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56002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27页
第27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28页
第28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29页
第29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30页
第30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31页
第31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32页
第32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33页
第33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34页
第34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35页
第35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36页
第36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37页
第37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38页
第38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39页
第39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40页
第40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41页
第41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42页
第42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43页
第43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44页
第44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45页
第45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46页
第46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47页
第47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48页
第48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49页
第49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50页
第50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51页
第51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52页
第52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53页
第53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54页
第54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55页
第55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56页
第56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57页
第57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58页
第58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59页
第59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60页
第60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61页
第61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62页
第62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63页
第63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64页
第64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65页
第65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66页
第66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67页
第67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68页
第68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69页
第69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70页
第70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71页
第71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72页
第72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73页
第73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74页
第74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75页
第75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76页
第76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77页
第77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78页
第78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79页
第79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80页
第80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81页
第81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82页
第82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83页
第83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84页
第84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85页
第85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86页
第86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87页
第87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88页
第88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89页
第89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90页
第90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91页
第91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92页
第92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93页
第93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94页
第94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95页
第95页 / 共9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docx_第96页
第96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10 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一、单选题1(2021湖南高考真题)研究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a为对照组,图b和图c分别为通道阻断剂TTX、TEA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EA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B外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CTTX处理后,外向电流消失D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答案】A【分析】据图分析可知,TTX阻断钠通道,从而阻断了内向电流,说明内向电流与钠通道有关;TEA阻断钾通道,从而阻断了外向电流,说明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详解】A、据分析可知,TEA处理后,阻断了外向电流,只有

2、内向电流存在,A正确;B、据分析可知,TEA阻断钾通道,从而阻断了外向电流,说明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B错误;C、据分析可知,TTX阻断钠通道,从而阻断了内向电流,内向电流消失,C错误;D、据分析可知,内向电流与钠通道有关,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低,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依然低于膜外,D错误。故选A。2(2021湖南高考真题)鸡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B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C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会影响该雏鸡B淋巴细胞

3、的产生D雏鸡感染IBDV发病后,注射IBDV灭活疫苗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答案】D【分析】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2、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 “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 ,可推知法氏囊相当于人体的骨髓造血组织,是B淋巴细

4、胞产生和分化的部位,所以是鸡的免疫器官,A正确;B、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进而影响B淋巴细胞的产生,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所以会导致体液免疫功能衰退,B正确;C、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孵出当日摘除,会导致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减少,C正确;D、IBDV灭活疫苗相当于抗原,应在感染前注射,用于免疫预防,发病后再使用不会阻止其法氏囊萎缩,D错误。故选D。3(2021河北高考真题)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B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C内环境K+浓度

5、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D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答案】C【分析】1、一个神经细胞可以有多个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2、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单向传递的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神经细胞外钾离子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4、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详解】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A正确;B、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维持内外离子浓度差,静息电位是由于细胞内外一定的K+浓度差导致的,B正确;C、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是K+外流,内环境K+浓度升高,K+顺浓度梯度外流减少,膜电

6、位差减小,C错误;D、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有谷氨酸、一氧化氮、肾上腺素等,都可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D正确。故选C。【点睛】4(2021河北高考真题)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和均增强了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B和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和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D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答案】C【分析】分析题干,血糖浓度升高时的三条调节途径,第一条是体液调节,后两条

7、都是神经体液调节。【详解】A、血糖浓度升高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血糖浓度升高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A正确;B、是兴奋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支配胰岛B细胞,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也是通过神经递质与胃肠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进行调节的,二者都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C、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是体液调节,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D、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使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此时血糖水平会反过来抑制胰岛素的进一步分泌,防止血糖过度下降;胰高

8、血糖素也是如此,故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C。【点睛】5(2021全国高考真题)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B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D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答案】B【分析】下丘脑的功能: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

9、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元具有日周期节律活动,这个核团是体内日周期节律活动的控制中心。【详解】AC、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同时也具有渗透压感受器,来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AC正确;B、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具有内分泌功能,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B错误;D、下丘脑内有是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体温变化,能调节产热和散热,D正确。故选B。6(2021广东高考真题)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全球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为更有效地保护

10、人民身体健康,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计划,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爱。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接种后抗原会迅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接种后可以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体液免疫二次接种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的免疫防卫功能ABCD【答案】A【分析】1、制取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对新冠病毒进行特殊处理,使其内部遗传物质(核酸)失活,但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仍然完整,从而保持免疫原性。2、体液免疫的过程:(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

11、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详解】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使其内部核酸失活,失去繁殖和感染能力,该方法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正确;接种后,疫苗作为抗原会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疫苗已灭活不能大量增殖,错误;接种后,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产生体液免疫,错误;二次接种后,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识别抗原,迅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体的免疫防卫功能,正确。故选A。7(2021全国高考真题)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

12、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答案】A【分析】1、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

13、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内流,A错误;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B正确;C、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C正确;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D正确。故选A。8(2021浙江高考真

14、题)当人的一只脚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使人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其中的反射弧示意图如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甲丁是其中的突触,在上述反射过程中,甲丁突触前膜信号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依次为()A、B、C、D、【答案】A【分析】提取题干信息可知:若一侧受到伤害,如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且“”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图示对脚的有害刺激位于左侧,则应表现为左侧腿屈曲,右侧腿伸展,据此分析作答。【详解】由分析可知:该有害刺激位于图示左侧的脚,则图示左侧表现

15、腿屈曲,即与屈肌相连的甲突触表现为兴奋,则为“”,伸肌表现为抑制,则乙为“”;图示右侧表现为伸展,则与伸肌相连的丙表现为兴奋,即为“”,屈肌表现为抑制,但图示丁为上一个神经元,只有丁兴奋才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与屈肌相连的神经元,使屈肌被抑制,故丁表现为“”。综上所述,甲丁突触前膜信号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依次为、。A正确,故选A。9(2021浙江高考真题)自2020年以来,世界多地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C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

16、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抗原MHC受体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答案】B【分析】1、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内部结构是一个单股正链的RNA病毒,表面有包膜,包膜外面是突起,看起来像王冠,其表面蛋白有三种。2、机体受抗原(新冠病毒疫苗)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识别、活化、增殖和分化,会产生免疫物质发生特异性免疫效应。这个过程包括了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免疫分子形成及免疫效应发生等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唾液进行传播,通过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能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A正确;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

17、的相关抗体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因为抗体能直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而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用于免疫预防,而不能用于免疫治疗,B错误;C、新冠病毒疫苗相当于抗原,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能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能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感染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并可进一步使其裂解死亡,D正确。故选B。10(2021浙江高考真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B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D血糖水平正常时,胰

18、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答案】D【分析】在机体的血糖调节中,胰岛素是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其作用是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还能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水平。【详解】A、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A正确;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促使葡萄糖释放进血液中,使血糖升高,B正确;C、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二者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C正确;D、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仍会分泌一

19、定量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使机体内二者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故选D。11(2021浙江高考真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疾病是()A艾滋病B狂犬病C禽流感D非典型肺炎【答案】A【分析】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详解】A、艾滋病是感染HIV所引起的,A正确;B、狂犬病是感染狂犬病毒所引起的,B错误;C、禽流感是感染禽流感病毒所引起的,C错误;D、非典型性肺炎是感染SARS病毒引起的,D错误。故选A。12(2020海南高考真题)正常人体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日节律。下列有关体温日节律的叙述,

20、错误的是( )A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B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C通过神经调节来维持D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变化【答案】C【分析】人体的产热=散热,使体温维持动态平衡,这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表现。外界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皮肤的温觉/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延传入神经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分泌TRH,调节TSH间接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或者减少细胞的新陈代谢,下丘脑同时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和骨骼肌的活动、毛细血管的收缩或舒张来调节体温,因此,体温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完成的。【详解】A、正常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不同存在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A正确;B、内环境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

21、合作使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指标处于动态平衡中,是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B正确;C、体温的调节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C错误;D、人体体温昼夜周期性波动,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温度变化,D正确。故选C。13(2020海南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Na+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C神经递质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D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答案】B【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维持静息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

22、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A、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K+通道打开,K+外流,维持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电位,A错误;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B正确;C、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D、在神经-肌肉突触中,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可作用于肌肉细胞,D错误;故选B。14(2020北京高考真题)食欲肽是下丘脑中某些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临床使用的药物M与食欲

23、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食欲肽以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B食欲肽通过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发挥作用C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D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答案】B【分析】由题可知,食欲肽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食欲肽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A正确;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B错误;C、由题“食欲肽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可推断,食

24、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C正确;D、由题“食欲肽使人保持清醒状态,而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可推断,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D正确。故选B。15(2020江苏高考真题)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B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C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D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答案】C【分析】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其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

25、水平降低;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A、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A正确;B、降血糖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升血糖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B正确;C、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进入细胞内,C错误;D、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都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D正确。故选C。16(2020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或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B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和处,且电位

26、大小相等C通过结构,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处兴奋的传递【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涉及到的神经元有a、b两个,其中为刺激部位,是突触。【详解】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需要足够强度的刺激,A正确;B、处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到处,由于不知突触处产生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递质还是抑制性递质,故电位大小不一定相等,B错误;C、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只能从细胞a传到细胞b,C错误;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能影响钠离子的内流和神经递质的活性或扩散,故会影响处兴奋的产生,也会影响处兴奋的传递,D错误。故选A。17(2020

27、山东高考真题)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B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C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D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答案】D【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

28、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核酸检测法:利用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详解】A、抗体只能与特定抗原结合,所以抗体检测法就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A正确;B、体液免疫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产生抗体,所以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B正确;C、机体通过产生较多的抗体从而将新冠病毒彻底消灭,故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C正确;D、感染该病毒的部分人由于其机体自身免疫力强而未出现症状,但其仍发生相关免疫反应,故其体内也能产生抗体,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理解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的基本原理。18(2020山东高

29、考真题)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答案】A【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30、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当声音传到听毛细胞时,纤毛膜上的K+通道开放,K+内流而产生兴奋,该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K+内流为顺浓度梯度,可知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B、K+内流而产生兴奋,该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正确;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局部电流,即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D、由题干信息可知,兴奋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没有相应的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听觉的产生过程,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并准确

31、获取题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9(2020天津高考真题)在天花病毒的第四代疫苗研究中,可利用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在感染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制作疫苗。注射该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识别天花病毒的抗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可通过基因工程途径生产这种疫苗B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C该方法制备的疫苗不会在机体内增殖D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疫苗中的抗原物质【答案】B【分析】1、基因工程的运用:(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3)利用基因工程生产药物:细胞因子,抗体

32、,疫苗,激素等。2、天花病毒是DNA病毒。3、疫苗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刺激机体产生二次免疫,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抗体。【详解】A、该疫苗的本质是蛋白质的亚单位,由基因控制合成,所以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疫苗,A正确;B、天花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NA),B错误;C、疫苗的本质是蛋白质的亚单位,不会在细胞内增殖,C正确;D、疫苗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理解疫苗的作用。20(2020浙江高考真题)人的一侧大脑皮层外侧面示意图如下,图中甲、乙、丙和丁表示部位。某人的右腿突然不

33、能运动,经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右腿无力。推测该患者大脑皮层的受损部位可能位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答案】A【分析】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区域的功能:1白洛嘉区:运动性言语区(S区),位置:第三额叶回后部、靠近大脑外侧裂处的一个小区。功能:产生协调的发音程序;提供语言的语法结构;言语的动机和愿望。症状:白洛嘉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常称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他们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费力;不能使用复杂句法和词法;自发性主动语言障碍,很少说话和回答,语言有模仿被动的

34、性质。2韦尼克区:听觉性言语区(H区),韦尼克区包括颞上回、颞中回后部、缘上回以及角回。韦尼克区的损伤将产生严重的感觉性失语症。3中央前回:大脑皮层的额叶的上升侧面上有与中央沟平行的中央前沟,二者间为中央前回。为皮质运动区,管理对侧半身的随意运动。如损伤,可引起对侧偏瘫。4中央后回:大脑皮层的体觉区。【详解】A、甲是中央前回顶部,引起对侧下肢运动,A正确;B、乙是体觉区(中央后回)顶部,用电流刺激体觉区顶部引起对侧下肢电麻样感觉,B错误;C、丙是体觉区底部,刺激它引起唇、舌、咽电麻样感觉,C错误;D、丁是中央前回底部,刺激它会引起面部运动,D错误。故选A。21(2020浙江高考真题)人体甲状腺

