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北风和小鱼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一、读一读,写一写。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
2、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bei min ch q rn ku“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
3、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h ho sh m tin q二、选择合适的词填空。和 河1. 我( )妈妈去逛街。2. 黄( )是我们的母亲( )。3. 猫妈妈( )小猫一起去钓鱼。 三、把下列词语排列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合适的标点。 1.吹一吹 草地 向 北风 _ 2.飞 鸟儿 在 天上 _三、读儿歌,回答问题不 怕 北 风小鱼不怕北风,
4、在水底捉迷藏呢。小松树不怕北风,笔直地站立着呢。腊梅花不怕北风,正迎风吐艳呢。1.读儿歌,填一填。 (1)小鱼不怕北风,在水底_。(2)小松树不怕北风,_ 。(3)腊梅花不怕北风,_ 。(4)请你接着写:_ 不怕_ ,_ 。3.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_ _答案:一、北面 出去 人口 和好 树木 天气 二、1.和 2.河 河 3.和 河三、1.北风向草地吹一吹。 2.鸟儿在天上飞。 四、1.(1)捉迷藏 (2)笔直地站立着 (3)正迎风吐艳 (4)我 北风 在风中跳绳2.喜欢。因为冬天有美丽的雪花。 土( ) 人( ) 天( ) 工( ) 大( ) 太( )三、照样子写句子。例:双手会做工。1.小鸟会_ 。2._ 会_ 。 答案:一、工人 四个 大手人才 用手 太小二、土地 人们 天上 工人 大手 太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