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 今别离(其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3925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 今别离(其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 今别离(其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今别离(其一)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1.了解黄遵宪及其诗歌特点。2.培养学生借助意象,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3.学习黄遵宪革新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新意象、新意境的表现形式。难点;诗人在表现离别绪上的新意。三教学方法;赏读结合,探究讲析相互结合。四教学步骤(一)导入唐朝诗人王维有一首诗,题目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选取了柳等意象,表达了送别朋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古诗中写离别多用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手法,写送别时的惜别之情和别后的思念。再举例分析。今天我们学习晚清诗人黄遵宪的一首写离别的诗歌今别离(其一)。(二)知人论世:(展示幻灯片)1

2、黄遵宪(1848一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人。近代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黄遵宪是走向世界,以“欧风美雨”铸就自己诗篇的诗人。他的诗主张“我手写我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三)走近诗歌:学生诵读诗歌;教师明确学习重点:在学习今别离这首诗时,重点要体会诗中新意象,新意境的表现,诗人在表达离情别绪的新意。(四)诗歌赏析:(一)理解重点词语分组交流,明白诗歌大意。(二)对比赏析(展示幻灯片)1.古代诗人总是借助意象,描绘意境来表达情感,同学们说说,古代诗人描写离别情景常用哪些意象?师生交流,展示

3、幻灯片。黄遵宪的这首今别离选用了哪些意象?这首诗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师生交流,明确:诗人笔下的意象是十九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的新事物,诗人认为,旧诗是有可能表现现代事物的。诗中围绕今人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轮船与古人乘坐车舟的不同进行对比描写。在今昔对比描写中,表现近代人的别离之苦和在别离观上的认识。这样的诗一下子把传统观念打破了,人们的视野拓宽了,思维也变得焕然一新。2黄遵宪主张“我手写我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师生交流,明确:意象不同,古人写离别常用柳、酒、月意象,而诗人却选用火车、轮船作为意象,给人新奇的感觉,也开辟了诗歌的新境界。意境不同,古人用精雕细刻的手法描写极哀的景、极凄清的意境,而作者以粗线条描写了匆匆离别的场景。(三)将本诗与同时代的拟古派王运的诗对比。(五)再读诗歌:感受诗文中表现离情别绪的新意境。(六)总结:社会在变,时代在变,诗歌也在变,对于传统的题材,传统的写法,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要推陈出新。我们要像黄遵宪一样“我手写我我心”, 我们要像黄遵宪一样要有革新精神,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写出有新意的诗歌。(七)布置作业课外朗读胡适的尝试集- 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