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画家乡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学目标1.认识“原、市、虾、捡、贝、壳、脚”等8个字。2.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重点1.认字。2.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
2、的语言。教学难点画中感悟,品读文本。教学过程“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
3、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揭题导入:1.小朋友,我们班很多同学都生在桐乡,长在桐乡,桐乡呀,就是我们的家乡。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地方值得夸一夸吗?(预设:乌镇茅盾故居,石门丰子恺,乌镇华章生态园,新世纪公园,凤鸣公园,田野菊海)师:是啊,说的真棒,你们瞧。(欣赏图片)师旁白:美丽的水乡-乌镇,一代文豪茅盾的故居,千年古寺-福严寺,丰子恺漫画馆,你看前不久我们还一起去了春游的华章生态园,到了秋天我们的家乡还有这田野菊海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呢。看来,家乡值得骄傲的地方还真不少呢。(分析:用自己家乡的景色来导入,让学生有直观
4、感知,而且也有话可说,提高他们的积极性。)2.点击出示:家乡师:谁来读好“家乡”这两个字。(指名读)师适时评价,如:你读得一字一顿的,很正确;你读得很深情,看得出你很爱自己的家乡。师:是啊,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有几位小朋友跟你们一样,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点击出示课题:画家乡,谁愿意来读读课题,请你来读,他来读,一起读。(分析:通过读题、悟题,让学生从题目中去领悟文本的内涵。教师通过评价语,引导学生体会爱家乡的情感。)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小朋友,你想了解他们的家乡吗?那就先听老师给你介绍介绍吧。师配乐看图叙述课文,学生整体感受语言的美。2.听完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5、引导学生说:家乡美)3.他们的家乡可真美,正向你们说的一样。赶紧自己念念吧。注意读准字音,圈出生字。4.检查字词(带拼音的字词语)(1)小朋友读得真起劲,生字宝宝也来凑热闹了,他们从课文中跑出来,你还认得他们吗?(认读生字卡片)(2)全班检查词读得真棒,涛涛,山山他们呀知道小朋友要去他们的家乡玩,故意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他们说如果你能叫出这些词语的名字,就可以看到很美很美的风景。你们行不行?自己先大声地准备准备。你想读哪一个就读哪一个。(生读词语,随机评价)(分析: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生字,增强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另外,给学
6、生挑战的激情,并又给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充分体现教学的人文性。)5.这些图片分别是谁的家乡呢?聪明的小朋友一定能用:谁的家乡在哪儿?来介绍介绍。(板书)生:XX的家乡在点击出示姓名。6.是啊,我们小朋友的家乡分布在祖国各地,有的在海边,有的在山里,有的在平原,有的在草原,还有的在城市你最喜欢谁的家乡呢?7.反馈:说说你的理由?师:青菜萝卜各有所好。赶紧找到那一段,把它读好,待会老师请你来介绍。(分析:尊重学生的喜好,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文,既优化了学习时间,又尊重学生的个性。(这样的处理,有可能性,因为课文的几个自然段前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行文差不多。)反馈:你想读谁的家乡?A
7、.涛涛的家乡:(学生读完,教师适当评价,如:这么短时间你能读得那么通顺,真能干)B.山山的家乡:我们就跟着他一起到山山家乡去,你们听(出示小溪流的声音)小溪流在欢迎你呢,喜欢山山家乡的小朋友站起来一起读吧。C.平平的家乡:是啊,屋前有鸡鸭,屋后有翠竹。读完后出示鸡鸭的叫声,你听连鸡鸭都在夸奖你呢!D.青青的家乡:一起跟他到大草原上,站起来读读。师适时评价:真想骑上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看到了成群的牛羊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吃草,风吹草低见牛羊E.京京:现代化的大城市,到处有高楼大厦,真令人向往。三、细细品读,画中感悟1.小朋友的家乡是那么的迷人,可是今天时间有限,老师只能带小朋友去一个地方玩,你们听
8、(让生听海浪的声音)我们来到了哪儿?预设:海边2.小朋友,见过海吗?怎么样的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大海是蓝蓝的,一望无边,海面上海鸥在自由自在地飞翔,一艘艘帆船在海上星星点点,海边是又松又软的沙滩,还有各种各样的贝壳,凉爽的海风吹着好舒服啊!(分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来说话,不仅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到教学环节中,而且给了学生无限想象的时空。)3.涛涛的家乡正像我们说的那么美,现在我们看看涛涛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他的家乡的?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涛涛的家乡美在哪儿?你可以划一划有关的句子。4.交流:你觉得涛涛的家乡美在哪儿?预设:(1)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生:美在海水蓝师:说的真好(显
9、示句子: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请你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师:是啊,你瞧,海是那么蓝,那么宽。你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涛涛家乡的大海吗?你也可以用上老师给你提供的词语。(老师提供词语:一望无际,碧蓝,蓝宝石等,扩充学生的词库,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师:是啊,就是这么蓝这么宽的大海,谁有本领把刚才我们感受到的蓝和宽读给大家听。(先指名读-再男女生比赛读(如果学生读不好,老师范读。老师通过评价语言,指导训练学生朗读:如: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到涛涛家乡的海是那么蓝,宽广无边,一望无际。老师仿佛来到了大海边)(2)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生:美在鱼虾师出示句子(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指名读评价:海面上有那
10、么多的船,海中有那么多的鱼和虾,多美啊。再指名读评价:(如老师听出来了船可真多呀老师又听出来引导读好“一艘艘”“装满了”)师:出示渔船出航捕鱼的图片。是啊,你看,海面上有那么多的船,海中有那么多的鱼和虾,多迷人啊,我们一起来读。(齐读)(3)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生:美在贝壳师:是啊,住在海边的孩子多幸福啊,你们瞧,他在干什么呢?生:捡贝壳师:你瞧,这些就是涛涛捡的贝壳。(欣赏贝壳图片)师:说说你都看到了怎样的贝壳?师:看到了那么多贝壳,你高兴吗?想说什么呢?生:高兴,想和涛涛一起去捡贝壳师:海边的生活多有快乐啊,让我们在海浪声中一起再来回味回味海边生活的乐趣。师生合作读涛
11、涛家乡这一小节。5.师:涛涛生活在海边,他很快乐,也感觉很自豪,他不仅画了自己的家乡,还写了自己的家乡(出示:拓展阅读我家住在大海边,配海浪声。)来,自己读读吧。读了之后你又知道什么了?师:我们一起来读读(配乐,齐读。)(朗读教学不应是纯技巧性的指导,更应注重的是以生活体验来解读文本,朗读课文。涛涛家乡这一小节的教学中,让学生谈感受,读句子,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产生心理感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悟”。这样以体验带动朗读,孩子就能很自然地、有声有色地读出停顿、语调、语气,朗读教学也就水到渠成。这时学生所学的技巧,实质上就是一种无形的语感。)7.海边真美啊。老师真想去涛涛家乡看一看,你们呢?老师建议大家假期中让爸爸妈妈带你去海边玩一玩。今天我们就暂时和涛涛说再见吧。今天我们就暂时和涛说再见吧。现在生字宝宝还等着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呢!四、写字:贝 虾1.齐读2.虾:请生观察,说说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看老师写,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己写。如果你觉得自己写的和老师大屏幕上的差不多,请你给自己打上五角星。写的不满意的再改改。3.贝:请你仔细观察,拿起笔认认真真的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