35、分泌和调节示意图如下,其中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垂体分泌更多的TSHB下丘脑通过释放TRH直接调控甲状腺分泌T3和T4C甲状腺分泌的T4直接作用于垂体而抑制TSH的释放D长期缺碘会影响T3、T4、TSH和TRH的分泌【答案】D【分析】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有2种: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二者均含碘,T3比T4少一个碘原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遍及全身所有器官,主要是促进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促进生长发育,也是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详解】A、由图示

36、可知,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下丘脑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A错误;B、下丘脑通过释放TRH作用于垂体,间接调控甲状腺分泌T3和T4,B错误;C、由图示可知,甲状腺分泌的T4经过脱碘作用转化为T3后才能作用于垂体,抑制TSH的释放,C错误;D、T3和T4均含碘,长期缺碘不利于二者的合成,体内T3和T4的含量减少会影响TSH和TRH的合成,D正确。故选D。22(2020浙江高考真题)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7、( )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B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D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答案】B【分析】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2、“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是一种能与乙酰胆碱结合,成参与学习与记忆等活动。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3、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突触

38、间隙。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上,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详解】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会影响突触后膜接受到的刺激大小,所以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A正确;B、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乙酰胆碱分解减少,会使乙酰胆碱持续与受体结合,促进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B错误;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参与学习和记忆等调节活动,所以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这些调节活动,C正确;D、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所以能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引起的生理效应,D正确。故选B。23(2020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病毒的

39、叙述,错误的是( )A有的病毒经灭活处理后,可用于细胞工程中介导动物细胞的融合B适当增加机体内参与免疫的细胞数量与活性,可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抵御能力C在某人的分泌物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推测该病毒的增殖不依赖于宿主细胞D用高温高压处理病毒使其失去感染能力,原因之一是病毒的蛋白质发生了热变性【答案】C【分析】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三种:生物方法(病毒)、化学方法(聚乙二醇PEG)、物理方法(离心、 震动、 电刺激)。某些病毒如:仙台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新城鸡瘟病毒的被膜中有融合蛋白,可介导病毒同宿主细胞融合,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因此可以用紫外线灭活的此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详解】A、有的病毒

40、经灭活处理后,可用于细胞工程中介导动物细胞的融合,如灭活的病毒, A正确;B、适当增加机体内参与免疫的细胞数量与活性,可以参与免疫调节中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尽可能杀死更多的病毒,可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抵御能力,B正确;C、在某人的分泌物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是因为病毒浸入细胞后大量繁殖,病毒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不能说明该病毒的增殖不依赖于宿主细胞,C错误;D、用高温高压处理病毒使其失去感染能力,原因之一是病毒的蛋白质在高温高压下,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肽链松散,发生了变性,D正确。故选C。24(2020浙江高考真题)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

41、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C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答案】A【分析】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详解】A、流感病毒的种类很多,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只会对该种流感病毒产生免疫力,仍可能感染其他流感病毒,A错误;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B正确;C、接种破伤风疫苗属于主动免疫,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这些细胞能在体内长期留

42、存,提供抵抗破伤风的长期保护,而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是利用其中的抗体获得免疫力,注射的抗体在机体内不能长期留存,C正确;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中含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D正确。故选A。25(2020全国高考真题)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答案】D【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抗原传

43、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能与抗原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详解】A、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如细菌、病毒,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但也能使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A错误;B、病原体裂解后仍含有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抗原物质,因此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错误;C、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病原体含有的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特异性化学物质,也能

44、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C错误;D、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D正确。故选D。26(2020全国高考真题)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答案】D【分析】甲状腺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

45、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还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详解】A、若切除垂体,则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产热减少,A正确;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该提取液中含有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小鼠的耗氧量会增加,B正确;C、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故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加,C正确;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故切除垂体后,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让代谢恢复正常,D错误。故选D。【点睛】27(2020全国高考真题)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46、。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A艾滋病B类风湿性关节炎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抗维生素D佝偻病【答案】B【分析】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一类疾病。过敏反应: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接触某些花粉而引起皮肤荨麻疹,或吃了海鲜而呕吐、接触了动物的毛屑而出现过敏性鼻炎等,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详解】A、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缺失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错误;B、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B正确;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过敏原(毛

47、屑)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C错误;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故选B。28(2020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艾滋病和HIV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乏病BHIV由蛋白质和DNA组成C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DHIV通过性接触和握手等途径传播【答案】C【分析】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译名。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一词的英文缩写。这是一种新发现的通过体液传播的疾病。它是由感染HIV所引起的。【详解】A、艾滋病是由感染HIV所引起的,是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A错误;B、HIV是一种RNA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B错误;C、由于HIV的破坏作

48、用,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C正确; D、HIV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不会经过握手传播,D错误。故选C。29(2020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及其分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的有些神经细胞能分泌激素B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D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答案】A【分析】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它不仅有重要的独立作用,而且还分泌几种激素分别支配性腺、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的活动;垂体活动又受下丘脑的调节,下丘脑通过对垂体活动的调节来影响

49、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详解】A、下丘脑的有些神经细胞能分泌多种下丘脑调节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B、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脂肪的分解,B错误;C、促甲状腺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C错误; D、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错误。故选A。30(2020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B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骨骼肌细胞和内分泌腺C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D反射中枢由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组成【答案】C【分析】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

50、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和效应器。膝反射的反射弧是只有一个感觉神经元和一个运动神经元组成的二元反射弧,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股四头肌。【详解】A、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脊神经节中,A错误;B、在膝反射弧中,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股四头肌,B错误;C、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两者之间可以形成突触,C正确; D、膝反射弧是二元反射弧,没有中间神经元,它的神经中枢在脊髓,D错误。故选C。31(2019上海高考真题)某人使用外源性生长激素促进肌肉生长,但会导致其自身分泌生长激素减少,引起这种现象的调节方式为( )A协同B拮抗C负反馈D正反馈【答案】C【分析】负反馈调节是指某

51、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同的作用。【详解】根据题意结合以上分析可知,使用外源性生长激素促进肌肉生长,生长激素含量增加导致其自身分泌生长激素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32(2019上海高考真题)眼轴长导致近视,根据下图,以下预防近视的做法最合理的是( ) A多待在室内B增加户外活动时间C保证睡眠D增加夜间活动时间【答案】B【分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

52、有折光作用,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的晶状体过度变曲,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详解】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题意可知,近视是由于眼的晶状体过度变曲,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即眼轴长导致的,识图分析可知,在晴天条件下,眼轴长最短,其次室内照明的情况下,再次是阴天条件下,因此预防近视的做法最合理的是晴天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33(2019上海高考真题)小明体检迟到了,他跑着去体检并立刻坐下来测血压,他测量的收缩压测量为 150mmHg,舒张压为 100mmHg,请问他血压偏高的原因(

53、 )A心排血量减少B心排血量增多C外周阻力减小D外周阻力不变【答案】B【分析】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健康人安静时一般收缩压为100-130mmHg,舒张压为60-90 mmHg。外周阻力增加时,阻止动脉血液流向外周,使心舒期未主动脉和大动脉内的血量增多,舒张压明显升高。引起高血压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和精神因素等。【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小明体检迟到了,他跑着去体检并立刻坐下来测血压,因此精神因素影响了血压的测量,由于紧张刺激导致外周阻力增加时,阻止动

54、脉血液流向外周,使心舒期未主动脉和大动脉内的血量增多,即心排血量增多,引起血压偏高的结果。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34(2019上海高考真题)给狗喂食时,一直按铃,如此重复多次之后,听到铃声,反应刺激是 M。如果一直按铃, 但是不喂食,一段时间后,听到铃声,反应刺激是 N,这两个刺激大小关系是( )AMND无法判断【答案】A【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

55、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喂食和铃声对小鼠建立条件反射后,仅给予铃声刺激测得反应刺激是 M,此时为条件反射下的所需反应刺激;而不改变环境仅给予铃声刺激,反复多次并持续一定时间后,由于条件反射建立后没有用非条件刺激物强化,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会很快消失,因此再给予铃声刺激时必须给予较强的刺激,小鼠才会做出反应,因此测得反应刺激N的强度应该较强,故MN。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35(2019上海高考真题)人体角膜是一层无血管、无色素并具有丰富神经末梢的结构,若有异物与角膜接触, 眼睑就不由自主地合上,在此过程中,感受器是( )A角膜中的上

56、皮细胞B眼睑部位的肌肉C角膜上的神经末梢D眼睑部位的血管【答案】C【分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由感受器经过传入神经传至神经中枢,经过神经中枢的分析与综合,经过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效应器做出应答反应。【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人体角膜是一层无血管、无色素并具有丰富神经末梢的结构,当异物与角膜接触时,刺激角膜上的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然后经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眼睑,使眼睑就不由自主地合上,因此角膜上的神经末梢是感受器。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36(2019海南高考真题)下列有关人

57、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可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B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C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可释放化学物质D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答案】D【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有: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详解】免疫系统可及时的监控和清除体内癌变、衰老的细胞,A正确;

58、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5个环节,B正确;神经细胞可分泌神经递质,内分泌细胞可分泌激素,免疫细胞可分泌抗体、淋巴因子等,C正确;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细胞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患呆小症,D错误。故选D。37(2019海南高考真题)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下列情况可以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的是( )A健康人早餐食用馒头、面包和米粥等食物后B胰岛A细胞分泌增强,胰高血糖素水平上升C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胰岛素受体活性降低D胰岛B细胞分泌增强,胰岛素受体活性正常【答案】D【分析】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

59、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抑制非糖物质转化及肝糖原水解,从而降低血糖。升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详解】健康人早餐食用馒头、面包和米粥等食物后,面食中含有淀粉,在消化道经淀粉酶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会升高,A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增强,胰高血糖素水平上升,升高血糖,B错误;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胰岛素受体活性降低,胰岛素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降血糖的作用,故血糖会升高,C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增强,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受体活性正常,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有效降低血糖,血糖下降,D正确。故选D。【点睛】在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呈协同作用,均可以升高血糖;胰高

60、血糖素与胰岛素呈拮抗作用;肾上腺素与胰岛素呈拮抗作用,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38(2019海南高考真题)某哺乳动物属于季节性繁殖动物。下列关于该动物体内性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性激素属于磷脂类物质B性激素可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C性激素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D性激素的合成受环境因素影响【答案】A【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类物质包含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性激素主要由性腺分泌,可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详解】性激素属于固醇类激素,A错误;性激素可促进减数分裂,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B正确;性激素可促进生殖器官如睾丸的发育,C正确;该哺乳动物是季节性繁殖动物,在其繁殖季

61、节性激素合成较多,故性激素的合成受环境因素影响,D正确。故选A。39(2019海南高考真题)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答案】A【分析】病毒感染后,病毒经吞噬细胞的处理呈递给T细胞,一方面T细胞会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会攻击靶细胞,引起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另一方面,T细胞会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

62、体可以与病毒结合。【详解】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经吞噬细胞处理消化掉,A错误;某些病毒如HIV可破坏其感染的T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造成获得性免疫缺陷病,B正确;B细胞识别病毒抗原且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可以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释放病毒,D正确。故选A。40(2019海南高考真题)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

63、生【答案】D【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完成一个反射活动的条件是:具备完整的反射弧,提供一定强度的刺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靠突触结构实现,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详解】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故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A正确;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B正确;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C正确;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先兴奋,效应器

64、后兴奋,D错误。故选D。41(2019江苏高考真题)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和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C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或回收D与结合使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答案】D【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且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解】是上一个神经

65、元的轴突膜的一部分,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因此二者均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一次性”的,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或回收,不然会持续性作用,C正确;神经递质分为两类,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而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电位发生变化,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由于不知道神经递质的类型,因此无法判断的膜电位的情况,D错误。42(2019北京高考真题)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

66、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答案】B【分析】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研究发现,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

67、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由题意可知,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因此,有氧运动有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A错误;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因此,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B正确;有氧运动有利于学习记忆,而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因此,有氧运动会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错误;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学习记忆能力增强,不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解答

68、本题的关键是: 明确学习记忆与海马区的关系,运动与大脑发育的关系,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根据题意作答。43(2019全国高考真题)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答案】D【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值和温度,其中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水分的流失相当于无机盐与蛋白质含量增加。【详解】当人体失水过多时,血浆浓度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A正确;人体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还会

