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数学绝对值同步测试题1(人教版)绝对值同步测试题1(有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C、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D、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2.如果|-2a|=-2a,则a的取值范围是()A、aOB、aOC、aOD、aO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符号相反且绝对值相等的数互为相反数;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远;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它本身反而小;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大于左边的数。A、2个B、3个C、4个D、5个5.如果a3,则|a-3|=,|3-a|=()A、a-3;a-3
2、B、a-3;3-aC、3-a;3-aD、3-a;a-36.绝对值不大于11.1的整数有()A、11个B、12个C、22个D、23个7.若|x|+x=0,则x一定是()A、负数B、0C、非正数D、非负数8.-|a|=-3.2,则a是()A、3.2B、-3.2C、3.2D、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1.一个数的绝对值是2.6,那么这个数为_.2.-4的倒数的相反数的绝对值是_.3.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小,则该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离原点越_.4.化简:;.5.相反数等于-5的数是_,绝对值等于5的数是_.6.当a=_时,|a-2|=0.7.,则;,则8.若a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b是绝对值最小的数,那么a
3、+b=_.9.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a,b,a,b的大小关系是.(用“”连结)10.=,那么x和y的关系_.三、解答题1.化简下列各数:(1)?(+373)=(2)-(-)=(3)|-3.7|=(4)-|-3.3|=(5)-|+0.75|=(6)|+|=2.已知,求x,y的值.3.已知|a|=3,|b|=2,|c|=1,且ac,求a、b、c的值.4.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化简下式:|a+c|-|c-b|+|a+b|5.一个水文站测量河水的水位以警戒线为标准,超过警戒线的记为正数,低于警戒线的记为负数,一天五次测量数据如下表:次数一二三四五水位/cm135-
4、0.5-3-15问:那一次水位距警戒线最近?那一次水位距警戒线最远?请用绝对值的知识说明以上问题.1.2.4绝对值第1课时绝对值二、填空题1.2.62.143.近4.-5;5;125.5;56.27.7;78.19.abba10.x=y或者x+y=0三、解答题1.化简下列各数:(1)-373(2)27(3)3.7(4)-3.3(5)-0.75(6)13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
5、”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2.解:x-2=0,y+5=0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
6、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x=2,y=-55第三次最近,第五次最远.“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每次水位的绝对值即为警戒线的距离,-0.5绝对值最小,-15绝对值最大.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