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
2、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学目标: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知识目标:会认16个生字,会写7个字。唐宋或更早之前,针
3、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
4、具有了。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3.情感目标:了解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 了解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教学难点:了解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课件。3.学生通过自己的各种方法搜集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16个生字,会写7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齐读课文第一小节,每个小朋友都有家,大家的家所处的地方不同风俗习惯也不
5、同。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家”,看看各民族风俗习惯是怎样的。二、初读课文,自学识字1.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借助生字表,自己认一认,读一读。2.听一听,认一认。出示带生字的小黑板,要求学生边听老师(或录音)范读课文,边看看哪些生字已经认识了,听完后和同学交流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换部首)3.教一教,帮一帮。请已经认识生字的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数一数,帮一帮其他同学,读好生字,老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后鼻音:疆拱庭翘舌音:毡遮平舌音:俗族4.再给生字组词,理解词语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 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5.指导写字。(1)出示生会写字卡片认读,并用七个字组词
6、。(2)指导观察。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上短下长。重点指导 “足”最后一笔是捺。“达”“大”最后一笔是点。“笛”竹字头由学生书写,师巡视。三、再读课文(读正确)四、作业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2.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教学重点:了解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 教学难点:了解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2.听写词语。3.读课文。二、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谈自己喜欢的小节。2.学生自由汇报(出示各民族的挂图)有的喜欢蒙族这节。有的喜欢维族这节。有的喜欢藏族这节。有的喜欢傣族这节。3.讲讲喜
7、欢的原因。(蒙族有蒙古包,奶茶,我喜欢喝 新疆有许多葡萄,哈密瓜。藏族房子像碉堡,有洁白的哈达。傣族住的是美丽的竹楼,还有我喜欢的笛子。)4.请喜欢蒙族的同学读第二小节。(1)蒙族有哪些风俗习惯?(毛毡圆顶房,奶茶,蒙古族人会骑马,摔跤)(2)齐读。5.谁愿意读?想读哪一小节?(第四小节)(1)你知道藏族有的生活习惯吗?(房子像碉堡,穿棉袍,献哈达)(2)齐读。6.谁来读第三节。 (1)指名读。(2)说说你们还知道什么?(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有五彩池的天山,还有葡萄,哈密瓜)(3)齐读。7.喜欢傣族的同学读一读第五小节。(1)(看图)傣族姑娘小罕玉在干什么?(吹笛子)(2)你们还喜欢什么?(美丽的竹楼)齐读。8.齐读最后一节。9.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三、小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56个民族,尽管各民族的风俗不同,但每个人都生活在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族人民是一家人。四、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这些民族的生活习惯知道的也说给同学们听五、作业继续背诵板书设计蒙族蒙古包奶茶家维族天山葡萄各族儿童是一家藏族平顶房穿棉袍傣族竹楼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