69、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使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B、C正确;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D错误。44(2019全国高考真题)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点,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体主要依靠调节产热量或者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相对温度。在炎热环境中,通过增加散热途径调节体温;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不自主的战栗是一个快速产热途径,增加产热量;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详解】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会增加产热量,不利于人体散热,

70、A符合题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B不符合题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则散热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用酒精擦拭皮肤时酒精的挥发会带走部分热量,可以增加散热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A。45(2019全国高考真题)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答案】D【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

71、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动物的生命活动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更加迅速准确,激素调节在神经调节的影响下进行。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部位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A正确;惊吓刺激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接触等刺激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B正确;由题中信息: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从而加快心跳,说明神经系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由题中信息: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效应器即传

72、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心脏),说明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心脏活动,C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D错误。故选D。46(2019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垂体可通过神经细胞支配其他内分泌腺B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管道运输到体液中C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但不能作用于垂体D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答案】D【分析】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有感受、传导、分泌、调节四个方面的主要作用。下丘脑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垂体调控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73、详解】垂体通过释放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A选项错误;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将激素分泌到体液中,B选项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对全身几乎所有细胞起作用,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也能作用于垂体,C选项错误;下丘脑的部分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故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D选项正确。47(2019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只含有一种蛋白质B患者的血液和精液中均含有HIVCHIV不会感染脑细胞和巨噬细胞D艾滋病是一种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答案】B【分析】艾滋病由HIV病毒引起,HIV病毒为RNA病毒,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的免疫

74、能力降低,导致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引起死亡。【详解】HIV外层脂类膜中含病毒蛋白质,细胞内部含有核心蛋白质,故HIV不止含有一种蛋白质,A选项错误;HIV病毒会入侵人体细胞,借助宿主细胞复制出新的HIV病毒侵染全身各处的细胞,故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和精液中均含有HIV,B选项正确;HIV病毒会感染全身各处的细胞,C选项错误;艾滋病是一种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选项错误。【点睛】艾滋病是后天获得性免疫缺乏症,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与常人相比更弱,更加容易受到致命的感染和恶性疾病侵袭的能力。艾滋病本身不是艾滋病患者致死原因,而是由于感染了其他疾病导致的死亡。48(2019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人体反

75、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B膝反射的效应器是伸肌中的肌梭C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D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答案】B【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生物体内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详解】反射是指生物体内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故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A选项正确;膝反射的感受器是伸肌中的肌梭,效应器是伸肌,B选项错误;神经元受到适宜的刺激后,能够形成动作电位便会产生神经冲动,C选项正确;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76、神经和效应器,故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D选项正确。故错误的选项选择B。49(2019浙江高考真题)若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激活这些分子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B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D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答案】D【分析】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接受抗原-MHC复合体的刺激能够合成分泌多种蛋白质激活B细胞或细胞毒性T细胞,使其开始分裂分化进行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在人体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详解】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则接受移植器官时可以降低机体

77、发生细胞免疫破坏移植器官的情况,A选项正确;T淋巴细胞是由来源于骨髓的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后,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的免疫器官和组织中发挥免疫功能,B选项正确;阻断这些分子,可以使T细胞活性免受抑制,即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C选项正确;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MHC复合体,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所以不是直接识别抗原,D选项错误。故错误的选项选择D。50(2019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人体中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B与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无关C作用于部分组织器官D幼年时期分泌过少易患侏儒症【

78、答案】A【分析】1、甲状腺分泌两种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2、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骨骼成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详解】甲状腺激素是胚胎和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所必需的,A正确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促进生长发育,B错误;甲状腺激素作用遍及全身所有器官,C错误;幼年时期分泌过少易患呆小症,D错误。故选A。51(2019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不受神经支配而自主战栗B气温超过35C时,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出汗C通常机体的传导散热主要发生在体内D机体的产热量与散

79、热量始终相等【答案】B【分析】1、人体通过传导、辐射、对流、蒸发等物理方式散热。2、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减少(减少产热)、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减少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寒冷环境下,寒冷刺激皮肤冷感受器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从而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A错误;气温超过35C时,出汗成了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

80、,B正确;传导散热是指物体直接接触时能量交换的现象,通常发生在体表,C错误;体温上升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下降时,机体的产热量小于散热量;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D错误。故选B。52(2019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记忆B细胞膜上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BT细胞特异性识别巨噬细胞膜上的MHC分子后会被激活C白细胞介素-2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抗体两臂上的结合位点可与病毒特异性结合【答案】B【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详解】一个记忆B细胞膜上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当第二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能

81、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A正确;病原体被吞噬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吞噬后,经加工处理,将抗原信息以抗原MHC复合体的形式呈现在细胞表面。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依靠细胞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这导致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被活化,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等)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为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因此,B错误,C正确;抗体分子基本结构是Y形,两臂上有同样的结合位点,可与相应的抗原(病毒、细菌等)结合,D正确。故选B。【点睛】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理清各种淋巴细胞的特点和分泌的物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3(2019浙江高考

82、真题)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答案】D【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内环境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单细胞动物是单个细胞构成的生命体,即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选项正确;骨骼肌细胞的细胞膜是细胞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B选项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

83、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一旦失调,细胞代谢就会紊乱,C选项正确;多细胞动物的部分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例如蛙的皮肤细胞可以直接从外界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D选项错误。故错误的选项选择D。54(2019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激素只通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C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组织液中的pH是相对稳定的【答案】D【分析】体液的组成如图所示:【详解】生长激素由腺垂体分泌,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A错误;细胞内各部分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正常代谢、遗传等生命活动,B错误;淋巴细胞生存的环境是内

84、环境,因此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不包括淋巴细胞,C错误;组织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55(2021山东烟台市高三三模)肝脏是人体代谢最活跃的器官,肝脏衰竭患者失去肝脏的正常调节功能时,极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现象。低钠血症(血清钠盐低于135mol/L)是肝衰竭的常见现象,患者的下丘脑产生精氨酸加压素(AVP)过多与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VPV2受体结合效率提高,导致稀释性低血钠和内环境中渗透压降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常人体内也存在着AVP定向运输至集合管细胞,与集合管细胞上受体结合的过程C肝衰竭

85、患者极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这是由肝细胞受损引起的D若要缓解低钠血症,应建议患者不要长期低钠饮食【答案】B【详解】略56(2021浙江高三三模)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钠、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下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时神经纤维膜处于静息状态,膜电位为外正内负Bab段和bc段钠离子通道开放,ab段膜电位差逐渐缩小C神经纤维b点时膜外电位为正,c点时的膜内电位为0mVDcd段电流由钾离子外流引起,de段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答案】C【详解】略57(2021福建三明市高三三模)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组成及功能

86、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细胞免疫可彻底消灭入侵机体的病毒B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可直接产生大量抗体C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消灭细菌的机制不同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答案】C【详解】略58(2021浙江绍兴市高三二模)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不会出现的反应是( )A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增加产热B骨骼肌和肝细胞中线粒体活动加强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含量上升D体表温度有所下降,而体温相对稳定【答案】A【分析】体温调节:(1)调节中枢:下丘脑(2)调节途径:产热: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散热: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舒张

87、,其次还有排气、排尿和排便等。(3)调节方式:【详解】A、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A错误;B、骨骼肌和肝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在寒冷环境中,这两器官代谢旺盛,线粒体活动加强,B正确;C、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含量上升,提高细胞代谢,C正确;D、在寒冷环境中,体表温度有所下降,但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维持相对恒定,D正确。故选A。【点睛】59(2021广东茂名市高三三模)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生物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它包含两大类: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其中离子通道蛋白对被转运的离子的大小和电荷都有高度

88、的选择性,而且其速率是已知的任何一种载体蛋白的最快速率的1000倍以上。下图甲、乙分别是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导物质跨膜运输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两者对被运输的物质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或选择性B载体蛋白有特异性结合位点,可与溶质分子发生结合和分离C载体蛋白在介导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中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神经元形成动作电位时,K+经乙进入细胞内,经甲排出细胞外【答案】D【分析】据图分析,图中溶质分子通过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都是协助扩散,都不消耗能量。【详解】A、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对物质的运输都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A正确;B、由甲图可知,溶质分子与载体蛋白的特定位点结合,协助溶质分子跨膜运输,B正确

89、;C、据图分析,载体蛋白在介导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中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运输完成后又恢复原状,去运输同种物质,C正确;D、动作电位形成的基础是Na+内流,而不是K+内流,D错误。故选D。【点睛】60(2021山东淄博市高三三模)将某种小鼠分成两组,甲组小鼠自体植皮,乙组小鼠异种植皮。3天后,将乙组小鼠分为A、B二组,A组小鼠每天注射生理盐水,B组小鼠每天注射一定浓度的环孢素A,每天检测植皮的成活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设置甲组可以排除手术伤害、感染等因素的影响B第8天前,A、B两组小鼠体内无细胞免疫应答CA组小鼠对植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大于B组小鼠DA组与B组的对照表明环孢素A能减弱免

90、疫应答【答案】B【分析】曲线分析:由曲线可知,B组小鼠植皮成功率大于A组,说明环孢霉素A可能抵抗机体的免疫排斥。【详解】A、甲组小鼠自体植皮为空白对照组,可以排除手术伤害、感染等因素的影响,A正确;B、A和B两组小鼠体内均有异种植皮,异种植皮作为抗原会引起机体免疫应答,故第8天前,A、B两组小鼠体内一直都有细胞免疫应答,只是可能免疫应答很弱,B错误;C、A组小鼠在12天植皮成活率为0,B组小鼠在12天时仍有植皮成活率,故A组小鼠的植皮成活率更低,所以A组小鼠对植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大于B组小鼠,C正确;D、A组与B组的对照表明环孢素A能减弱免疫应答,所以B组小鼠植皮成活率更高,D正确。故选B。【点

91、睛】61(2020上海金山区高三二模)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多次结合后,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此时()A食物是非条件刺激、铃声是无关刺激B食物是条件刺激、铃声是无关刺激C食物是非条件刺激、铃声是条件刺激D食物是无关刺激、铃声是条件刺激【答案】C【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指的是生物体受到一定的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详解】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这属于非条件反射,若多次结合后铃声给狗喂食,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92、,这种反射是条件反射,食物属于非条件刺激,铃声是条件刺激,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62(2020浙江高三一模)图1、图2为甲乙丙三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 空腹70 mmol/L,餐后2 h111 mmol/L)。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为糖尿病患者,丙为正常人B甲体内血糖较高的原因是组织细胞无法有效地利用葡萄糖C乙体内血糖较高的原因可能为胰岛素无法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D尿糖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答案】C【分析】由图1可知,空腹时甲和乙血糖浓度偏高,丙的血糖浓度正常;餐后,甲、乙、丙的血糖浓度均有所上升。餐后2h,甲

93、、乙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由图2可知,甲餐后胰岛素含量稍微有所升高,幅度较小;乙和丙的胰岛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乙的胰岛素含量高于甲和丙。【详解】A、由图可知,甲和乙餐前和餐后的血糖浓度均高于正常值,符合糖尿病的血糖标准,故可能是糖尿病患者,丙的血糖浓度正常,为正常人,A正确;B、根据图2可知,甲的胰岛素水平较低,使组织细胞无法有效地利用葡萄糖,故而血糖浓度较高,B正确;C、分析图2可知,乙的胰岛素水平较高,但根据图1可知,乙的血糖浓度也较高,可能是胰岛素无法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C错误;D、机体会出现尿糖的原因可能是:一次性摄糖过多会出现暂时性尿糖;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不能正

94、常发挥作用可使血糖升高,出现尿糖现象,肾小管会重吸收水、葡萄糖、氨基酸等成分,若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也可能会出现尿糖,D正确。故选C。63(2020浙江高三一模)T 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反应中具有多种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 淋巴细胞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带有自身 MHC 标志的正常细胞B效应细胞毒性T 细胞发挥免疫作用后脱分化为细胞毒性 T 细胞C成熟的辅助性T 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 促进致敏B 淋巴细胞分裂D记忆细胞毒性T 细胞可直接接受抗原的刺激并攻击靶细胞【答案】A【分析】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的作用是

95、产生相应的抗体,没有识别抗原的作用,记忆细胞在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参与二次免疫,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详解】A、T淋巴细胞只能对抗嵌有相应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对自身正常细胞的MHC标志不发生反应,A正确;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高度分化,发挥作用后不能脱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B错误;C、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C错误;D、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并不能直接攻击靶细胞,记忆细胞要分化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去攻击靶细胞,D错误。故选A。64(2020陕西榆林市高三一模)下图1为人体某反射的反射弧,图2为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当给

