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 习 二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学目标: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
2、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复习巩固23个声母,能较熟练的按顺序读出;能区别形近、音近字母,重点是d、b、q、p、n、l;能区别平舌音与翘舌音zzh、cch、ssh。这个工作可让学生
3、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2、复习巩固九个整体认读音节,能区别易混的音节zi-zhi、ci-chi、si-shi;正确读出轻声音节。3、复习巩固11个会认字,能正确读出字音,牢记字形,在初步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进行口头组词的实践活动,提高拼音和认字能力。教学重点1、区分字母、音节
4、。2、拼读音节词,识记汉字,把相应的音节与词语连起来。教学流程:预习:轻轻地读一读题目。一、按顺序连一连(一)教师可采用指名背、小组背、开火车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按顺序背诵23个声母后再连一连,连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连成了什么,并涂上颜色。(二)这个小动物对我说: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说一说小动物会对自己说些什么或说说自己知道的和想到的关于这个小动物的知识等等,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互动学习。二、我会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通过实践记忆d、b、q、p四个声母。例如:剪、摆、拼纸板或手势演示(大拇指代表一竖,握着的拳头代表半圆)。 三、比一比,读一读 教师可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帮助他们区别zzh、cch、ssh、nl、si-shi,正确读出轻声音节zh zi、sh zi。例如:指名读、直呼抢拼、指名带读、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赛读、看图说一句话(用上图下方的音节词)等。 四、连一连,读一读教师可组织学生分小组复习音节、做照镜子游戏或听音取字卡,再引导学生弄明白花篮中的音节与中间的词语的关系,最后连一连,读一读,从而明白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