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练习7_苏教版(2018).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5082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练习7_苏教版(20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练习7_苏教版(20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练习7_苏教版(201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练习7“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2、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学目标: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

3、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学用字词句。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2.朗读背诵成语和诗歌。3.按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4.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教学重难点:1.巩固所学的生字,并能用生字说话。2.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PPT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

4、课时一、教学第一题:1.(出示儿歌)跟着老师一起朗读。2.自由朗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3.比一比,谁读的响亮又大方。4.你在家还做了哪些甜蜜蜜的事儿呢?(看图说话)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二、教学第二题:写字1.(出示挂图)图上看到了什么笔画(横撇)?(1)横撇有什么特点?(2)它是由几笔写成的呢?2.认真书写。3. 评比(1)大部分同学都能按照要求写的十分工整,有的还写出了汉字的笔锋。(2)小部分同学的字有待加强,注意横撇的转折处,是尖头,而不是圆头。第二课时一、教学成语。1审题。2自读成语,把成语中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3通过读成语,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师进行补充。4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

5、?他们在干什么?你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说给大家听一听吗?尽量用上我们才学的这四个成语。(1)同座位互说。(2)指名说,评议。5开火车读成语,齐读成语。6指导背诵。(1)自背,同座位互背。(2)指名背,齐背。二、教学古诗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试读,指导读准字音:一叶 出 没 舟3.老师范读。指名读,集体练读。4.看图理解大意。(1)但:只是。渔者:打鱼的人。(2)打鱼的人在江上干什么?你觉得他们怎么样?(3)小结:那些爱吃鲈鱼的人,体会到打鱼人在大风大浪里打鱼的辛苦了吗?5.指导感情朗读。6.练习背诵。(1)自由练习。(2)指名背诵,集体背诵。三、教学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1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2)创设情景用的道具。2审题(1)齐读课题。(2)借助拼音读要求。3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有哪些人。(1)家里有几口人,他们分别怎么称呼?(2)谁是你今天特别想要介绍的人呢?为什么想要介绍他?(3)介绍,首先要告知大家他是我的什么人,他是做什么的,今年多大啦,最喜欢什么等等.(4)回家以后,对着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再介绍一下你在学校的好朋友吧。4.指名上台给同学们介绍你的家人5.再请一组同学评议附板书:练习七 骨肉之情 痛痒相关情深似海 恩重如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