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015高二生物(人教)必修3学案: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3556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015高二生物(人教)必修3学案: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015高二生物(人教)必修3学案: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015高二生物(人教)必修3学案: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015高二生物(人教)必修3学案: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节 群落的演替【学海导航】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预习探究】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的过程,叫做群落演替。2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 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4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跟踪训练】1演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 ( )A地衣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C灌木阶段 D森林阶段2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阶段是 ( )A灌木阶段 B

2、草本植物阶段 C苔藓阶段 D森林阶段3. 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其演替过程大体为()A湖泊湿地沼泽草原森林 B. 湖泊草原湿地沼泽森林C湖泊沼泽湿地草原森林 D. 湖泊湿地森林4下图是温带原始裸地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 )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各类数量C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DA表示食肉生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5下列有关生态演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B. 不同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是相同的C群落演替达到平衡

3、状态时就不再进行了 D. 群落演替导致生物种类的不断改变6下列演替过程不属于初生演替的( )A裸岩上进行的演替B沙丘上进行的演替C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D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7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不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的是 ( )A封山育林 B治理沙漠C兴修水利 D围湖造田8.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9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10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林(树林)的是 (

4、)A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B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D黄河三角州的弃耕地11. 物种的多样性可受多种因素制约,试就下列因素分析相关问题:(1)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的变化是 。这表明某个地区群落中物种的多少主要取决于 。(2)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群落中物种数会 。(3)污染环境中的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 。 12有一片长有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逐年对两个树种的存量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记作C,做出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两个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 。两个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 。在a年的优势种是 ,在d年的优势种是 。排除气候条件的变化,

5、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可能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 ,使之反而适合后一种群的生存需求。以上说明,生物群落 ,它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 _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 _,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拓展探究】 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米,500米,1000米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米和1000米处的野菊幼苗同时移栽于海

6、拔10米处。(2)实验对照:生长于 米处的野菊。(3)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 。(4)预测支持以下假设的实验结果: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米处野菊株高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米处野菊株高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米处野菊株高 。第4节 群落的演替【预习探究】1.代替2.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 彻底消灭了3.基本保留4.速度和方向【跟踪训练】1.A 2.D 3.C 4.A 5.B 6.D 7.D 8.B 9.A 10.B11.(1)逐渐增多 温度(2)逐渐减少(3)污染程度越大,物种越少12.0e bc 马尾松 山毛榉 环境 不是一成不变的 消失 兴起【拓展探究】(2)10m、500m、1000m (3)测量株高 记录数据(4)与10m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 与原海拔处(500m、1000m)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 比10m处矮,比原海拔处高全 品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