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60511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教师版)【专题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一、选择题1(2013届山东省青岛二中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如图,下面四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被称为20世纪中国经历的历史巨变的是

2、()中山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会议 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A B C D2(2013届山东省凤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如图,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C【解析】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革命,因其对象是沙皇专制,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而非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七月流血事件后转为武装斗争;共同纲领是新中国新民主主义性质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

3、2013届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此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最早实现的是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C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答案】 B【解析】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故选B4(2013届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09年春天的伦敦,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金融峰会新闻中心的时间显示墙上,只悬挂着3个时钟,依次为“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北京时间”开始于A

4、.鸦片战争,中国被卷入现代化漩涡 B.中华民国成立,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命运第一次转折C.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答案】 C【解析】“北京时间”说的是中国独立自主并且在国际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选C。A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华民国成立,但是并未解决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D项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已经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不能说“开始于”。故选C5(2013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A开始于中国

5、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有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经历C最早出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D在一届全国人大上发展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历史基础,是民主革命时期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1949年新政协重建新中国,并代行人大职能,到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由此可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之前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已经开始合作;在1956年发展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故选B项。6(2013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 “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对共同纲领的发展

6、主要体现在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7(2013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 “庆龄先生: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沪上环境如何,至所系念。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表明A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B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中国特色民主政治获得新发展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答案】C【解析】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表明,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

7、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大制度建立。故选C项。8(2013届江苏省泰州二中高三期初暑期检测)某学校拟创办一主题网站,纪念一项重大的活动。请你根据下列图片判断其主题应是A. 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B.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作用C.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D.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9(2013届湖南省望城一中、长沙县实验中学高三10月联考)下面是l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

8、:人),新中国初期政权的特点不包括职务党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务院主席副主席委员总理副总理政务委员共产党l329l26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0327029A.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B.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C.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答案】D【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不是多党联合执政,而是中共一党执政。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通过政治商协会议,参政议政,并不能成为执政党。故选D。ABC三项都正确,都是基本的知识。10(201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

9、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A首次宣布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B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C直接推动了海峡两岸“三通”的达成 D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11(2013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第三次教育质量检测)1958年7月,台湾当局利用美国进攻黎巴嫩的机会叫嚣“反攻大陆”。7月18日晚,毛泽东作出炮击金门的指示,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8月底,美国撕下了“盟友”的假面,丢下台舰掉头遁去。毛泽东决定以民族大义为重,暂缓收复金、马,并亲自写下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由此可见当时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中共有了和

10、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想法美国避免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 “台独”势力开始猖獗A B C D【答案】A【解析】材料中“美国进攻黎巴嫩”“ 炮击金门”可以得出;“和为上计”可看出,“美国丢下台舰掉头遁去” 正确,“反攻大陆”可看出台要统一而不是独立,所以不是台独势力;“台独”势力开始猖獗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选A。12(2013届江西省上饶横峰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麦迪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现代中国通过下列哪些举措实现了“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结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国两制”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

11、BC D13(2013届江苏省苏州五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选自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包括综合国力的提升 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A B C D15(2013届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统称(多指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

12、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胜利结束。这一历史事件从国际角度体现了A维护新中国利益,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B“一边倒”,反击美国在亚洲的“包围圈”C遏制美国“扶蒋反共”政策D为完全解决朝鲜问题奠定了条件16(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40年前,法新社曾这样评论某事件,说它是“改变世界的一周”。同时埃及开罗金字塔报也评论说:“西方帝国封锁新中国

13、的神话破灭了,这是亚非人民的伟大胜利!”这些评论针对的事件最可有能是( )A.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B.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中日正式建交D.中美正式建交【答案】B【解析】1972年美国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关系的开始缓和,这成为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一环,之后出现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高潮,西方国家封锁中国的神话就这样破灭了。17(2013届湖南省望城一中、长沙县实验中学高三10月联考)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 二

14、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根据题干信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表明了新中国独立主的外交方针。故选C。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因此A错误;B项与题干无关;D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18(201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个新的开始。”对材料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交换意见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B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C共同点主要指双方的共同利益D新的开始指中美两国全面合作19(2013

