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识千克教学目标: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的表象。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1千克的质量概念,教学难点: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过程:【导入】走进生活,感受新知 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就是从生活中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看吧。课件显示洗衣粉袋上写着“2千克超值家庭装”,白沙糖的袋子上写着“净含量:400克”,牙膏盒上写着“净含量:140克”,米袋上写着“净含
2、量:10千克”。 2、你知道这些几克、几千克表示的是什么吗? 3、细心观察的你还发现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上克和千克呢?请你介绍一下。4、克和千克都是表示物体有多重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书课题) 【讲授】探究新知 (一)认识秤。 物体到底有多重是怎样得来的呢?(用秤称出来的。)那同学们认识哪些秤呢?(先让学生说一说后出示挂图,认识各种秤。并说明各种秤称出来的物品是克做单位,还是千克做单位,那要看秤上的标注。)(二)认识克与千克。1、认识克。 (1)老师这里有一个2分的硬币,你们猜猜它有多重呀?它大约重1克。(用天平验证)
3、(2)我们每个同学那里都有一个2分的硬币,请你拿起来用两只手指肚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很轻、太轻了)再拿另一只手拿起一个1角(2019年旧版)的硬币也掂一掂与2分的硬币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差不多重,也约重1克。) (3)在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师举出几个大约重1克的物品例子如:一张扑克牌、纽扣、卡子、两枚曲别针、一个乒乓球等等,它们都约重1克。 (4)猜一猜。 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的几粒玉米粒约重1克呀?猜后用天平称一称,大约3粒玉米粒重1克。 再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的几粒黄豆粒约重1克呀?猜后用天平称一称,大约4粒玉米粒重1克。 (5)我们知道了一个2分的硬币重1克,如
4、果是10个2分的硬币重多少克?20个呢?50个呢?500个呢? 2、认识千克。 (1)请同学们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到底是多少克呢?你怎么知道是500克呢?(有标注)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2)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500+500=1000克) 请同桌把两袋盐放在一起在手上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说一说1000克的东西放在手上什么感觉? (3)下面老师用盘秤为大家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请看一看盘秤上标有什么字母?(kg)它表示什么?(千克)请一名学生上台读出这两袋盐在盘秤上的质量是多少。(1千克)。(4)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
5、,这说明它们之间应该用什么符号连接? (5)1000克=1千克。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6)师拿出1千克重的一袋洗衣粉,请学生猜一猜它有多重?然后再与刚才的两袋盐用手掂一掂比较一下它们的质量。(学生边掂边说差不多重,也是1千克。)是不是约重1千克。看看标注吧! (7)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准备的一袋玉米粒和黄豆粒。 赶紧来掂一掂吧!它们有多重?放在手里什么感觉?可以和1千克重的洗衣粉比一比。 通过同学们掂一掂,比一比,得出这一袋玉米粒和黄豆粒都约重1千克。 到底是不是1千克呀?我们可以怎么办?(用秤称)(8)1千克这么重,想不想体验2千克有多重呀?那该怎么办呢?(小组合作把4袋
6、盐合起来掂一掂)(9)如果是几十千克的重量呢?其实我们的体重就有几十千克。谁知道自己的体重?得出我们现在的体重在30千克左右。下面请同桌同学互相抱一抱,来感受一下几十千克的重量吧!(10)最后让我们一只手拿起一个1克重的硬币,另一只手拿起1千克重的物品比较比较吧!你想说什么?(1克比较轻,1千克比较重。) 我们不难发现表示比较轻的物品质量应该用哪一个质量单位呢?表示比较重的物品质量应该用什么单位?但有时还要看一看前面数字的大小,才能正确判断出物体的正确质量。【练习】实践活动,巩固提升 1、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只老虎重70( ),一个气球重5( ), 一罐洗洁精重1( ),一个汉堡包重100( )。 2、修改数学日记。 (1)这是大雄写的一篇数学日记。 今天,我认识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还学会了用秤。我知道一个鸡蛋大约是60克,一个馒头大约是80千克。现在我的体重已经有30克了。今天,妈妈买了1千克苹果和一个5克的大西瓜回来。我真高兴。 (2)先同桌互相说说有什么修改意见,再提问个别。 (3)布置学生回家也写一篇有关克和千克的数学日记。【讲授】总结消化本课知识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除了克和千克以外,有时候还要用到更大的质量单位,这个我们以后再学。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