96、感受器以适宜刺激,引起肌肉收缩。据图判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是非条件反射B若在a、b处膜外同时放置电流计,可观察到a先于b指针均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d处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物质e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神经元使其兴奋【答案】D【分析】图1中:a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b是传出神经;图2中:e是神经递质。【详解】A、该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B、a是传入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是从感受器到效应器,故若在a、b处膜外同时放置电流计,可观察到a先于b指针均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C、d处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膜内电流流向与兴

97、奋传导的方向一致,C正确;D、物质e不进入突触后神经元,D错误。故选D。【点睛】二、多选题65(2021河北高考真题)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B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C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答案】ABD【分析】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除一定的水和无机盐,以维持内环境的稳

98、态。参与水盐平衡的激素有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正确;B、高盐饮食一段时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机体可以通过主动饮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B正确;C、细胞内液可以与细胞外液相互交换成分,因此,细胞内液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C错误;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饮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以增加细胞外液总量,体液由细胞

99、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体液的总量也会增多,D正确。故选ABD。【点睛】66(2020山东高考真题)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答案】ACD【分析】本题以高原肺水肿为情境,考察病理情况下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调节,蕴含稳态和平衡观。【详解】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CO2不能够及时排

100、放出去,使体内CO2含量偏高,A正确;B.体温维持在38时,患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C.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使得肺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对水的吸引力增大,肺部组织液增加,C正确;D.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吸收会减少,导致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故选ACD。【点睛】体温只要维持恒定,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67(2021辽宁沈阳市高三其他模拟)如图表示运动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某药物能阻止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刺激图中a处,在b、c处都能检测到动作电位B运动

101、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依赖神经递质传递信息C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会降低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D人服用该药物后,可能会出现肌肉收缩时间缩短的现象【答案】ABC【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解】A、刺激a处后产生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纤维传至b、c处,所以在b、c处都能检测到动作电位,A正确;B、神经冲动经突触传递给神经元胞体,再传递到肌肉细胞,突触内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所以运动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

102、依赖神经递质传递信息,B正确;C、从图中可以看出,抑制性神经元对运动神经元是起抑制作用的,所以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会降低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C正确;D、该药物能阻止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人服用该药物后,可能会出现肌肉收缩时间延长的现象,D错误。故选ABC。68(2020江苏南通市高三一模)已知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受到适当刺激时通道会打开,离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进行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B温度能够影响离子泵,从而影响物质跨膜运输C使离子通道打开的适当刺激有可能是神经递质D一种离子通道可允许多种离

103、子通过【答案】ABC【分析】根据题干分析,“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说明通过离子泵属于主动运输;“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受到适当的剌激,通道会打开,离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说明通过离子通道属于协助扩散。【详解】A、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B、温度能够影响分子的运动,则能影响离子泵和离子通道进行跨膜运输,B正确;C、使离子通道打开的适当刺激有可能是神经递质,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进而使得钠离子内流或钾离子外流,C正确;D、离子通道是一种载体蛋白质,运输物质具有专一性,D错误。故选ABC。

104、三、综合题69(2021河北高考真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_。(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_。VZV感染引发机体的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_。(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

105、疹属于机体的_反应,是免疫系统的_功能过强的表现。(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_。(5)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_。【答案】组织液 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防卫功能减弱 特异性 靶细胞 过敏 防卫 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再次接种VarV后,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分析】1、免疫系统的功能是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和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细胞及癌变细胞。2

106、、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道线:(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3、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4、分析坐标图形,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第一剂次

107、VarV接种率开始基本持平,2014年后下降;第二剂次VarV接种率逐年增加,水痘发病率逐年下降。【详解】(1)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水疱中的液体应该为渗透压失衡造成的组织液聚集在皮肤下形成的,主要还是来自组织液。(2)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清扫、阻挡异物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当VZV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呼吸道黏膜受损者,会失去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阻挡和黏液的吸附作用,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防卫功能减弱,故更易被VZV感染。VZV 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原,被其感染的细胞被称为靶细胞,效应T细胞可

108、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3)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过敏反应是因为机体免疫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4)易感人群接种VarV疫苗后,该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起到预防VZV的作用。(5)初次接种疫苗后,体内能产生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抗体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由于记忆细胞的存在,追加第二剂时,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因此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过程产生抗体的数量多、速度快。【点睛

109、】本题以“VZV”为载体,主要考查内环境和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够结合背景材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70(2021广东高考真题)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伸肘时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_。(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_,使屈肌舒张。(3)适量运动有益健

110、康。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跑_,降低血糖浓度。(4)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TSH、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_(填分泌该激素的腺体名称)功能的指标之一。【答案】伸肌、屈肌 外负内正 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 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垂体 【分析】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神经节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其所支配的肌肉

111、或者腺体。2、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主要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主要由钠离子产生和维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详解】(1)图中有两条反射弧: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伸肌运动神经元伸肌;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屈肌运动神经元屈肌;故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伸肌、屈肌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时,使得抑制性神经元上有兴奋的传导,发生电位变化,从而使a处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2)伸

112、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上一个神经元传来的兴奋,从而发生电位变化,但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无法产生动作电位,使屈肌舒张。(3)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的去路,即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存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降低血糖。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4)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分泌TH(甲状腺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通过

113、检测血液中TSH、TH、TRH等激素的含量评估相应分泌器官的功能,从而判断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垂体功能的指标之一。【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反射弧、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以及激素调节的特点等相关内容,难度一般,属于考纲中的识记与理解内容。71(2021湖南高考真题)生长激素对软骨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示意图,可以确定软骨细胞具有_(填“GH受体”“IGF-1受体”或“GH受体和IGF-1受体”)。(2)研究人员将正常小鼠和IGF-1基因缺失小鼠分组饲养后,检测体内GH水平。据图预测,IGF-1基因缺失小鼠体内GH水平应_(填“低于”

114、“等于”或“高于”)正常小鼠,理由是_。(3)研究人员拟以无生长激素受体的小鼠软骨细胞为实验材料,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物质分组离体培养,验证生长激素可通过IGF-1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实验设计如表所示,A组为对照组。组别AB C DE培养液中添加物质无GHIGF-1正常小鼠去垂体后的血清?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与A组比较,在B、C和D组中,软骨细胞生长无明显变化的是_组。若E组培养的软骨细胞较A组生长明显加快,结合本实验目的,推测E组培养液中添加物质是_。【答案】GH受体和IGF-1受体 高于 IGF-1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IGF-1,不能抑制垂体分泌GH B、D 正常小鼠的血清 【分析】据图可

115、知,IGF-1的分泌存在着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GH和IGF-1通过体液运输,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有其受体的靶细胞(如软骨细胞)。【详解】(1)据图可知,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均可作用于软骨细胞,可知软骨细胞表面具有GH受体和IGF-1受体。(2)据图可知,垂体分泌的GH可促进肝脏细胞分泌IGF-1,IGF-1过多时会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IGF-1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IGF-1,不能抑制垂体分泌GH,故IGF-1基因缺失小鼠体内GH含量高于正常小鼠。(3)以无生长激素受体的小鼠软骨细胞为实验材料,验证生长激素可通过IGF-1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实验的自变量

116、应为GH的有无以及IGF-1的有无。以无生长激素受体的小鼠软骨细胞为实验材料,则B组培养液中添加GH,不能促进软骨细胞生长。D组正常小鼠去垂体后,血清中不含GH,则也不含有肝脏细胞分泌的IGF-1,软骨细胞也不能生长。C组培养液中添加IGF-1,可促进软骨细胞生长。综上可知,与A组比较,软骨细胞生长无明显变化的是B、D组。E组培养的软骨细胞较A组生长明显加快,推测E组培养液中添加的物质中应含有IGF-1,结合D组可知,添加的物质是正常小鼠的血清,通过B、C、D、E4组对照,说明没有垂体分泌的GH或GH不能发挥作用,均不能促进软骨细胞生长,有了IGF-1,软骨细胞才能生长,可验证生长激素可通过I

117、GF-1促进软骨细胞生长。【点睛】本题考查激素的分级调节以及验证激素作用的实验探究,难度适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3)为验证实验,添加一组IGF-1基因缺失小鼠的血清,可更好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72(2021全国高考真题)哺乳动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请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完成下表,以体现激素和靶器官(或靶细胞)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激素激素运输靶器官或靶细胞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响应肾上腺肾上腺素(3)通过_运输(4)_心率加快胰岛B细胞(1)_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垂体(2)_甲状腺(5)_【答案】胰岛素 促甲状腺激素 体液 心脏(心肌细胞) 促进

118、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分析】激素调节特点: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详解】(1)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由题靶细胞的响应是使心跳加速、心率加快,因此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2

119、)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机体唯一的降血糖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使血糖水平降低。(3)由题干垂体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可知,垂体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点睛】本题考查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种类及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等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靶器官或靶细胞这一栏的答案应该与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响应保持一致。73(2020海南高考真题)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环境变化及相关部位病变都可影响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引起机体生理活动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

120、)冬季气温降低时,寒冷刺激的信号传入位于_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细胞代谢速率提高,使机体产生的热量_,以抵御外界寒冷。但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不会过高,这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存在_调节机制有关。(2)患者甲因身体不适就医,医生根据其病史初步判定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中有一个部位发生病变。经检测,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都明显低于正常范围,据此可排除的病变部位是_,理由是_;给患者注射适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测得TSH水平仍然低于正常范围,说明该患者的病变部位是_。(3)患者乙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出现行动迟缓、少动嗜睡的症状,这与该患者神经系统

121、的_降低有关。【答案】下丘脑 增加 反馈 甲状腺 如果病变部位为甲状腺,则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应高于正常范围 垂体 兴奋性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为分级调节,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偏高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对相关激素的分泌,使血液中激素水平保持相对稳定。【详解】(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热量增加。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2)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都明显低于正常范围,据

122、此可排除的病变部位是甲状腺,理由是如果病变部位为甲状腺,则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应高于正常范围;给患者注射适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测得TSH水平仍然低于正常范围,说明该患者的病变部位是垂体。(3)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点睛】本题考查激素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4(2020江苏高考真题)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侵入人体,引起肺炎。图1为病毒侵入后,人体内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示意图。单克隆抗体可阻断病毒的粘附或入侵

123、,故抗体药物的研发已成为治疗新冠肺炎的研究热点之一。图2为筛选、制备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人体内抗原递呈细胞吞噬病毒,并将病毒的抗原暴露在细胞表面,被_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后激活该细胞。(2)B细胞识别入侵的病毒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经过细胞的_,形成_细胞。(3)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病毒的_;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学检查,检测_。(4)据图2所示,研制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需先注射_免疫小鼠以激活小鼠的免疫细胞,再提取激活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HAT培养基筛选获得_细胞。因为同一种抗原可能激活_

124、细胞,还需继续筛选才能获得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答案】T 增殖、分化 浆细胞和记忆 核酸 抗新型冠状病毒抗体 刺突蛋白(或S蛋白) 杂交瘤 多种B 【分析】本题以新冠病毒为载体考查体液免疫、核酸检测和单克隆抗体的有关知识。体液免疫包括三个阶段:(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具体过程:1、用目的抗原免

125、疫小鼠,使小鼠产生致敏B淋巴细胞;2 、将准备好的同系骨髓瘤细胞与小鼠脾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促融合剂聚乙二醇。在聚乙二醇作用下,各种淋巴细胞可与骨髓瘤细胞发生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3、在HAT选择性培养基中,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因缺乏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不能利用补救途径合成DNA而死亡。 未融合的淋巴细胞虽具有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但其本身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也逐渐死亡。 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由于从脾细胞获得了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并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的特性,因此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和增殖;4、在HAT培养基中生长的杂交瘤细胞,只有少数是分泌预定特异

126、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因此,必须进行筛选和克隆化。筛选出能产生所需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并进行克隆扩增;5、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重要采用动物体内诱生法和体外培养法。【详解】(1)据题图1可知,人体内抗原递呈细胞吞噬新冠病毒,并将新冠病毒的抗原暴露,呈递给T细胞,被T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后激活T细胞;(2)激活的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并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B细胞识别入侵的病毒后,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临床上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疑似患者的呼吸道是否有新冠病毒的核酸,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

