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87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学之有地域性,是一个基本的事实。【甲】文心雕龙称:北方的诗经“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而南方的楚辞则“瑰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明确提及地域与文学的关系。论及地域,首先不能回避的当然是自然。【乙】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基本因素,从来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北方寒冷干燥,北方人于是魁伟刚健,勇敢剽悍;南方湿润潮湿,南方人于是温柔细腻,机灵敏捷。黄河以北以狩猎游牧见长,黄河以南则以旱作粗放种植为主,到了长江两岸,水稻的精耕细作_。复杂而广阔的地域,使中国的地
2、域性既鲜明又丰富驳杂,_大有别于世界的其它文明古国。【丙】对地域的关注和理解,更要看到自然的背后是沿袭悠久的人文环境(诸如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地域对文学的影响,必然通过地域文化而起作用。如果说,地域文化影响并决定该地域族群生存发展的精神和品格,那么,它也_成为文学重要而深厚的源泉。【丁】地域、自然、文化和文学的关系, 是一个互动、碰撞、融合的复杂过程;但在今天,无论怎么强调地域性对于文学的意义都不为过。一方面,若是论及文学及其价值,人们有理由首先关注文学中浸染着的地域性灵魂;另一方面,若是发掘文学中带有的普遍性意义,人们也一定需要借助地域特征去
3、作表达和阐释。全球化和互联网几乎抹平并且遮蔽了所有地域的时代,既是文学保持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不二法门,更是文学抗拒同质化的唯一途径。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蔚为大观 从而 水到渠成 归根结底B.蔚为大观 因而 顺理成章 追本溯源C.蔚然成风 因而 水到渠成 追本溯源D.蔚然成风 从而 顺理成章 归根结底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甲 B.乙 C.丙 D.丁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在全球化和互联网几乎抹平并且遮蔽了所有地域的时代,这既是文学保持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不
4、二法门,更是文学抗拒同质化的唯一途径。B.全球化和互联网几乎抹平并且遮蔽了所有地域的时代,这既是文学抗拒同质化的唯一途径,更是文学保持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不二法门。C.全球化和互联网几乎抹平并且遮蔽了所有地域特征的时代,既是文学保持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不二法门,更是文学抗拒同质化的唯一途径。D.在全球化和互联网几乎抹平并且遮蔽了所有地域特征的时代,这既是文学抗拒同质化的唯一途径,更是文学保持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不二法门。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国际疾病分类名单,首次把“过劳”列为“影响健康
5、状况或与健康服务相关的因素”。 :躯体疲劳常见于职业运动员、体力劳动者等群体;脑疲劳则常见于经常用脑的人群中,他们工作时长经常超过8小时,即便下班后,大脑也会处于相对兴奋的工作状态。过劳会损害人体器官。如在内脏方面,过劳可导致肾功能异常,甚至肾功能衰竭等。此外,过劳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一方面,压力大时,人体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会增高,使人胃口大开;另一方面,过劳也可引发失眠、影响代谢,使体内“瘦素”分泌减少。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 。如何有效避免过劳?躯体疲劳者要适当减少运动量和劳动量, 。 5.下面是北京地铁车厢内的图标,请按照示例写出另三幅图标的下面标示的人物群体,并拟出总标题(每处均不超过5
6、个字)。(5分)总标题: ; ; ;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建 业丁开谁遣凄凉满眼中?蘋花渺渺又秋风。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纵有千人惟诺诺,本无百岁更匆匆。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注】建业:今江苏南京,古有“金陵”“建康”等称呼。该诗写于南宋灭亡后。语出史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诗首联以问句发端,语气强烈却问而不答,对句用冷清画面坐实出句“凄凉”二字。B本诗颔联将建业今昔对比,从“江山大”到“社稷空”,表达了对亡国巨变的无限慨叹。C本诗中“中”“风”“空”“匆”“翁”押韵,朗朗上口,富
7、有节律,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D本诗苍凉悲壮、深切感人,寄托了作者的黍离之悲以及壮心不已、复兴旧朝的远大抱负。7有人评论本诗尾联“总束全篇,归结今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听众的反应来表现琵琶女高超技艺的诗句是“_,_。”(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志趣的句子是“ , ”。【综合
8、训练】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直接导致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原因,是1912年以后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学科的消亡使经学失去了载体,经学被分割为文史哲三个学科,成为所谓“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尽管可以从文史哲角度研究经学,但主要是一种外在的研究,经学的自主性丧失了。晚清的失败带来一种客观效应,似乎中国传统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这是后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否定经学乃至文化传统的理由。道咸以后,清朝社会政治系统已开始崩解,以皇权及八旗、绿营兵为主体的政治架构已不足以因应困局。虽由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理学士大夫组成的湘淮军系统暂时稳住了局面,但在内对付太平军、捻军等似乎尚可,在外应对西洋文明
