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爱门前小池塘2 鄂教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04639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爱门前小池塘2 鄂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爱门前小池塘2 鄂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爱门前小池塘2 鄂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爱门前的小池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爱、前、永、远、丛、青、年、面”8个字,会认“周围、蜜蜂、映、莲、越”7个字。认识偏旁“爫”。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小池塘的生机与和谐之美,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学会8个生字,朗读课文。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音乐、挂图教学时间:3课时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

2、,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1、出示挂图:小池塘及周围景物。2、师生交流:看见什么了?你想说什么?3、出示课题:大家都喜欢小池塘,老师把大家想说的话写下来吧!板书课题,读

3、题。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读准记住字音。3、小组内交流,用大家喜欢的方式读生字词。4、全班交流,读准字音。三、游戏识字,走进情景。1、出示挂图或课件:小池塘底图,周围景物为灰蓝色。瞧,天都亮了,可是小池塘的伙伴们还没有醒来,让我们叫醒他们好吗?(读对了就恢复彩色)2、小伙伴们都醒来了,让我们和他们聊一聊吧!“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4、。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第二课时一、创设情景,指导朗读。1、教师环视学生,尽量和每个孩子进行眼神交流:清清亮亮的小池塘周围,有谁陪着她呢?学生自由回答。那,小花在哪呢?哦,在这里(拿小花头饰为学生戴上)小草呢?小树呢?还有蜜蜂蝴蝶呢?(学生戴各种头饰)通过这种方式自然创设小池塘的情景。2、师生谈话:有了你们,小池塘不孤单了,而且更美丽了!你想对小池塘说什么?(注意清不同角色的小朋友发言。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朗读指导。)3、在此基础上,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大声读,可以读给老师同学听。二、合作交流,学写生字。1、观察本课要学会的字的结构,通过交流记住生字形。2、整体观察字在田字格中摆放的位置,再观察关键笔画的写法,力求写得既正确又美观。3、学生练习写生字,完后相互交流欣赏。板书设计: 11我爱门前的小池塘清清亮亮小池塘 像妈妈像乐园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