127、中是否产生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4)据题中图2所示,结合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要研制抗刺突蛋白单克隆抗体,需先注射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或S蛋白),以激活小鼠的免疫细胞,再提取激活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融合的、未融合的细胞,用HAT筛选培养基培养,未融合的B细胞不能长期生存而死亡,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不能合成DNA而死亡,只有杂交瘤细胞能成活;由于同一种抗原可能激活多种B细胞,筛选出的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就可能分泌多种抗体,还需继续筛选才能获得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75(2020江苏高考真题)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

128、,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调节。(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填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调节。(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减少,导致、合成和分泌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激素的名称是_,其生理作用是_。【答案】(特异性)受体 神经(或负反馈)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神经-体液(或负反馈) 下降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腺)垂体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

129、素 【分析】本题主要考人体血压、渗透压及体温调节过程。1、调节血压的机理:当某种原因使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沿减压神经和主动脉神经向心血管中枢发放的冲动增多,缩血管中枢兴奋降低,使心率减慢,心率减小,血管紧张性降低,结果血压下降;血压降低时,感受器向中枢发放的冲动减小,使心抑制中枢兴奋降低,而心加速中枢兴奋增强,缩血管中枢兴奋亦增强,使心率变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大,结果血压上升。2、渗透压调节的机理: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分泌的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水的重吸收,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液的量减少;另一方面,渗透压感受器作用于

130、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3、体温调节的机理;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战栗)增加产热同时通过激素调节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新陈代谢活动加强,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在炎热环境汗腺分泌活动加强,反射弧为: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分泌活动加强,散热增多。【详解】(1)据题图所示可知,如果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作出综合分析,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心率减慢,血管紧张度下降,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2)如果大量出

131、汗,水分失去较多,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激活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作用到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该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如果体温升高,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多,汗液的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降低细胞代谢水平,引起细胞产热减少,维持体温相对稳定。76(2020天津高

132、考真题)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据图回答:(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_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增加/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升高/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_膜。(3)上述_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_两种功

133、能密切相关。(4)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_。A谷氨酸 B内源性大麻素 C甘氨酸受体 DCa2+通道【答案】突触小泡 减少 降低 丙 负反馈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D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存在大麻素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神经节细胞GC表面有谷氨酸受体,无长突细胞AC表面有大麻素受体;据图可知,当视锥双极细胞BC兴奋时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作用于神经节细胞GC表面的谷氨酸受体,促使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和无长突细胞AC上的受体;无长突细胞AC可释放甘氨酸,甘氨酸与甘氨酸受体结合后,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的钙离子

134、通道打开,促进钙离子内流,进而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释放谷氨酸;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膜上的受体后,可抑制BC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而内源性大麻素与无长突细胞AC上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据此分析。【详解】(1)据图可知,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据图可知,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可抑制甲膜表面的Ca2+通道的开放,使Ca2+内流减少,进而使BC释放的谷氨酸减少。(2)据图可知,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

135、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丙膜。(3)据分析可知,上述的调节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涉及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4)据图可知,甘氨酸和内源性大麻素可存在于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成分;而甘氨酸受体和Ca2+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选C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在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意在考查学生对题图的分析和理解,强化了学生对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理解。77(2020全国高考真题)人在剧烈奔跑运动时机体会出现一些生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剧烈奔跑运动时肌细

136、胞会出现_,这一呼吸方式会导致肌肉有酸痛感。(2)当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生理变化。例如,与运动前相比,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会加强,分泌_,该激素具有_(答出2点即可)等生理功能,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3)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会大量出汗,因此在大量出汗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_。【答案】无氧呼吸 胰高血糖素 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电解质(或答:无机盐) 【分析】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其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

137、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1)剧烈奔跑时肌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从而使肌肉有酸痛感。(2)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3)汗液中除含有水分外,还会含有一些电解质(无机盐),故大量出汗后除了补充水分外,还应补充电解质(无机盐)。【点睛】本题结合生活实例,主要考查了无氧呼吸、血糖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解释现象的能力。78(2020全国高考真题)某研究人员用药物W进行了如下实验:给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乙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一

138、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大鼠的相关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乙组大鼠无显著变化;与乙组大鼠相比,甲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回答下列问题:(1)由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_细胞,使细胞失去功能,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2)由上述实验结果还可推测,甲组大鼠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_, 从而使该组大鼠的排尿量_。(3)实验中测量到甲组大鼠体重下降,推测体重下降的原因是_。(4)若上述推测都成立,那么该实验的研究意义是_(答出1点即可)。【答案】胰岛B 高 增加 甲组大鼠胰岛素缺乏,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能量,导

139、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 获得了因胰岛素缺乏而患糖尿病的动物,这种动物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用于研发治疗这类糖尿病的药物 【分析】1、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其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2、糖尿病的病人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少,血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氧化分解发生障碍,而非糖物质转化成糖仍在进行,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部分糖随尿液排出,而原尿中的葡萄糖又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因此导致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导致尿量增多。【详解】(1)

140、由于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后,血糖浓度升高,可推知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2)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组大鼠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会导致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高,因此导致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导致尿量增加。(3)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后,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能量,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体重下降。(4)由以上分析可知,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使大鼠因胰岛素缺乏而患糖尿病,这种动物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用于研发治疗这类糖尿病的药物。【点睛】本题结合药物W的实验,主要考查了糖尿病的病因以及“三

141、多一少”症状出现的原因等相关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解释现象的能力。(2019上海高考真题)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措施之一。图显示了某种DNA疫苗的制备与使用过程,人体内将产生抗r的抗体。79图所示抗原蛋白基因最可能是致病菌M的 。A特有致病基因B特有不致病基因C全部致病基因D全部不致病基因80图所示的1-IV阶段中,需要使用DNA连接酶的是 _阶段。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发生在_阶段。81图所示的第V阶段,抗原蛋白r和抗r抗体的不同 。A基因来源的物种B转录mRNA序列C表达两种蛋白的细胞D翻译时tRNA所来源的物种82结合图及所学

142、的知识,比较DNA疫苗和致病菌M,用“是”或“否”填写表相关内容。核苷酸式入体激发体液免疫激发细胞免疫较高致病性DNA疫苗致病菌M_【答案】79B80 81ABC82核苷酸式入体激发体液免疫激发细胞免疫较高致病性DNA疫苗是是是否致病菌M否是是否【分析】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

143、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2.识图分析可知:某种DNA疫苗的制备与使用过程,其中表示从病菌或病毒中获取目的基因和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菌细胞,表示受体菌的扩增过程,表示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菌,为基因疫苗的注射使用以及在人体细胞内表达出抗原蛋白的过程。79由于制备的疫苗往往是减毒或者灭活的,使其使其致病性但是具有抗原性的特点,因此推测图所示抗原蛋白基因最可能是致病菌M的特有不致病基因,制备成基因疫苗后表达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但是不具有致病性。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

144、意。故选B。80在如图所示的疫苗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DNA连接酶的过程是表示从病菌或病毒中获取目的基因和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发生在阶段。81基因表达包含了转录和翻译,抗原蛋白r和抗r抗体属于两种不同的蛋白质,由不同的基因转录,故基因所来源的物种、转录出的mRNA碱基序列、翻译出的氨基酸序列都不同,翻译时tRNA所来源的物种相同。综上所述, A、B、C正确,D错误。故选ABC。82根据题意和识图分析可知,DNA疫苗是以致病菌M的特有不治病性基因为目的基因制成的,因此没有致病性。DNA疫苗以核苷酸式进入人体,在人体细胞内表达出相应的抗原蛋白,刺激

145、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为二次免疫做好准备。致病菌M以病原体的形式进入人体,作为抗原被识别后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由于激发特异性免疫需要时间较长,因此初次免疫过程中会表现出明显的致病性。综上所述,表格内容如下:核苷酸式入体激发体液免疫激发细胞免疫较高致病性DNA疫苗是是是否致病菌M否是是否【点睛】(2019上海高考真题)碳酸饮料是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其主要成分是经消化后以果糖、葡萄糖等形式进入人体。长期饮用碳酸饮料,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产生甜味感的原因以及影响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左图和右图所示。83左图中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是

146、 。AIP3BXCYDCa2+84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会激活味细胞膜上特异的蛋白质TRPMS,引起膜电位变化,继而释放Y。则膜蛋白TRPMS最可能是_。85人能区分甜味和苦味,结合左图分析,原因是 。AX的结构不同B突触间隙信息传递方式不同CY的释放方式不同D突触后膜信息传导方式不同86喝碳酸饮料没有喝白开水解渴,原因是 。A血浆渗透压更高B分泌抗利尿激素下降C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能力下降D渴觉中枢受抑制87长期大量喝碳酸饮料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请结合右图信息及相关知识,解释该现象的原因是_。【答案】83C84Ca2+受体蛋白85A86A87碳酸饮料的主要成分经消化后以果糖、葡萄糖等形式进入人

147、体结合图像可知,胰岛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IRS活性,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如长期大量喝碳酸饮料,葡萄糖果糖含量多,转化为脂肪酸后在细胞内大量积累,脂肪酸含量多会抑制IRS活性,导致葡萄糖转化减弱,葡萄糖含量增多,胰岛素含量增加,出现2型糖尿病现象【分析】1. 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3.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

148、,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83AD、根据以上分析和结合图示可知,IP3和Ca2+属于味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AD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和结合图示可知,X物质属于味细胞膜上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和结合图示可知,Y是由味细胞释放的物质,释放后进入组织液,此时Y物质属于内环境,C正确。故选C。

149、84根据题意可知,TRPMS是味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蛋白,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会激活味细胞膜上特异的蛋白质TRPMS,导致细胞释放Y,因此说明Ca2+与TRPMS蛋白发生了特异性结合,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导致味细胞释放神经递质Y。综上所述,膜蛋白TRPMS最可能是Ca2+的受体蛋白。85分析题中的左图可知,气味分子与味细胞膜上的X受体结合,引起味细胞兴奋,发生电位变化释放神经递质Y,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将兴奋可以传至大脑皮层,不同的气味分子识别结合的受体X不同,因此传递的信息不同,从而使人能够区分甜味和苦味。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6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饮料具有一定的

150、浓度,其中主要成分经消化后以果糖、葡萄糖等形式进入人体,因此喝了碳酸饮料后可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相关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使人产生了渴觉,其次通过调节人体分泌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87结合题意分析右图可知,碳酸饮料的主要成分经消化后以果糖、葡萄糖等形式进入人体,结合图示可知,人体分泌的胰岛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IRS活性,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如长期大量喝碳酸饮料,葡萄糖以及果糖含量增多,转化为脂肪酸后在细胞内大量积累,而脂肪酸含量多会抑制IRS活性,导致葡萄糖转化减弱,葡萄糖含量增多,胰岛素含量增

151、加,出现型糖尿病的现象。【点睛】本题以碳酸饮料为背景考查内环境的成分、神经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内环境的成分和实例,把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和特点,能够正确识图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理解水盐调节的过程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以及作用结果,能够结合题意碳酸饮料消化后的成分变化和右图的生理变化过程,分析得出长期大量喝碳酸饮料会增加患型糖尿病的风险的原因,这是该题考查的难点。88(2019江苏高考真题)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

152、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_方式摄取肿瘤抗原。(2)图1中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_形成效应T细胞群和_细胞群。(3)图1中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性,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_死亡。(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_传送与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5)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

153、目的是_。【答案】胞吞 分化 记忆 特异 裂解 体液 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 降低免疫排斥 【分析】由图1可知,TCR是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可以识别肿瘤抗原。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T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详解】(1)抗原属于大分子物质,抗原递呈细胞通过胞吞摄取肿瘤抗原,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引起T细胞的增殖分化。(2)图1中,T细胞通过表面的TCR识别肿瘤抗原后,可以增殖分

154、化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其中的效应T细胞会攻击肿瘤细胞,引起其裂解死亡。(3)效应T细胞通过TCR特异性识别携带同种肿瘤抗原的肿瘤细胞,该过程具有特异性。由图可知,效应T细胞可以分泌毒素,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4)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故可以通过注射抗PD-L1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逃逸通路。抗PD-L1抗体进入人体后,通过体液运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结合,从而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5)由于单克隆抗体是利用鼠的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分泌产生,对人来说是异物,将该单