9、却远远不够。譬如在与西洋交涉中,曾国藩所一贯主张的“以诚待人”其实并未真正得到遵守。许多中西交涉最终只能以战争形式解决,中国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因此,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新变,这不只是经学的自我要求,同时也是为清代以来的历史补课。近代以来不少学者,如孙诒让、廖平、康有为、章太炎(后期)、唐文治、梁漱溟等已开始从事这些工作,尽管他们的许多工作在经学内部极有争议,但在主张有体有用、回归传统学术体系的意义上却是相通的。借用时下学科分类体系,经学不仅涵盖入文学科,也包括社会科学,两者相合,才是作为内圣外王形态的经学,才是未来新经学的应然形态。经学应该取精用宏,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抉发经典自身意蕴,形成
10、能为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奠定基础的新的经典诠释。在这方面,无论晚周、汉唐、宋明还是清代,都产生了具有自己风格的重要经学著作,但能够代表中西会通时代的经学注疏,却凤毛麟角。中国经学学者应自觉进行自身义理的反思,在此基础上开展与其他文化的深入对话。在这方面,二十世纪留下不少遗产,这就是新儒学的各种形态。经学不能故步自封,应重新回到世界之中。经学要重新回复自身的社会实践性。经学应显示其应对时代问题的能力,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供寻章摘句之用。经学实践性最初的表现形式便是礼学,贯注于古典时代的人伦日用之中。但因古礼的原则在汉代以后遭到了破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在经权之辨中,权的流变
11、性超过了经的恒常性,这造成了唐宋、特别是明清以降中华文明某些根本弊端,譬如诚信的内在动力缺失。如何持守古礼中的常道,是当下经学应该致力的问题之一。经学应该守先待后,接上固有学术,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进行深入清理,努力推进以经学自身为进路的学术史研究。假如我们把经学理解为一种涵摄价值系统在内的知识体系,相比于佛学、西洋哲学一社会科学、神学等知识体系的自我清理,经学是远远落后的。我们还缺少真正系统而通贯的经学史。当然,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正在为之努力,期待陆续看到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摘编自邓志峰衰落呼唤新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直接原因
12、是自主性的丧失,这使经学学科成为人文学科的附庸。B.传统经学由于不能应对时局困境,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使得晚清以降中国付出惨痛代价。C.作者认为未来新经学须融合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两者相合,才是内圣外王形态的经学。D.礼学是经学实践性的最初表现形式,可惜后来逐渐被礼俗取代,失去了礼的精神原则。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分析了经学衰落的原因之后,提出了“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新变”的观点。B.文中提到曾国藩等人的事例,目的是为晚清经学研究的衰落提供强有力的证据。C.文章从三方面论述经学研究要“发生新变”应该如何着手,这三者是并列关系。D.作者采用对比手法,论证了
13、“推进以经学自身为进路的学术史研究”的必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经学研究要想重新崛起,就必须进行改革,拓宽研究内容,满足其学科的自我要求。B.能为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奠定基础作新的经典诠释,是经学研究应做且要坚持做的。C.经学致用是以经的恒常性即常道来应对时代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不是寻章摘句。D.当前没有系统通贯的经学史,无法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深入清理,有待今后研究。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何承矩字正则。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
14、,奏罢其事。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砦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太宗嘉纳之。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民赖其利。淳化四年,擢知雄州。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秩满,召还,拜引进史
15、。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托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承矩曰:“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三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节)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钦若时知枢密
16、/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B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C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D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B“秩
17、”的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C“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D“转运使”,是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都转运使”一般由官高位重者担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何承矩作战勇敢。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B何承矩爱惜百姓。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
