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二)通过列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三)注意培养学生联贯地、有顺序地进行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运算的应用题.难点:在列综合算式中学习正确地使用小括号.教学过程设计(一)准备复习(1)300减去180除以3的商,差是多少?(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师:根据我们刚学过的方法,进行分析.本题求的是差,那么要弄清谁是被减数,谁是减数,300是被减数,180除以3的商是减数.请同学口述列式,老师板书.300-180÷3=300-60=240师:同学们,我
2、们要把这道题改编成求商是多少?想一想应该怎样叙述,然后小组讨论一下,互相进行启发,发表个人看法.讨论后,请同学把改编后的题叙述一下,老师把事先写好的题,贴在黑板上.300减去180,再除以3,商是多少?请同学口述本题分析过程.(这道题是求商是多少,首先弄清谁是被除数,谁是除数.300减去180是被除数,因为被除数没有直接给出,所以要加小括号先算.“再除以3”是除数.被除数÷除数=商.)师: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列综合算式解两步运算的文字叙述题,大家掌握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二)学习新课出示例题:(写在纸条上贴在黑板上)三年级同学要浇300棵树,已经浇
3、了180棵.剩下的分三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默读题、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独立分步列式解答.指名板演:300-180=120(棵)120÷3=40(棵)请讲一讲300-140是什么意思? (剩下多少棵)再说一说120÷3是什么意思? (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师:请同学观察上面两个算式发现了什么?(第一式的结果是第二式的被除数)根据题意要求“剩下的分三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应该怎样理解呢?(也就是把300-180的差平均分成3份,应该用除法计算.被除数是300-180的差,除数是3,用被除数除以除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每次要浇的棵数)请同学独立列综合
4、算式解答.(300-180)÷3=120÷3=40(棵)答:平均每次要浇40棵.(订正时老师板书)请同学讲一讲这个等式的意义.(三)巩固反馈投影出示:1.同学们栽树.一班要栽58棵,二班要栽67棵.平均栽5行,每行栽多少棵?(列综合算式解答)读题、审题,弄清把哪些树平均栽5行?(58+67)÷5=125÷5=25(棵)订正时,请同学讲一讲为什么这样列式.2.学校组织同学去博物馆参观.三年级去了62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默读题,独立写在作业本上,然后订正.三年级+四年级=共多少人62+62×2
5、=62+124=186(人)请讲出这个算式的意义.(要求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用三年级人数(62人)加上四年级人数(62×2).就可以求出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师:很好,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看图后讲一讲:(三年级去了62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也就是三年级的人数是1份,四年级人数是2份,三、四年级一共是(1+2)份,求一共去了多少人,也就是求(1+2)个 62人是多少)62×(1+2)=62×3=186(人)有哪些同学用这种方法解的?很好,肯于动脑筋.以后解答应用题可以列分步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还可以从多角度分析
6、,用不同的方法解.3.在正确列式后面画“√”,错误列式后面画“×”.(1)中、高年级听报告.中年级有84人参加,高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中年级的3倍.听报告的一共有多少人?A.84+84×3 B.84÷3+84C.84×(1+3) D.84×3-84(2)把20个鸡蛋放在篮子里,称得鸡蛋和篮子一共重1250克.如果篮子的重量是350克,每个鸡蛋平均重多少克?A.1250÷20-350 B.(1250+350)÷20C.(1250-350)÷20 D.1250-450÷20
7、(3)某机床厂,去年上半年生产机床850台,下半年生产机床980台,全年生产机床的台数是计划生产的2倍,去年计划生产机床多少台?A.850+980÷2 B.(850+980)÷2C.(850+980)×2 D.850+980×2作业:第 97页 7, 8小资料应用题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是指取材于生活、生产以及其他科学中,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在小学数学中,通常是指用四则运算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实际问题简化和模拟.应用题作为一种数学问题,就要具备要求解答的数量方面的问题和能够解答此问题的必要条件.这种问题和条件,以及应用题的具体情节
8、,决定了应用题的解法.应用题能够体现出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用数据说明问题,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素材.通过解答应用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掌握所学的内容,对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有重要作用.应用题的分类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分为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两大类.在复合应用题中,按解题方法分类,又可分为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通常把只要用一步计算就能求出答案的应用题叫做简单应用题;把要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才能求出答案的应用题叫做复合应用题.在复合应用题中,按照传统的算术解法,有特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或有特定名称的应用题,习惯上称为典型应用题;其余的称为一般
9、应用题.引入方程以后,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应用题,则典型应用题和一般应用题的区别就不大了.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的基础上学习用综合算式解答已学过的两步应用题.所以这节课着重放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列综合算式解答.讲授时采用例3的分析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笔.板书设计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
10、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
11、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