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所见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04644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所见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所见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所见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所见_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所见_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所见教学设计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教学目标: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

2、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学难点:有朗读古诗的兴趣。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引入,揭题释题1、课前老师让大家整理了一下学过的古诗,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随机指名背)2、看图说话。(1)师引言: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图上都有什么。(小孩儿、牛、大树)再仔细看一看,这个小孩儿是什么时候的人?他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观察儿童的衣着、牛、儿童手上的鞭子,明白这个小孩儿是古时候的一个放牛娃,也叫“牧童”。)(2)师引导: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

4、大胆想象!(提示:这是夏季,树上有什么?简介“蝉”。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想一想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会想什么。)(3)师引导学生用几句话说说图上的内容。学生发言,相互补充,教师相机点拨。(树林里,牧童骑着牛,他在看树上的什么?)3、导入课文题目,识记生字“见”。(1)师导言: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幅画。这画上的一切被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诗人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就写下了一首诗所见。(2)“见”可以组成什么词呢?(看见、听见、见面)请同学们想一想,“所见”是什么意思。(诗中写的内容是诗人亲眼看到的。)(3)简单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教师范读古诗。2、

5、学生轻声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确、读通顺。3、检查自读情况。(1)课件出示生字。(2)检查学生认读情况。4、师:读准了字音,自己试着再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要读出古诗的韵律。5、练习读,教师指导读,检查读。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一)学习古诗第一、二句。过渡: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想一想我们读的诗句,我们刚才只是用眼睛看了画面的内容,作者所“见”的还有什么?(牧童在唱歌,蝉。)1、师:看来,“见”不光是“看见”,还有“听见”的意思再看看这幅图,再读读诗句,你能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吗?首先,看一看第一句和第二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两句诗中的哪些词语你们不理解?2、学生质疑。振:振动。林樾:众

6、多树木聚合在一起形成的树阴。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一个牧童骑着黄牛,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回荡。)4、师:同学们想一想:牧童在牛背上高声歌唱时心情是怎样的?指导学生读出牧童高兴的心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二)学习古诗第三、四句。1、师:起初牧童在黄牛背上高兴地唱着歌,后来怎么样呢?请大家一起来看第三、四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两句诗里你们有哪些词语不懂?2、学生质疑。欲:想要,打算。捕:捉。立:这里指站在树下。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牧童忽然停止了歌唱站在树下,原来他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4、引导学生充分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你捉过

7、什么东西呢?比如:蜻蜓、蝴蝶等。你能从“忽然闭口立”中想象牧童当时的样子吗?(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牧童的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举起,做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有些着急,正在想怎样抓知了。让学生如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5、指导学生朗读古诗。6、这个牧童捉到鸣蝉了吗?为什么?学生想象,交流。四、感情朗读,背诵全诗1、指导学生想象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2、检查背诵。五、指导写字1、先让学生观察字形,发现难写的字。2、引导学生分析难写的字。3、教师范写。4、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5、展评学生写的字。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