155、克隆抗体注入人体后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为了降低免疫排斥,需要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成人抗体区段。【点睛】由图分析可知,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即通过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T细胞的攻击,故可以用抗PD-L1蛋白或抗PD-1蛋白的抗体进行治疗。89(2019江苏高考真题)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 mmol/L,餐后2h11.1 mmol/

156、L,请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_、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_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2)据图初步判断_是糖尿病患者,需复查血糖。患者常因血糖浓度升高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3)除糖尿病外,尿糖超标的原因还可能有_(填序号)。一次性摄糖过多低血糖患者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4)结合图1、图2分析,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有_(填序号)。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胰岛B细胞

157、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答案】氧化分解 肝糖原分解 胰高血糖素 甲、乙 大脑皮层 【分析】由图1可知,空腹时甲和乙血糖浓度偏高,丙的血糖浓度正常;餐后一段时间内甲、乙、丙的血糖浓度均有所上升;餐后3h甲、乙的血糖浓度下降但是仍然高于正常值,丙的血糖浓度恢复正常。由图2可知,甲餐后胰岛素含量稍微有所升高,幅度较小;乙和丙的胰岛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乙的胰岛素含量高于甲和丙。【详解】(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并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并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

158、糖素,进而引起血糖浓度下降。(2)由图可知,甲和乙餐前和餐后的血糖浓度均高于正常值,符合糖尿病的血糖标准,故可能是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复查。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一方面引起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另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3)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尿糖,一次性摄糖过多也会出现暂时性尿糖;低血糖患者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不会出现尿糖;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不会引起尿糖;肾小管会重吸收水、葡萄糖、氨基酸等成分,若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则可能会出现尿糖。故选。(4

159、)由图可知,乙餐后的胰岛素分泌量很高,但是血糖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值,故可能是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或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降血糖的作用,正确;若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则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与题意不符,错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细胞,若仅仅胰岛B细胞膜上的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其他细胞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正常,则乙的血糖应该正常或稍微偏高,胰岛素水平也会正常或稍微偏高,错误。【点睛】糖尿病的病因大致分为三类:1缺乏胰岛素;2体内有胰岛素的抗体;3体内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第一种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2、3

160、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90(2019天津高考真题)人类心脏组织受损后难以再生。该现象可追溯到哺乳动物祖先,随着它们恒温状态的建立,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减弱。(1)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后,通过_(神经/体液/神经-体液)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以维持体温。(2)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是二倍体细胞,多倍体细胞通常不能分裂。对比不同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及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如图。恒温动物的心脏组织因二倍体细胞比例_,再生能力较差;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_。由此表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呈负相关。制备基因工程小鼠,使其心脏细胞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导致心脏细胞不受_

161、调节。与正常小鼠相比,基因工程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心脏组织中二倍体细胞数目却大幅增加。由此证明甲状腺激素_正常小鼠心脏组织再生能力。以斑马鱼为材料进一步研究。将成年斑马鱼分成A、B两组,分别饲养在不同水箱中,A组作为对照,B组加入甲状腺激素。若_组斑马鱼心脏组织受损后的再生能力比另一组弱,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变温动物斑马鱼心脏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与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响一致。【答案】神经-体液 低 高 甲状腺激素 抑制 B 【分析】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低温条件下体温调节的过程: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冷觉感受器会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神经中枢

162、下丘脑,经下丘脑的分析综合后,经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引起汗腺分泌减少和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等,从而减少散热;另外引起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从而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稳定。由图可知,变温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比例较高,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恒温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比例较低,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详解】(1)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会兴奋,兴奋经反射弧传至效应器,如汗腺、皮肤血管、立毛肌、骨骼肌、肾上腺、下丘脑内分泌细胞等,引起相应的效应,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另外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的TRH会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TSH会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

163、分泌,增加产热,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故寒冷刺激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2)由图可知,恒温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比例较低,因为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为二倍体细胞,故恒温动物再生能力较差;又因为恒温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故推测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呈负相关。基因工程小鼠心脏细胞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故甲状腺激素不能作用于心脏细胞。转基因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但不能作用于心脏,而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数目会出现大幅增加,可以证明甲状腺激素会抑制正常小鼠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利用斑马鱼做实验时,A组无甲状腺激素,B组有甲状腺激素,若甲状腺激素对变温动物斑马鱼心脏组织再生能力

164、的影响与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响抑制,即会抑制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则B组斑马鱼心脏受损后的再生能力会比对照组弱。【点睛】本题的难点是对曲线图的分析,由曲线图可知,甲状腺激素与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比例呈反比,又因为“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为二倍体细胞”,故做出推测:甲状腺激素会抑制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91(2019全国高考真题)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是与某种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对小鼠的内分泌功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机体内性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_,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会_。(2)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3)小鼠睾丸分泌的激素通过体

165、液发挥调节作用。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_(答出4点即可)。【答案】很低 灭活 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激素等是通过体液运输的、作用时间比较长、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分析】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此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体现在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和作用时间四个方面。【详解】(1)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受体接受激素的信号后,激素会被酶分解,或运输走。故性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低,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

166、会被灭活。 (2)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的过程,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导致减数分裂最终形成的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3)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激素等是内分泌细胞分泌到组织液,然后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没有神经调节速度快,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激素调节的特点、精子的形成过程、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92(2019全国高考真题)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膀胱中

167、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答案】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脊髓 大脑皮层 感受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排尿反射是一种简单的非条件反射活动,经常在高级中枢控制下进行。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使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神经冲动沿传入纤维传到脊

168、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大脑皮层向下发放冲动,传至脊髓初级排尿中枢,通过传出纤维传到膀胱的效应器,将贮存在膀胱内的尿液排出。尿液被送入尿道。当尿液进入尿道时,尿液还可刺激尿道的感受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再次传到脊髓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详解】(1)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兴奋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正是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

169、(2)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初级控制中枢位于脊髓,婴幼儿由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不能控制排尿,经常会尿床,而成年人大脑发育完善,可以通过大脑皮层有意识地控制排尿。(3)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大脑皮层向下发放冲动,将贮存在膀胱内的尿液排出;尿液进入尿道,刺激尿道上的感受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再次传到脊髓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点睛】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93(2019浙江高考真题)以实验动物

170、蛙为材料,开展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要求与说明: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反射弧分析的实验及有关问题如下:为验证脊蛙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的反射弧是完整的,实验思路是用1H2SO4溶液刺激蛙一侧后肢的趾尖,出现屈腿,说明反射弧完整。验证刺激感受器与产生屈腿不是同时发生的实验思路是_。刺激感受器与产生屈腿不是同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_、_。若某反射从刺激感受器到效应器出现反应的时间比屈腿反射的长,其主要原因是_。若用5H2SO4溶液刺激蛙一侧后肢的趾尖后,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趾尖,没有观察到屈腿,其原因是_。(2)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

171、的细胞内Na+浓度均低于细胞外,K+浓度均高于细胞外,但这两种细胞内的Na+浓度不同,K+浓度也不同。实验证明蛙下肢的一条肌肉直接与该肌肉相连的神经接触,引起该肌肉收缩,其主要原因是_。若取上述一段神经,用某种药物处理阻断了Na+通道,然后刺激该神经,其动作电位将_。(3)将蛙坐骨神经纤维置于生理溶液中,测得其静息膜电位为70mv。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溶液中的K+浓度,并测量膜电位变化。预测实验结果(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_。【答案】用l%H2SO4溶液剌激该蛙一侧后肢的趾尖,测定刺激感受器开始到出现屈腿的时间,有时间差,说明不是同时发生的 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需要时间 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

172、导需要时间 组成该反射弧的神经元级数比屈腿反射的多 感受器受损 神经和肌肉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存在电位差 无法产生 【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过程静息状态时,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多),产生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兴奋时,Na+通道打开,K+通道关闭,Na+内流(导致膜内阳离子多)产生内正外负的膜电位变化。神经元的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势差而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又刺激临近未兴奋部位产生一次兴奋。2、兴奋传递的过程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使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产生一次膜电位的变

173、化。【详解】(1)要验证刺激感受器与产生屈腿不是同时,可测定刺激感受器(1H2SO4溶液剌激该蛙一侧后肢的趾尖)到效应器出现反应(屈腿)的时间,有时间差说明不是同时发生。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通过突触的传递,传递速度相对较慢,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需要时间。因此,从刺激感受器与产生屈腿存在时间差。由上一个问题的分析可知,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数量越多,兴奋传递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因此,根据“若某反射从刺激感受器到效应器出现反应的时间比屈腿反射的长”可推测该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元级数比屈腿反射的多。提高H2SO4溶液的浓度,再恢复H2SO4溶液的浓度,不再出现屈腿

174、现象,可推测感受器受损。(2)由“这两种细胞内的Na+浓度不同,K+浓度也不同”可知,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间存在电位差。用药物处理阻断了Na+通道,刺激该神经时,Na+通道无法打开,阻断了Na+内流,因此无法产生动作电位。(3)静息状态时,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多),产生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溶液中的K+浓度,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减小,K+外流减少,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减少。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点睛】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间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94(2021福建三明市高三三模)河豚毒素(TTX)是河豚体内一种剧毒的神经

175、毒素,是某种离子通道的阻斯剂,可阻断神经兴奋的传导,在临床上TTX可作为麻醉药物使用。回答下列问题:(1)动作电位产生时,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此时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_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TTX阻断神经兴奋传导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2)TTX作为麻醉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长达12-24小时,可能的原因是_。(3)TTX除能使人神经麻痹之外,还会使人出现呼吸困难、四肢发冷等症状,呼吸困难与位于_的呼吸中枢有关,产生冷觉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活动,说明理由_。【答案】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负电位电位) 电位差 TTX阻断钠离子通道,导致钠离子无法内流

176、,细胞不能产生兴奋,从而阻断神经兴奋的传导 体内无法分解TTX(或缺少分解TTX的酶,或TTX不能被转移)导致TTX在体内长时间存在并发挥作用 脑干 不属于 冷觉的产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详解】略95(2021浙江绍兴市高三二模)鱼类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疫苗来增加鱼类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少鱼类的发病和防治药物的使用,斑马鱼是一种重要的模式动物,可用于鱼类免疫学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鳗弧菌是感染鱼类的一种常见致病菌,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敲除鳗弧菌的致病基因,使其丧失感染能力而保留其_,可以获得鳗弧菌减毒活疫苗。(2)为研究鳗弧菌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可以测定相对免疫保护力(相对免疫保护力1免

177、疫组累计死亡率/对照组累计死亡率)。请将下列步骤按顺序排列为:_。给免疫组和对照组斑马鱼注射致病性的野生型鳗弧菌统计注射后14天内免疫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计算相对免疫保护力通过预实验确定鳗弧菌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注射剂量以安全剂量给斑马鱼注射鳗弧菌减毒活疫苗,再饲养28天(3)该疫苗总剂量8g为最佳剂量,为确定最佳接种方案,进一步进行临床实验研究,如下表所示。组别A1A2B1B2C1C2D1D2接种试剂剂量疫苗8/a/a/a/X/8/a/a/a第一针接种时间第0天第二针接种时间不接种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相应抗体相对含量14.70169. 50282.70218.00注:A1、B1、C1、D1组

178、分别接种该疫苗,A2、B2、C2、D2组分别接种X试剂该实验的自变量有_。试剂X是_,a的剂量应该为_。疫苗接种两次组的抗体含量均明显高于接种一次组,原因是_。疫苗苗两次接种时间间隔_的效果最好,间隔时间过短影响效果的原因可能是_。【答案】抗原性 是否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次数、两次接种间隔时间 不含疫苗成分的试剂 4 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21天 疫苗中的抗原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后被迅速清除 【分析】表格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次数及两次接种间隔时间,因变量是相应抗体相对含量,由表格数据可知,C1组接种疫苗剂量4g/针,在第二次接种21天后

179、产生的抗体最多,而注射X后,机体不产生抗体。【详解】(1)鳗弧菌是感染鱼类的一种常见致病菌,可采用基因工程的技术敲除鳗弧菌的致病基因,使其丧失感染能力而保留其抗原性,来获得鳗弧菌减毒活疫苗。(2)为获得相对免疫保护力的值,根据表格中提供的实验处理,正确的顺序应是:通过预实验确定鳗弧菌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注射剂量,以此确定减毒活疫苗安全的注射剂量在获得安全的注射剂量后,以安全剂量给斑马鱼注射鳗弧菌减毒活疫苗,再饲养28天,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注射了鳗弧菌减毒活疫苗,该组为实验组给免疫组和对照组斑马鱼注射致病性的野生型鳗弧菌,从而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统计注射后14天内免疫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根据公式计

