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B.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D.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解析:材料中,孙中山强调的是各地分散的斗争迫切需要统一的组织和领导,故选B项。答案:B2.孙中山是中国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一生创造了许多近代中国的“第一”,包括()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促
2、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领导出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A.B.C.D.解析:近代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出现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展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全国举行了大小罢工百余次,出现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答案:B3.下图是“甘地在纺车旁读书”。甘地认为振兴印度经济必须从复兴手纺车开始,由此开展家庭纺织运动。这种经济运动在当时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导学号52680052)A.打击了英国殖民经济B.实现印度的棉布自给C.促进了印度种棉业的发展D.培养了印度国民平和的心态解析:以手工纺织抵制西方文明,这一思想对于号召、组织群众起来争取民族自
3、治和独立起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答案:A4.凯末尔就任总统以后说:“战争结束了,人们以为我们已经达到目的,其实,这才是开始。现在,我们真正的工作开始了。”他所说的“真正的工作”是指()A.废除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B.彻底收回被列强窃取的国家权益C.为国家建设赢得稳定的环境D.采取措施将国家引入现代化轨道解析:外国干涉军被驱逐出境后,新生的土耳其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就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实现国家的现代化。答案:D5.孙中山、凯末尔、甘地思想的共同点是()A.都以建立独立共和国为目标B.都具有反宗教的世俗主义思想C.都以民族主义为主要内容D.都主张向苏俄学
4、习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要把孙中山、凯末尔、甘地三人定位为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三人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争取民族的独立。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材料二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
5、欲合全国人民,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民国合五族而成,凡五族之人,皆如兄弟,合心合力,以为民国之前途着想尽力。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演说词(1912年1月)材料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材料四这位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的导师,虽然在十三年前与我
6、们诀别而去,但他的事业和思想永存在我们的心中,他的主义成为我们今日英勇抗战的一面光荣旗帜。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新华日报(1938年11月12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核心主张,并简要指出他是如何实践的。(4分)(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主张的特点。(4分)(3)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思想有何新变化?概要说明其变化的原因。(8分)(4)综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称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的导师”?(4分)解析:本题围绕孙中山,重点考查与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相关的问题。第(1)问可根据材料中“不同种族的人”“满洲人灭我们的国”“扑灭他的政府”等关键
7、信息,结合旧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狭隘性概括其核心主张;至于实践需与前一问中的“核心主张”有关。第(2)(3)问考查的是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特点和新变化,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总结。第(4)问旨在考查语言概括能力。需要在宏观把握前三则史料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归纳。参考答案:(1)主张: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实践: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2)特点:将民族平等、团结与反对专制相结合(或强调五族共和,共同反对专制统治)。(3)新变化: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或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主张国内各民族平等。原因:自身革命斗争失败的教训;十月革命成功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等。(4
8、)理解: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他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其民族主义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7.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材料一有关甘地的一些图片资料材料二人类只能通过非暴力来摆脱暴力,通过爱来克服恨。我相信这句话是不朽的真理。由剑得到的亦将因剑失去。甘地材料三夫民国新建,外交内政,百绪繁生,文自顾何人,而克胜此?然而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十余年来以至今日,从事革命者,皆以诚挚纯洁之精神,战胜其所遇之艰难。即使后此之艰难,远逾于前日,而吾人惟保此革命精神,一往而莫之能阻,必使中华民国基础确立于大地,此后临时政府之职务始尽,而吾人始可告无罪于国民也。今以与我国民初相
9、见之日,披布腹心,惟我之四万万同胞鉴之。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场景一、场景二与场景三的关系。(6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采用“非暴力方式”的理由是什么。(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6分)(4)从孙中山和甘地领导的本国人民斗争方式中,你得到什么启发?(4分)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图片、分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图片反映的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及其结果,注意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第(2)问,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只能通过非暴力来摆脱暴力,通过爱来克服恨”。第(3)问,据材料中“民国新建”和“保此革命精神,一往而莫之能
10、阻”等组织答案。第(4)问,注意题干要求的回答角度“斗争方式”。甘地采取的是非暴力,孙中山采取的是暴力革命,之所以不同,源于各自的国情不同。参考答案:(1)关系:场景一、场景二是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是场景三中印度得以独立的主要原因。(2)理由:人类只能通过非暴力来摆脱暴力,通过爱来克服恨。(3)孙中山的主要功绩: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启发:各国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依据本国特点形成不同的道路。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
11、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心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用能感动风潮,造成时势。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孙中山孙文学说材料二当世界横遭暴力蹂躏之时,甘地建议人们走另一条道路,即非暴力主义。他宣传非暴力学说,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遇刺身亡。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圣雄甘地(导学号52680053)(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感受到孙中山的什么精神?材料一中“用能感动风潮,造成时势”说明
12、了什么?(5分)(2)从材料二中指出甘地思想的核心。概括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3分)(3)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甘地与孙中山思想主张的最大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人产生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6分)(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和甘地两人值得我们青年一代共同学习的人格魅力。(6分)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问,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等概括。第(2)问,材料二中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作用应从非暴力主义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激发印度人民抗英斗争的热情来思考回答。第(3)问,两者的最大区别是暴力和非暴力;原因应从两国的基本国情不
13、同来思考回答。第(4)问,人格魅力,应从创新、爱国、坚忍等角度解说。参考答案:(1)精神: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说明:在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影响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朝统治被推翻的局面已经形成。(2)核心:非暴力主义。作用:非暴力主义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引领印度人民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3)区别:甘地主张非暴力的合法斗争,孙中山主张革命暴力的武装斗争。原因:两国的基本国情不同,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有一定的民主制度基础,可以进行合法斗争。而中国在清朝专制统治下,清政府血腥镇压了戊戌变法;孙中山认识到只有用武装斗争才能推翻清朝统治。(4)人格魅力: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14、;根据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信仰,坚韧不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9.(2016全国丙)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
15、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据周天度蔡元培传(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14分)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的校务改革。关键信息:“1916年底”和“1919年”。材料主要反映了蔡元培在北大推行校务改革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第(1)问,根据材料前三句话,可知应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北大原有管理体制的弊端等角度来分析“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设立评议会和学科教授会等机构及这些机构的职能,可得出成立相应管理结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的特点;从“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可得出兼容并包的特点。“贡献”则应从推动改革、提高北大教学水平、培养人才、对新文化运动及中国教育改革的影响等角度来分析。参考答案:(1)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2)特点: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贡献: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