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5606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汉武帝设刺史,唐设御史,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A. 分割地方权力B. 对地方官的监督C. 发挥文官的作用D. 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宋太祖设置通判的本来目的就是让通判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从而最终达到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最终目的。故B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对地方官的监察【详解】请

2、在此输入详解!2.“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候疑焉,立诸候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则生争,争生乱。是故诸候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C.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D. 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关键信息“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则生争,争生乱”等,可知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解决权力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防止贵族之间的争斗,D正确;材料中实行嫡长子制度不是确立嫡长子的地位,A错误;君主专制是秦朝以后实行,B错误;嫡长子继承制是防止贵族内部的纷争,

3、并不是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错误。故选D。【点睛】关于宗法制,要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第一,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大小宗等级森严、后世影响深远是几个关键知识点,要加强领会和灵活运用。第二,宗法制下,大宗、小宗关系是相对的;周天子既是各诸侯国的盟主,又是姬姓的族长。3.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A. 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地方政权的控制B. 都加强了封建社会中央集权C. 都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D. 都消除了社会矛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郡县制和克里斯提尼行政部落的进步意义。郡县制使地

4、方的管理权直接掌控于中央;克里斯提尼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部落则打破了之前以贵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由此可见两者共同的进步意义是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故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和行政部落【名师点睛】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打击了贵族势力;克里斯提尼用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 政府

5、强化了市场管理D.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A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B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C项错误;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项正确。5.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雇工“无资充個而佣力自活”,“计岁而受直者曰长工,计时而受直者曰短工,计日而受直者曰忙工”。雇工与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只单纯出卖劳动力。这一现象表明A. 农村

6、中雇佣关系普遍存在B. 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C. 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D.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答案】D【解析】【详解】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雇工与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说明地主对农民的控制较为松弛,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故D正确;材料反映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无法体现“普遍存在”雇佣关系,排除A;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但经营方式仍然是铁犁牛耕的小农经济,B项“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没有北方农业的情况作对比,无法得出“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

7、关键信息是“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联系所学清朝农业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6.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B. 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C.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D. 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可知,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属于原料,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急需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

8、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故A项正确;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是在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是在19世纪60、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名师点睛】结合“19世纪4060年代”关键时间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即可。7.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A.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 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

9、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 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知识点。根据材料信息“民国初年”、“ 我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明显不是内部原因,不符合题意,直接排除;B项属于外部客观原因,属于无关项,排除;C项属于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与史实相符,属于内部原因范畴,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初年的状况8.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

10、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A. 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B. 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C. 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D. 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可知是指洋务运动,A不对,洋务运动发挥了作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B不对,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C不对,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天朝上国”观念;D正确,洋务运动单纯引进西方科技不能够使中国富强。考点:洋务运动点评:因果类型选择题考查的角度主要有分成两种情况:其一由结果推断出原因,题干为结果,选选项是原因。提示语往往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源、主导

11、原因、关键原因、是因为、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等。其二由原因推断出结果,题干为原因,选项是结果。提示语是结果是、影响有等等。9. 1901190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数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B. 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C. 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 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现象原因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的重点落在对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掌握上。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以失败告终,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有限,A、B不符合题意。D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甲午战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

12、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在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不得不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所以C项正确。10.工业革命初期,英国工厂中大量使用童工;19世纪40年代,英国国会通过法律限制在工业劳动中使用童工;1881年规定5至10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强制教育,之后,儿童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该现象反映的实质A. 资本家为榨取利润采取的不同手段B. 生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C. 英国法律对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保护D. 英国权利法案基本原则的体现【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是工业革命后童工现象在英国消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童工现象消失和工业革命后生产技术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有关,故

13、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C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本质,故错误;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的法案,和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透过想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过程是“现象本质”。本题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工业革命后童工现象在英国消失,这反映的本质是工业革命后生产技术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11.下图反映了1909年与1910年在欧洲主要产丝国意大利发生地震导致生丝产量锐减后,随着国际市场生丝价格的上涨,我国上海丝车数量的增长情况。此变化说明A. 国际市场决定着我国生丝的生产成本B. 意大利是我国生丝市场的主要出口国C. 国际形势变化影响了中国纺织业发展D. 意大利取代了我国生丝生

14、产大国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在欧洲主要产丝国意大利发生地震导致生丝产量锐减后,随着国际市场生丝价格的上涨”说明国际形势的变化会影响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故选C;国际市场不能决定着我国生丝的生产成本,排除A;由材料“在欧洲主要产丝国意大利发生地震导致生丝产量锐减后”说明意大利是生丝的主要出口国,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意大利取代我国生丝生产大国的地位的信息,排除D.12.“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几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A. 辛亥革命的促进B.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C.

