿岸地区开始大面积种植棉花和水稻,导致灌溉用水远远大于补充用水,引发咸海水量锐减。相比多年前基本稳定的常态水量,咸海如今已“缩水”90%。水量减少,致使盐碱析出,侵蚀裸露的湖床,干涸后的湖床几乎寸草不生,生态平衡破坏,咸海出现荒漠化。(1)结合材料分析该湖泊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并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2)40多年前,甲图中A城市曾经是咸海沿岸一个繁荣的港

11、口,也是著名的渔港,年产鱼量可达2万吨,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整个湖区的商业捕捞就基本上终止了,试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析咸海面积的变化趋势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4)以上案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特征。答案(1)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本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沿河发展农业,大量引水灌溉。(2)入湖淡水补给不断减少,该内陆湖蒸发强烈,湖水盐度不断增大,环境恶化,鱼虾大量死亡。(3)湿地面积不断萎缩,使该区域的气候更加干旱,沙尘暴天气频繁,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不断加重,湖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生物濒临灭绝。(4)整体性【反思归纳】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

12、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即时巩固】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1)(2)题。(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复杂性解析第(1)题,图中反映的问题是:地壳运动使得山地隆起,背风坡降水减少导致森林退化,继而出现荒漠化,故造成该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第(2)题,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1)B

13、(2)A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据此完成12题。1.哪些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C.分解作用D.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2.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A.光合作用 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 D.平衡功能解析第1题,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恐龙生存环境的变化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第2题,恐龙灭绝后,通过平衡功能,其他各物种的数量基本恒定,使得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

14、下来。答案1.D2.D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34题。3.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体现了()A.各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4.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解析第3题,材料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4题,由于植被砍伐导致蒸腾作用减弱,则降水量减少;由于植被涵养水

15、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答案3.A4.C5.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对附近滨海地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并绘制了“该地区自然环境剖面图”(图1)和“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示意图”(图2)。读图,回答(1)(3)题。(1)研究发现滨海地区是四大圈层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1中A为_圈,B为_圈,C为_圈,D为_圈,E为土壤。(2)图2中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性,其中和的交换是通过_作用进行的。(3)近几年来,沿海地区抽取的地下水盐分含量越来越高,目前已不能饮用,原因是_,控制措施有_、_等。解析第(1)题,读图1可知,A处于陆地上空,属于大气圈;B处于森林带,属于生物圈;C处于海洋中,属于水圈;D处于沉积岩中,属于岩石圈。第(2)题,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反映植物与A(大气)圈之间的物质联系,具体表现为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第(3)题,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从而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严重的可导致地面下沉,地面建筑塌陷以及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变坏。控制措施从原因入手分析。答案(1)大气生物水岩石(2)整体光合(3)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海水倒灌合理开采地下水雨季人工回灌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