15、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保证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 “求同存异”可见是强调

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不对,错在“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B不对,抵抗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是综合国力的强大;D不对,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20 (2013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第三次教育质量检测)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提出了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如下图)。“和平鸽”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大洋州和非洲国家,联合国是“和平鸽”的头部。“和平鸽”战略说明A.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B.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

17、提高C.中国正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D.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21(2013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第三次教育质量检测) “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 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 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中美在对苏核武器和导弹问题上是合作的,当时中苏关系破裂,美苏争霸,中美1979年建交,所以中美为了本国利益有合作的条件和必要性。合作不是同盟,中国

18、80年代实现不结盟政策;意识形态的分歧始终存在;对外开放是经济方面。故选C。22(2013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第三次教育质量检测)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A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中苏建交,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答案】A【解析】20世纪60年代中

19、期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意识领域丑化中国,70年代初期中美民间交往增加,尼克松访华后关系正常化,印象较客观。B中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美国印象无关,C中1979年不符合70年代初期,D, 中苏建交与美国印象无关。故选A。23(2013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第三次教育质量检测) 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求同存异”24(2013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德化一中高三9月联考)2012年2月,习近平在访美演讲

20、中说道”我们会永远缅怀当年以非凡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当年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B打破了中美的外交僵局C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D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表述错误的即为正确选项,中美关系正常化始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而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因此A表述错误,BCD都是正确表述。25(2013届江西省上饶横峰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

21、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B说明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的支持C表明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的务实调整。故选D。二、非选择题1.(2013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材料二 诸八

22、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唐律疏议材料三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依于宪法以行之。孙中山全集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4分)(2)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

23、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8分)(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落实的?20世纪末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6分)【解析】第(1)问要求回答两种法律的不同。根据材料信息综合归纳,找准切入点,比如两部法律的侧重点、权利的享有者等;第(2)问,第一小问要求回答孙中山的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他的法制建2.(201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

24、者皆斩”。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材料二: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材料四: 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5、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2)简述材料二所反映的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并分析其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0分)(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的社会条件。(4分)法律用于调节国际关系和社会

26、关系,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可以得出全面借鉴外国的法律制度,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再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背景。(3)对比材料三“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与材料四“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可以得出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再结合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分析时代背景。(4)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的角度全面分析,可以得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3.(2013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第三次教育质量检测)在追

27、求近现代民主政治过程中,一曰理念,二曰民情,三曰实践,关乎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66天的漂泊之后,“五月花号大帆船向北美大陆靠近。船上有102名乘客,约有三分之一是清教徒(注:英国国教中信奉加尔文主义的改革派)他们必须想尽办法团结在一起才能够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生存下去。在经过反复和郑重的讨论协商后,41名男乘客签订了一份公约我们在上帝面前一起庄严盟誓签约,自愿结成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实施、维护和发展,也为了将来能随时依此而制定和颁布有益于殖民地全体民众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全体都将保证遵守和

28、服从。杨雁:“五月花号公约对北美殖民地早期政治体制的影响(1)据材料一,概括五月花号公约所体现的政治理念。结合所学,说明公约产生的背景。(4分)材料二 马基雅维里在讨论共和的李维史论中说,人性的软弱使民众难以抵抗腐的诱惑,他们不易为共和做牺牲,反而更容易被专制权力所网罗,“为了一点小恩小惠就成为专制的帮凶”。而且,就像罗马共和晚期恺撒称帝的时候“民众懵懂无知,居然看不到正在套到自己脖颈上的缳轭”。现在人们回顾共和在中华民国初期的失败,往往归咎于强权人物对共和制度的破坏。制度的失败总是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使那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几乎被完全忽略。1911年的共和革命是在一个