18、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C何承矩善于谋划。为了增加水田,增收农业收成,他建议掘开河道;他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并为恢复边塞农业做过贡献。D何承矩熟习政务。太宗曾多次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真宗时,他母亲去世,在丧守期未满时又让他应召赴任,表明了对他的认可。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2)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第187练)【基础训练】1D【解析】“蔚为大观”意为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
19、形成良好风气。“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因而”表示结果,更强调前后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归根结底”指归结到根本上,“追本溯源”指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2A 【解析】A项对应的【甲】句冒号使用错误。3D 【解析】文段中的语句存在以下问题:“抹平并且遮蔽”与“地域”搭配不当,根据语意,应搭配“地域特征”;“全球化和互联网几乎抹平并且遮蔽了所有地域特征的时代”在句首作状语时缺介词,应该在句首加上介词“在”;整个句子缺主语;“既是文学保持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不二法门,更是文
20、学抗拒同质化的唯一途径”递进关系的语序不当。4. 过劳分为躯体疲劳和脑疲劳 会导致身体处于肥胖状态 脑疲劳者要适量减少工作时间。5.示例:总标题:爱心专座(2分)老人专座(1分)残疾人专座(1分)妇幼专座(1分)(答“无题”“专座”一律不给分,第处答“妇女专座”“儿童专座”都不给分)6D【解析】全诗未体现出“壮心不已、复兴旧朝的远大抱负”。7尾联中的“乾坤颠倒”将前三联中建业的凄凉、龙蹲虎踞、马去牛来、千人诺诺、百岁匆匆等内容都涵盖在内,收束了全篇,极富有概括力。时局“乾坤颠倒”,而有“孤舟”在,诗人意欲垂钓江海,以了残生,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哀痛与无奈以及对心志的坚守。(每条3分,答出
21、“总束全篇,归结今情”的特点1分,分析1分。)8.(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综合训练】1.C(A项,“这使经学学科成为人文学科的附庸”错,经学一分为三成为人文学科,经学作为学科已经不存在了,而不是成为附庸。原文第一段为:学科的消亡使经学失去了载体,经学被分割为文史哲三个学科,成为所谓“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尽管可以从文史哲角度研究经学,但主要是一种外在的研究,经学的自主性丧失了。B项,因果不成立,原文第二段是“似乎中国传统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D项,“可惜后来逐渐被礼俗取代”错,根据原文第五段,被取代的是“礼
22、的精神原则”而不是“礼学”。)2.B(“目的是为晚清经学研究的衰落提供强有力的证据”错,其目的是为了证明“似乎中国传统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3.D(“当前还没有系统通贯的经学史,无法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深入清理”错,条件与结果颠倒。最后一段为“经学应该守先待后,接上固有学术,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进行深入清理,努力推进以经学自身为进路的学术史研究。”)4B 5B【解析】“秩满”指官员任职期满 6C【解析】掘开河道不是为了增加水田,而是用来遏制契丹骑兵。7(1)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好(不便利)。何承矩引用汉朝、唐朝屯田的旧例,来说服众人。(“属”“典”、“故事”各1分,
23、句意通顺2分。)(2)当时朝廷议论在北方边境防止秋天(敌人抢掠),何承矩多次上奏章请求前往,皇上因为他年老,怜惜他,没有答应。(“鄙”“以”“闵”各1分,句意通顺2分。)参考译文:何承矩字正则。年轻时为棣州衙内指挥使,跟从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按照功劳被授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掌管河南府。当时征调壮丁百十人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何承矩认为是滥用劳役,上奏停止这事。调任潭州知州,分条陈述施政中危害百姓的几十件事上奏,全部被朝廷采纳。总共六年,监狱屡空,下诏嘉奖他。米信为沧州知州,因为不熟悉治理政事,任命何承矩担任节度副使,实际专管州事。当时契丹扰乱边境,何承矩上奏疏说:“如
24、果在顺安寨的西面凿开易河蒲口,引水向东注入大海,凭借沼泽,筑堤贮水作为屯田,可以遏制敌人的骑兵快速行动。那些没有水田的地方,也希望挑选士兵戍守,选拔精锐,去除老弱。”太宗赞许并采纳。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便利。何承矩援引汉、唐屯田的旧例,来说服众人。于是任命何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使他主持这件事。因此从顺安以东濒临大海,广阔数百里,全部成为稻田,百姓依赖得益。淳化四年,何承矩被提升为雄州知州。契丹精锐骑兵几千人深夜袭击城下,击鼓放火,以逼城楼。何承矩整顿军队,出来抵御,黎明,布阵酣战,很久,斩首俘获很多,契丹军逃走。任职期满,召回何承矩,授为引进使。州民一百多人到朝
25、廷给皇帝进献马,乞请留下何承矩,皇帝赐给他金紫嘉奖他,下诏允许他留任。真宗即位,因为事情有和缓和紧急的区别,难以协调兼顾,命令承矩担任四路都转运使,重要的事物让他共同谋划。遇到母亲的丧事,当时因为边境的战事稍稍停息,农业还没有修复,丧守期未满而奉召任职,授予缘边安抚使,并且下诏引导边民恢复农业。何承矩说:“契丹如果听到这件事,必定认为是引诱他们的部属。”就把诏文改变为招收水旱灾害而流落外地的人的意思。王钦若当时知枢密院,援引汉朝虫达、周仲居改变诏书的例子,请求治何承矩的罪。皇帝说:“何承矩担任守边的职务有功劳,应当优厚宽待他。”只下诏从今以后朝廷的意旨有不恰当的,上奏禀报后再说。景德元年,入朝,提拔为领英州团练使。当时朝廷议论在北边边境防止秋天敌人抢掠,何承矩多次上奏章请求前往,皇上因为他年老,怜惜他,没有答应。景泰三年去世,特赠官相州观察使,丧资五十万,绢五百匹,宦官护丧。- 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