180、算相对免疫保护力。(3)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次数和两次接种间隔时间。因变量是相应抗体相对含量.由表格数据可知,注射X后,机体不产生抗体,说明X无法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无抗原的存在,是不含疫苗成分的试剂,起对照作用。因为A组不接种,总剂量为8g,B、C、D三组都分两次接种,根据控制单一变量原则,所以每一次接种的剂量a为4g。由于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了大量抗体,因此疫苗接种两次的组别的抗体含量均明显高于接种一次的组别。由表格数据可知,间隔14天和间隔21天效果差距很大,间隔21天和间隔28天效果差距不大,故疫苗两次接种时间间隔21的效果最

181、好,间隔时间过短影响效果的原因是疫苗中的抗原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后被迅速清除。【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96(2021广东茂名市高三三模)甲状腺激素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的兴奋性激素,作用于人体几乎全部细胞。下图是人体甲状腺分泌和相关调节示意图,图中X、Y表示内分泌腺,序号表示激素。(1)正常人的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_调节的结果。(2)当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填写序

182、号)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继而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3)图中X和Y发生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现有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的促甲状腺激素激素(TSH)浓度来鉴别病变的部位是X还是Y。测定结果如下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930甲229乙12由上述结果可推测甲、乙发生病变的部位分别是_(填字母),判断依据是_。【答案】(负)反馈调节 提高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对水的重吸收(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X、Y 注射TRH前甲的T

183、SH低于正常人,当注射适量的TRH后,垂体(Y)分泌的TSH水平恢复至接近正常,表明甲的垂体(Y)是正常的,病变部位可能是下丘脑(X)。乙注射TRH前TSH低于正常人,注射适量TRH后,垂体(Y)分泌的TSH水平并未明显恢复,表明乙的垂体(Y)是病变的 【分析】图为甲状腺分泌和相关调节示意图,X为下丘脑,Y为垂体,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为甲状腺激素,为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详解】(1)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故存在反馈调节,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2)下丘脑作为水盐平衡中枢,在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

184、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显著升高,说明甲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下丘脑,即图中的X。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基本不变,说明乙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不是下丘脑,而是垂体,即图中的Y。【点睛】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识记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能根据实验结果推断甲、乙病变的部位,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85、97(2021山东烟台市高三三模)生物进化出多种方式来感知细胞内能量状态从而维持能量稳态。如图表示胰岛B细胞在较高血糖浓度下分泌胰岛素的部分调节机制。(1)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可接受某些信息分子的作用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这些信息分子是_(至少答出两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与卵巢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方式不同,原因是_。(2)据图可知,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促进细胞呼吸合成ATP,从而抑制_,使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小;而引起Ca2+内流,Ca2+内流的意义是_。(3)GLUT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中,其生理意义在于_,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若GLUT基因表达能

186、力降低,则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将_。葡萄糖是肿瘤细胞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肿瘤细胞由于缺乏氧气供应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据此推测肿瘤细胞膜上GLUT的数量会_(填“增加”或“减少”)。(4)胰岛B细胞中发生下列变化时,可能会引发高血糖的有_(填字母)。aGK基因突变 bCa2+内流受阻 c高尔基体功能障碍【答案】葡萄糖、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和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不同(或胰岛素是蛋白质,分泌方式是胞吐;雌性激素是脂质,分泌方式是自由扩散) K+外流(或KATP通道的活性) 促进胰岛B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数量 降低 增加 abc 【分析】分析题图:葡萄糖通过GLU

187、T进入胰岛B细胞,并代谢产生ATP,当ATP/ADP升高时,KATP通道关闭,导致钙离子通道打开,钙离子内流,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详解】(1)血糖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则胰岛B细胞表面上含有血糖、神经递质以及胰高血糖素素的受体。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为胞吐。性激素为脂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2)分析题图可知,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促进细胞呼吸合成ATP,而抑制K+外流,使得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小,进而导致Ca2+内流加快,Ca2+内流加快能促进胰岛B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3)GLUT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

188、细胞中,其生理意义在于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数量,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据图可知:GLUT基因表达产生的GLUT是葡萄糖转运蛋白,若GLUT基因表达能力降低,则葡萄糖转运蛋白减少,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将降低。肿瘤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只用于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为了满足肿瘤细胞代谢旺盛所需的能量,则肿瘤细胞需要吸收更多的葡萄糖,即肿瘤细胞膜上GLUT的数量会增加。(4)aGK基因突变最终会导致胰岛素无法释放,进而引起高血糖,a正确;bCa2+内流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a2+内流受阻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分泌,进而引起高血糖,b正确;c胰岛素的分泌离不开高尔基体,因此高尔基

189、体功能障碍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分泌,进而引起高血糖,c正确。故选ab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的种类及功能,掌握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98(2020贵州高三一模)下丘脑中的某些神经细胞既能产生和传导兴奋,又能合成和释放激素,这类神经细胞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实现了对靶腺激素分泌的调控,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请回答:(1)神经内分泌细胞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其兴奋产生的机理是_;下丘脑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兴奋后所释放的信号分子有_。(2)寒冷刺激下,机体通过“下丘脑

190、垂体甲状腺”轴实现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维持了机体的稳态。在该过程中,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_,通过体液的运输只作用于垂体并改变垂体的分泌,这是因为_。在健康人的血浆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该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调节机制。(3)研究发现: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调控分泌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适量地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其机理最可能是_。【答案】Na+内流进入神经细胞 神经递质、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只有垂体细胞表面存在与该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分级、(负)反馈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性而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191、 【分析】下丘脑是大脑皮层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它把内脏活动与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着体温、摄食、水平衡、血糖和内分泌腺活动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详解】(1)神经内分泌细胞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其兴奋机理是受刺激后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钠离子内流,使得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发生了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下丘脑的神经细胞既能分泌神经递质,又能分泌激素,这两者都能调控相关细胞的代谢活动。(2)寒冷刺激下,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实现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该过程中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增强了细胞代谢,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丘脑分泌的促甲

192、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作用于垂体细胞,是因为只在垂体细胞膜上存有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中,受到了下丘脑、垂体的调控,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后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维持了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这一过程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3)通常情况下,器官移植后的机体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这一免疫过程主要与由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有关。由题目信息可知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调控分泌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适量地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可推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抑制了T细胞的活性,使细胞免疫

193、功能降低。【点睛】本题考查下丘脑能机体进行调节的途径,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调节过程,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99(2020福建漳州市高三一模)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正常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图甲是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表示三类不同的信号分子。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中的效应器时,代表_。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分泌,下丘脑能对性腺等内分泌腺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调节,请以雄激素的分泌为例,写出这种调节的具体过程:_。(2)当内分泌腺分泌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时,代表的激素为_。(

194、3)由图乙可以看出,免疫细胞表面至少有_种信号分子的受体。若图乙所示的免疫细胞为T淋巴细胞,则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为_,该物质可以促进受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4)在大鼠实验中观察到,将羊红细胞注入大鼠体内,当抗体浓度达到最大值时,下丘脑某些神经元的电活动增加一倍以上;向裸鼠(无胸腺)注入白介素1(一种淋巴因子),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含量升高几倍。结合图甲分析,这两个实例可以说明:_。【答案】神经递质 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又促进睾丸分泌雄激素(雄激素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垂体分泌相应激素) 甲状腺激素 两 淋巴因子 记忆细胞和浆

195、细胞 免疫系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分析】下丘脑是连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可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效应器;在体液调节过程中可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相关的内分泌腺,促进内分泌腺分泌相应的激素。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影响二者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激素。【详解】(1)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的效应器时,信号分子代表神经递质。下丘脑能对性腺等内分泌腺进行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又促进睾丸分泌雄激素。(2)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3)据图乙可知

196、,通过血液运输的激素和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在免疫细胞表面均有受体,所以免疫细胞表面有两种信号分子的受体。T淋巴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在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4)抗体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说明免疫系统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淋巴因子对血液中激素含量的影响说明免疫系统能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活动。【点睛】熟记下丘脑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和过程,以及各激素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四、实验题100(2020北京高考真题)细菌侵入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引起感染。铜绿假单胞菌

197、(Pa)导致的感染多见于烧伤、创伤等受损部位。在Pa感染部位常可检出大量丝状噬菌体(f)。(1)在感染部位,吞噬细胞会发挥非特异性_功能。(2)f侵染Pa并随Pa的分裂传递给子细菌,但f的增殖和释放不引起Pa的裂解。为探讨f与细菌感染的关系,研究者将等量的无f侵染的Pa菌株(P)和被f侵染的Pa菌株(P1)分别接种于小鼠伤口,结果如下表。接种菌株接种后不同时间伤口的感染率(%)24h48h72hP183022P1596262由此可知,f能_Pa引起的伤口感染。(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利用f的表面蛋白S进一步展开实验,主要流程及结果见下图。IIII处理所需的实验材料应分别选用_。(填选项

198、前字母)AP1 BPC灭活的f DSE生理盐水另有研究发现,f能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试从分子与细胞水平解释实验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的原因_。【答案】免疫 增强 E、A、A 实验组先期注射的S蛋白激发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产生了抗f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故后续对p1释放的f有较好的免疫效应 【分析】丝状噬菌体f寄生于铜绿假单胞菌(Pa)内,属于温和噬菌体,不会造成Pa的裂解;另外分析表格可知,丝状噬菌体会加剧伤口感染的情况。【详解】(1)在感染部位,吞噬细胞会发挥非特异性免疫功能。(2)据表可知,P感染后伤口感染率会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小鼠免疫系统起作用,对抗了细菌感染,机体进行了修复;而P1接种后短时间

199、就达到较大感染率,并持续不变,故f能增强Pa引起的伤口感染。(3)分析可知,该实验验证f在加剧伤口感染上的作用,自变量是是否提前注射S蛋白,因变量是伤口感染程度。故操作为注射生理盐水,操作为P1处理,预注射S蛋白属于免疫预防,可激发机体特异性免疫,从而减弱后续的感染情况。【点睛】分析实验时先搞清其实验目的,然后确定其自变量和因变量。101(2020山东高考真题)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

200、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_。(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_作用于B细胞。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_。(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_。(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设计思路:_。预期实验结果

201、:_。【答案】突触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淋巴因子(或:细胞因子)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或:效应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 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 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 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分析】1、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完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

202、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2、动作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即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产生动作电位。3、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兴奋在相邻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由图1可知,T细胞是去甲肾上腺

203、素作用的靶细胞,激素之所以能作用于靶细胞,是因为靶细胞上有特异性受体,因此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是因为T细胞膜上有去甲肾上腺素受体。(2)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后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生物膜的功能与蛋白质有关,分析图2,光敏蛋白受到光刺激后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从而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4) 实验目的是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因此实验中的自变量为脑脾神经通路是否被破坏。设计实验时要围绕单一自变量,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最终体液免疫能力的高低可通过产生抗体的量来进行

204、检测。实验设计思路为: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小鼠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本题为验证性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应该符合题目要求,即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以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因此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体液免疫过程等知识,需要考生识记相关内容,其中第(4)题,要根据实验题目找出自变量,按照单一自变量、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的原则,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实验设计。102(2020浙江高

205、考真题)欲研究生理溶液中K+浓度升高对蛙坐骨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影响和Na+浓度升高对其动作电位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要求与说明:已知蛙坐骨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0 mV,兴奋时动作电位从去极化到反极化达+30 mV。测量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变化。K+、N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实验条件适宜)回答下列问题:(1)完善实验思路:组1:将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溶液a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组2:_。组3: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Na+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测定其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2)预测实

206、验结果_(设计一个坐标,以柱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3)分析与讨论简要解释组3的实验结果:_。用放射性同位素24Na+注入静息的神经细胞内,不久在生理溶液中测量到放射性,24Na+的这种转运方式属于_。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24Na+外流量_。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除了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外,还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_神经。【答案】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K+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b、c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并记录 溶液K*、Na*浓度升高对膜电位影响示意图 细胞外Na+浓度提高,膜内外的浓度差增大,兴奋时,Na+通过Na+通道内流加快,导致动作电位增大 主动转运 减少