29、人民不自由对自由非常缺乏了解的国家里发生的。中国很幸运地有了像孙中山这样的“贤明之士”,但是,仅仅这样的贤明之士,并不能解除共和的危机:“假如因腐败而衰落的城邦能够东山再起,那也是因为当时正好有德行好的人在世,而不是因为维持着良好秩序的集体德行。此人一死,(国家)便会重蹈覆辙。”徐贲辛亥革命历史教训:腐败的国民乃是共和制度杀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包括哪些?对“那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如何认识。(6分)材料三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邓小平文选(3)

30、结合材料三指出在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思路方面,美国和中国有何相似之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了哪些适合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5分)【答案】(1)理念:人民主权;民众自治;依法管理(契约精神)。(2分,答出两点即可)背景: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新大陆的发现,西欧国家开展殖民活动;恶劣的自然环境。(2分,答出两点即可)(2)“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 包括: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敌对势力强大, 对共和的破坏;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同盟会内部涣散、意见分歧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4分)“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是指长期受封建专制统治的民众的民主意识尚未觉醒, 奴性顺

31、民习性尚未去除。(只答到腐败的国民, 未加以说明的不给分)(2分)(3)相似之处:都体现本国特色,避免照搬他国(1分)。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等。(4分)4.( 2013届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列材料:有“世界历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材料一 如图,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1)据材料一,时代周刊为什么选择毛泽东为封面人物?(2分)图中的“民主统一”的实现对

32、中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材料二 如图,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REDCHINAS MAO(下图)。周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2)材料二中,周刊的封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2分) 材料三 如图,在中美联合公报发布前夕,1972年2月6日时代周刊出版了一期期刊,标题是: 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下图。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5.(2013届辽宁省本

33、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雅典公民大会初探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

34、料三: 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000至4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867年改革法案再次对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了大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它规定,在城市中凡拥有单独住宅的房主(不论其价值多少)和每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的房客,只要在选区内居住一年以上都有选举权;在各郡,每年交纳地租12镑以上租佃者和每年收入5镑

35、以上的土地所有者都有选举权。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真正得以实现。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等资料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的形式、范围、性质三个方面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所体现的两种民主的主要不同之处。(6分)(2)根据材料三,概述英国选举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4分)(3)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到哪些启示?(1分)涨。(任答两点得4分)。(3)启示:民主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民主化是一个渐进和曲折的历程。(任答一

36、点1分)【解析】(1)从民主的形式上看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从范围上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从性质上看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专政。(2)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选举制度不断完善。开始有财产限制,后来取消;妇女也有了选举权;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席位。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推动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另外,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人民群众要求普选权的斗争日益高涨也是重要原因。6.(2013届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

37、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与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九一八事 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手中相继夺取大部分重要城市,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人以上。从关内骗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5年9月

38、3日)材料二 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根据日本“靖国神社法”,该神社具有宗教法人的资格。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日本在二战战败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东条英机等十四名甲级战犯。神社院内有一个常设展览馆,叫做“宝物遗品馆”。馆内保存着日军的作战地图、军装、武器,写着“武运长久”的太阳旗,以及1932年3月16日天皇令日军侵占中国上海的诏书等。北京晨报(2002年4月22日)材料三、(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今天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奉命就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天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人民

39、日报(2002年4月22日)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及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8分)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7分)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4分)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3分 )伟大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注册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

40、的胜利,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问题实质:否认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和犯下的滔天罪行。严重影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有悖于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潮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启示:和平与发展彼此联系,互相影响;勿忘历史,珍爱和平;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科学发展等。(言之有理均可)(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即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彻底的胜利,它大大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交往频繁。另一方面,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多次参拜供奉甲级

41、战犯的靖国神社,多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多次修改“和平宪法”,把台湾问题列为日美共同战略目标之一,还有钓鱼岛主权问题,等等。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有悖于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潮流。(4)尽管中日关系出现诸多困难,中方发展中日友好合作的方针仍然未变。我们还是要坚持世代友好的大方向,积极推进互利合作,大力弘扬民间传统友好,同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斗争,维护稳定大局,谋求共同发展。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很重要。“和则两利,斗则两害。”7.(2013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德化一中高三9月联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

42、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4分)(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4分)(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2分)【解析】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