15、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D. 国民政府的推动【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的“黄金时代”指1903-1912年,当时正处于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这是“黄金时代”到来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已是“黄金时代”之后,故A错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1914-1918年),时间不符,故C错误。材料中所说的黄金时代时期国民政府还没有成立,故D错误。13.南宋时期对日贸易有所改观。自1167年平清盛就任太政大臣后,日本开始改变“自我封锁”政策,推动对外贸易,宋商频繁前往九州的博多、今津一带,双边贸易逐

16、渐进入高潮。以上可以说明A. 外贸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来源B. 日本放弃了贸易封锁政策C. 经济政策调整有利南宋贸易发展D. 南宋朝贡贸易有重大发展【答案】C【解析】从材料的内容来看,南宋时期的对日贸易是双方共同努力达成的,日本方面体现出国家政策的影响,而且南宋时期对商业也采取宽松的态度,这对贸易发展十分有利,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我们无法从材料中得出这一结论;B选项只是开始改变,并没有说放弃;D选项错误,对日贸易并不是朝贡形式的。14.1842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96.94万英镑,1845年就上升为239.48万英镑。但以后却开始下降,1846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跌到120万英镑,其后

17、大多年份在16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4年还降至100万英镑以下,外国商品大量积压在口岸仓库中。这一现象的出现A. 导致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B. 刺激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C. 表明传统的经济结构仍没有发生变化D. 是中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必然结果【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英国商品在华销售不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商品在中国销售情况,无法体现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商品在中国销售情况,无法体现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是否发生变化,排除C;英国

18、商品滞销,主要原因是自然经济的抵制,并且南京条约签订后,开始协定关税,我国关税自主权受到破坏,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其后大多年份在16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4年还降至100万英镑以下,外国商品大量积压在口岸仓库中”,联系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解答。15.黄梅戏天仙配中的经典唱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种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该唱词反映了A. 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B. 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C. 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D. 农民富裕幸福的生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你种田来我织

19、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可知,这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刀耕火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个体农耕,而非集体劳动,排除B项;材料“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说明是勉强维持温饱,排除D项。【点睛】本题属于提炼信息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其二,转化。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朝的对外开放繁荣,除中外使节的往返,还有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等形式。唐廷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

20、挥。外商的介入使唐代的从商人数、从商规模、市场规模均在悄然增长,从而培育起较为发达的市场系统。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的特征及历史意义材料二 近代以来,通商口岸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是“利害参半”。伍延芳等诸多清朝官员认为,对外开埠通商“利多害少”,主张自开商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局,推动了清王朝自开商埠的实施。清

21、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为数更多,先后开放岳州、秦皇岛、济南等地。1905年,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为了抵御沙俄侵略,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全面开放东北。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更不准在此设立租界。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材料三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其

22、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自开商埠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自开商埠相比,当今对外开放有哪些发展。【答案】(1)特点:交往领域全面,形式多样;政府采取措施主动开放;商品生产呈现外向型倾向;秉持“和平互利”的宗旨。作用:促进了唐朝的繁盛;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提升唐朝国际地位,推动“中华文化圈”发展。(2)原因:清政府认为自开商埠“利大于弊”;有识之士的推动;挽救危局,自开商埠;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3)发展:由被动融入到主动引领;由封闭半封闭的开放到全面开放;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多建设性贡献。【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除中外使节的往返

23、,还有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等形式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交往领域、交往形式、政府措施、外向型倾向、“和平互利”宗旨等方面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繁盛、长安地位、“中华文化圈”等方面分析其作用。(2)原因,根据材料二“对外开埠通商利多害少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局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为数更多为了抵御沙俄侵略”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清政府认识转变、有识之士推动、挽救危局、维护主权等方面说明清末自开商埠的原因。(3)发展,根据材料三“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主动引领、全面开放、建设性

24、贡献等方面指出与近代自开商埠相比,当今对外开放有哪些发展。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国家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夫发仓廪,本以利民,而其弊反甚:仓舍一启,豪强骈集;里胥乡老,匿贫佑富。公家之积,祗以饱市井游食之徒;而野处之民,曾不得见糠秕。富者连车方舆,而贫者曾不获斗升。徐光启农政全书荒政材料二 对于小农而言,过贫则造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都依赖于增长缓慢的农业剩余,农民依赖于这种剩余而生存,国家依赖于这种剩余而运作,因此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长久

25、存在。正因如此,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大都有赈贷之举,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小农的不贫不富的生存状态,以防崩断国家与小农间的微弱均衡关系。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国家农贷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境”?(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国家实施农贷的目的。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国家农贷为什么不能保持小农“不贫不富”的状态不被打破?(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完善国家农贷制度的理解。【答案】(1)困境:地方势力巧取豪夺,国家农贷对象发生严重偏离;农民未得实利,贫富差距反而加大。 (2)目的:维护小农经济的延续;调节贫富差距;扩大国家经济来源;赈

26、灾救济,缓和社会矛盾,以稳定和巩固统治。改正:封建国家政权的维持必须依赖于对农民的盘剥和掠夺;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必将导致贫富分化。 (3)理解:国家要科学指导农民对农贷的利用,切实提高农民的生产和还贷能力;国家农贷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对农贷的推行要有效监管;农贷实施要关注民生,不与民夺利。【解析】【详解】(1)由“仓舍一启,豪强骈集;里胥乡老,匿贫佑富”可概括为地方势力巧取豪夺,国家农贷对象发生严重偏离;“富者连车方舆,而贫者曾不获斗升”可概括为农民未得实利,贫富差距反而加大。(2)依据“过贫则造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可归纳概括出调节贫富差距、赈灾救济,缓和社会矛盾,以稳定和巩固统治;依据“国家依赖于这种剩余而运作”可归纳出扩大国家经济来源;依据“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小农的不贫不富的生存状态”可归纳出维护小农经济的延续。第二小问,“不贫不富”是一种理想状态,事实上很难达到,其原因可结合封建私有制下的阶级剥削来回答即可。(3)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回答时需要综合分析上述三段材料从规范管理制度,做到有效监督,国家要科学指导农民利用农贷,切实关注民生使农民真正的获得实惠等方面回答即可,其他方面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