207、 传入和传出 【分析】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的形成条件: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膜外,而细胞外钠离子、钙离子、氯离子高于细胞内,这种浓度差的维持依靠离子泵的主动转运。(主要是钠-钾泵(每3个Na+流出细胞, 就有2个K+流入细胞内。即:Na+K+ =32)的转运)。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例如,安静时主要允许钾离子通透,而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时又主要允许钠离子通透。【详解】(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浓度,因

208、变量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影响,因此,本实验需要有前测(如组1),组2: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钾离子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b、c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并记录。组3:将神经纤维置于钠离子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测动作电位,并记录。(2)实验结果要求以柱状图的形式呈现。画图要求:注意横纵坐标的标识,横坐标为离子浓度,纵坐标为膜电位(mV),柱状图应该有图的名称和图例,另外注意标注组别(a、b、c、d、e)。结果分析:溶液中钾离子浓度提高,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下降,溶液中钠离子浓度提高,动作电位的峰值上升,结果如图所示。 (3)组3的结果分析:细胞外钠离子浓度提高,膜内外的浓度差增大,兴奋时,钠离子通

209、过钠离子通道内流加快,导致动作电位增大。神经细胞在兴奋时钠离子内流(易化扩散),能够产生动作电位,因此,神经细胞始终要维持膜外钠离子浓度高、膜内钠离子浓度低的状态,现将放射性24Na+注入静息的神经细胞内,在生理溶液中检测到放射性,因此,这种转运方式属于主动转运。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抑制细胞中载体蛋白的合成和能量的释放,因此会使24Na+外流量减少。刺激蛙的坐骨神经,在反射中枢检测到动作电位,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至腓肠肌引起肌肉收缩。【点睛】本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并能预

210、测、分析实验结果,意在培养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103(2020浙江高考真题)欲研究大鼠皮肤移植后的皮肤存活率,某同学提出了下面的实验思路。请以皮肤存活率为指标,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要求与说明:A、B系大鼠即为A、B品系大鼠。实验条件适宜。皮肤存活率是指移植存活的皮肤片数占总移植皮肤片数的百分比。排斥反应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实验思路:(1)实验分组与处理:组1: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自身的另一部位。组2: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B系大鼠。组3:取与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后的B系大鼠的T淋巴细胞,注射到未处理的B系大鼠并将A系大

211、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该大鼠。(2)将上述各组若干只处理后的大鼠进行饲养,每隔一定时间观测皮肤片的存活状况并记录,计算皮肤存活率。回答下列问题:(1)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 表示实验结果,其中横坐标为皮肤移植后时间):_(2)分析与讨论:上述实验思路中,移植皮肤的受体大鼠是_。为了进一步验证大鼠对移植皮肤起排斥反应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在实验思路的分组和处理中,若设置组4,其处理是给予大鼠免疫抑制剂,再移植皮肤片,用免疫抑制剂处理的理由是_,还可设置组5,其处理是_,理由是_。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有_。【答案】 A、B系大鼠 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功能,延长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 切除大

212、鼠的胸腺,再移植皮肤 切除胸腺后,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延长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 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分析】1、排斥反应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此时细胞免疫发挥作用。2、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大鼠皮肤移植后的皮肤存活率,自变量为两种品系的大鼠皮肤,因变量为皮肤存活率,即移植存活的皮肤片数占总移植皮肤片数的百分比。【详解】(1)分析实验分组和处理可知,组1的皮肤移植属于自体移植,所以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皮肤存活率最高,随时间延长存活率不变;组2将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B系大鼠,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皮肤存活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

213、;组3,由于已免疫的T淋巴细胞注射到B系大鼠并将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该大鼠,免疫排斥反应增强,所以组3皮肤存活率比组2低,且出现免疫排斥的时间更短。绘制曲线如下图: (2). A、B系大鼠的细胞表面含有不同的MHC,若进行两者间的皮肤移植时,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功能,延长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需要切除大鼠的胸腺,再移植皮肤,切除胸腺后,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可延长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T淋巴细胞能够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点睛】本实验的要求是在已给实验思路的前提下,让考生分析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这就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实验探究能力,在分析

214、实验时紧抓以下几点:实验目的、实验自变量、因变量、自变量相对应的实验处理,分析实验时,要紧扣实验目的。104(2019北京高考真题)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1)流感病毒必须在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

215、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选择并排序)等。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特异性结合。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_。(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

216、施 _。【答案】活细胞 吸附 浆/效应B 当HA、NA出现变异的流感病毒入侵机体时,已有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难以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故需每年接种疫苗 a c e D63 流感病毒 可选用NA制备流感疫苗 包括遵医嘱治疗和避免病毒传播两个方面(合理即可) 【分析】本题渗透了生命观念的考查,以流感病毒为材料背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生命现象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分析。1、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2、利用免疫学原理制备流感病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详解】(1)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代谢,必须在活细胞(宿主细胞)内增殖,病毒增殖过程:吸附:病毒的蛋白

217、质外壳依靠尾部的小勾吸附在细菌等宿主细胞的表面;穿入:病毒与细胞表面结合后,可通过胞饮、融合、直接穿入等方式进入细胞;脱壳:病毒脱去蛋白衣壳后,核酸才能发挥作用。生物合成:病毒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环境和物质合成大量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成熟释放:病毒核酸和蛋白质进行组装,子病毒被释放出来。(2)流感病毒的抗原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在该过程中B细胞受到淋巴因子和抗原的刺激,会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等对抗原的识别也具有特性。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即抗原,由于HA、NA的氨基酸序列变异

218、频率非常高,导致抗原的结构也会时随之发生改变。当HA、NA出现变异的流感病毒侵入机体时,机体内已有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难以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疫苗。(4)抗体和抗原可以特异性结合,进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病毒必须侵入细胞才能增殖,因此要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首先应该培养易感细胞,然后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结合,这种抗体通过抑制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来对抗流感病毒。再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培养瓶进行培养,过一段时间检测病毒的增殖量,即可得到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由图可知,当抗体浓度大于2.37g/mL时,D63抗体对病毒的抑制率高于对D2

219、1抗体对病毒的抑制率,据此可推知: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是D63抗体”。选用对照抗体的一组为对照组,所选用的抗体不能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NA抗体是蛋白质,可利用蛋白质工程对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进行提纯和结构分析,制备疫苗,其实验思路为:可选用NA制备流感疫苗,进行治疗。(5)由题意知,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因此对已经被确诊为流感的患者,应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有:要遵医嘱进行治疗;做好隔离防护措施(戴口罩),避免病毒传播感染他人;另外还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等。【点睛】1、病毒增殖过程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五个步骤。2、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受抗

220、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3、利用蛋白质工程对抗体进行结构分析,可用于疫苗的研制。105(2019全国高考真题)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小鼠分组A组B组C组D组初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再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抗原甲抗原乙回答下列问题。(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填“抗体”或“抗原”)。(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

221、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答出2点即可)。【答案】抗体 A、D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及过敏反应的有关知识。抗原进入体内,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传递给T细胞,T细胞一方面会发生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会攻击靶细胞,引起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另一方面,T细胞会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

222、(或浆细胞),效应B细胞可以分泌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抗原(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免疫异常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综合征。【详解】(1)抗体、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故要检测小鼠是否发生免疫应答,应该检测抗体水平。(2)A和D组两次注射的抗原相同,故会发生二次免疫,B、C组两次注射的抗原不同,不会发生二次免疫。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再次注射同种抗原,这些记忆细胞可以快速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更多的抗体,发挥更强的免疫反应,及时清除抗原。

223、(3)初次注射抗原甲时,体内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再次注射抗原,机体会产生较多的抗体分布于血清中,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体会与抗原甲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4)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等。【点睛】是否能够发生二次免疫,需要看两次注射的抗原是否相同,若相同,可以发生二次免疫;若不相同,则不能发生二次免疫。106(2019浙江高考真题)欲验证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提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材料与用具:小鼠若干只,胰岛素溶液,葡萄糖溶液

224、,生理盐水,注射器等。(要求与说明:血糖浓度的具体测定方法及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1)实验思路:_(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用柱形图表示至少3次的检测结果)_:(3)分析与讨论正常人尿液中检测不到葡萄糖,其原因是_。当机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中的内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激素变化是_。此时,机体细胞一方面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另一方面_。【答案】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将小鼠分为A、B两组,A组注射胰岛素,B组注射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当出现低血糖症状后,A组注射葡萄糖溶液,B组注射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

225、浓度,并记录对每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胰岛素促进肾小管对过滤液中葡萄糖的吸收 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 抑制氨基酸等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分析】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反,胰高血糖素是一种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很强的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使血糖明显升高。【详解】(1)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验证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为降低血糖浓度。实验前需要测定各处理组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作为实验前后的对照数据。实验分组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分为两组,一

226、组注射胰岛素,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固定时间检测小鼠的血糖浓度。待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给低血糖组小鼠注射葡萄糖溶液,空白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固定时间检测小鼠的血糖浓度,即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将小鼠分为A、B两组,A组注射胰岛素,B组注射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当出现低血糖症状后,A组注射葡萄糖溶液,B组注射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对每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AB两组小鼠的初始血糖浓度差别不大;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故A组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应有一定程度下降,B组小鼠血糖浓度应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平衡;

227、A组小鼠注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会上升,但与B组小鼠相比可能还会偏低,故预测的实验结果如下(3)正常人尿液中检测不到葡萄糖是人体正常分泌胰岛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对过滤液中葡萄糖的吸收;机体血糖水平升高时,会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并抑制胰岛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机体细胞一方面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另一方面抑制其他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点睛】本题考查激素调节血糖浓度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全面性和严谨性,同时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激素的功能和作用原理。在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不仅有平行实验组对照还有实验前后对照。在给小鼠注射胰岛素后,需要再注射葡萄糖比较胰岛素的生理作用。107(2021

228、浙江高三三模)为研究T淋巴细胞对同种抗原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现利用不带特定抗原的A、B、C三组小鼠开展免疫学实验。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要求与说明:脾脏中含有大量的B细胞和T细胞,抗体含量测定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脾脏细胞分离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实验思路(1)实验分组与处理:A组:注射绵羊细胞R,10天后,抽血测定抗体含量,测定完成后将其均分为A1、A2两个小组。B组:正常饲养10天后, _,10天后,抽血测定抗体含量。C组:正常饲养10天后,转入从去除T细胞作用的A2组小鼠中分离出的脾脏细胞,并对其注射绵羊细胞R,10天后,抽血测定抗体含量。(2)统计分析实

229、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补充完善实验思路_(2)预测实验结果,以柱形图形式表示。_(3)分析与讨论:绵羊细胞R在上述实验中作为_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注射的绵羊细胞R应取自_(“同一”或“不同”)个体,目的是_。预计C组达到A组同等抗体水平的时间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天,其原因是_且去除T细胞作用有利于_免疫过程的完成。【答案】转入从A1组小鼠中分离出的脾脏细胞,并对其注射绵羊细胞R 抗原 同一 排除因个体差异造成的抗原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小于 注射的脾细胞中含有对应抗原(绵羊细胞R)的记忆B细胞 体液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是研究T淋巴细胞对同种抗原体

230、液免疫的抑制作用,实验自变量为是否含有T细胞,因变量为抗体含量,实验材料为不带特定抗原的A、B、C三组小鼠。【详解】(1)实验分组与处理:A组:注射绵羊细胞R(作为抗原),10天后,抽血测定抗体含量,测定完成后将其均分为A1、A2两个小组。B组:正常饲养10天后,转入从A1组小鼠中分离出的脾脏细胞(含有大量的T细胞和B细胞),并对其注射绵羊细胞R,10天后,抽血测定抗体含量。C组:正常饲养10天后,转入从去除T细胞作用的A2组小鼠中分离出的脾脏细胞(不含T细胞),并对其注射绵羊细胞R,10天后,抽血测定抗体含量。(2)C组细胞中没有T细胞,B组含有大量T细胞,而T淋巴细胞对同种抗原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故抗体含量应该是C组多于A组多于B组。柱形图如下: 。(3)分析与讨论:绵羊细胞R在上述实验中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绵羊细胞R在该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应取自同一个体,目的是排除因个体差异造成的抗原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由于注射的脾细胞中含有对应抗原(绵羊细胞R)的记忆B细胞,且去除T细胞作用有利于体液免疫过程的完成,故可预计C组达到A组同等抗体水平的时间小于10天。【点睛】本题通过实验研究T淋巴细胞对同种抗原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要求考生学会对实验的探究和分析,能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