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阶段训练二(第四—五讲)习题.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51906 上传时间:2024-06-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阶段训练二(第四—五讲)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阶段训练二(第四—五讲)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阶段训练二(第四—五讲)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阶段训练二(第四—五讲)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阶段训练二(第四—五讲)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阶段训练二(第四—五讲)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阶段训练二(第四—五讲)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阶段训练二(第四—五讲)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训练二(第四五讲)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9湖北武汉模拟)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是智慧谋划的结果,勇敢是能够为了维护正义的利益而毫不犹豫地做出牺牲,勇敢保持的前提就是承认、维护和服从特定的秩序。材料表明柏拉图()A.注重道德培养B.强调整体利益C.维护城邦民主D.弘扬个人利益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勇敢是能够为了维护正义的利益而毫不犹豫地做出牺牲,勇敢保持的前提就是承认、维护和服从特定的秩序”等信息可知,柏拉图认为勇敢是维护城邦统治秩序的手段,这反映出柏拉图注重维护城邦整体利益,故选B项,排除D项;A项是对材料

2、信息的误读,材料中“正义的城邦是智慧谋划的结果”中的智慧并不是指道德,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维护城邦民主的信息,故排除C项。2.(2019宁夏银川六盘山高级中学一模)有学者研究认为,设立陪审法庭的做法“恐怕是雅典民主制度最重要的一点”。支持其观点的依据是()A.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B.低等级公民参与其中可以领取津贴C.陪审法庭成员以部落为基础D.有利于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答案D古代雅典陪审法庭实行陪审员制,陪审员是从公民中抽签选举产生的,这就打破了贵族垄断司法审判的特权,从而有利于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故D项正确。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但同时也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A项错误

3、。B项始于伯利克里时代,而陪审法庭创立于梭伦改革时期,故B项错误。陪审法庭的成员并不是以部落为基础,而是由公民抽签产生,故C项错误。3.(2019河南新乡二模)古代雅典法律规定:不愿再活下去的人应该向元老院说明理由,并在得到许可后去死。不幸的人应该说出他的不幸,法官应该向他提供补救的办法。只有当法官与元老院也无能为力的时候,才可以选择自杀。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B.法律关注社会公平与公正C.法官与元老院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D.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的程度答案A从材料信息看,古代雅典法律规定,不愿再活下去的人,在得到元老院许可后才可以去死;不幸的人,法官应向他提供补救的

4、办法;只有当法官与元老院也无能为力的时候,才可以选择自杀。这说明古代雅典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公平与公正,故B项错误;材料无意强调法官与元老院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故C项错误;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雅典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的程度,故D项错误。4.(2019湖南岳阳一中一模)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曾说:“似乎把治权寄托于少数好人(贤良),毋宁交给多数平民其中也包含着某些真理,看来这是比较可取的制度。就多数而论,其中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亚里士多德的这一主张()A.受到原有政治体制的影响B.继承

5、了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C.隐藏着代议制民主的倾向D.体现了初步分权的一些设想答案A根据材料“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政治应尊重多数人的意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的这一主张受到原有政治体制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格拉底的主张,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雅典直接民主的影响,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分权的思想,故D项排除。5.(2019山东济南3月模拟)中世纪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从12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

6、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据此可推知()A.罗马法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教会的工具B.圣经与罗马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C.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答案C10世纪起,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材料中“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说明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12世纪时,西欧并未出现资产阶级,故A项错误;B.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6.(2019陕西宝鸡一模)罗马歧视和虐待被征服的凯尔特人,于是强烈的不满弥漫于被征服者全境,统治阶级中有些人已经开始担忧

7、罗马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建议扩大被征服者的权利。这说明罗马法完善是由于()A.社会阶级矛盾异常尖锐B.统治阶级对民众权利的关注C.被征服者的不满与抗争D.扩张而引发的民族矛盾答案D据材料“罗马歧视和虐待被征服的凯尔特人,于是强烈的不满弥漫于被征服者全境,统治阶级中有些人已经开始担忧罗马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建议扩大被征服者的权利”可以得出罗马法完善是由于扩张而引发的民族矛盾,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矛盾而非阶级矛盾,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统治阶级中有些人已经开始担忧罗马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对民众权利的关注,排除B项;材料提到了被征服者的不满,但没有涉及抗争,排除C项。7.(2019

8、湖北武汉四调)意大利法学家维柯把罗马法看成“诗”“歌”,即法律是用一些暗含事实真相、具有公文程式般的面具来表达。“这些公文程式,由于有些什么字和用多少字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加、不能减、不能改,它们把这种公文程式叫做诗或歌。”据此可知,罗马法()A.具有人文主义特征B.追求法律严谨公正C.蕴含着自然法理念D.体现罗马公民意志答案B从材料信息看,罗马法“是用一些暗含事实真相、具有公文程式般的面具来表达”,这种公文程式措辞非常严格,说明罗马法追求法律严谨公正,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人文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自由平等等自然法理念,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公民意志,故D项错误。8.(2

9、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小说老实人(1759年初版)中有一幅插图。图中一名男子神情疲惫地躺倒在树丛中,一手还握着劳动的工具;两名法国人威风凛凛地站在他的面前,一手执杖。该男子对法国人说:“我受的折磨是你们吃糖的代价。”这幅插图表现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君主专制统治等级森严B.工业革命后阶级矛盾尖锐C.奴隶贸易罪恶深重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C题干材料未体现“君主专制”,故A项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最先开始,而题干中小说的初版时间是1759年,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在美洲殖民地种甘蔗,从甘蔗汁中提取糖。欧洲人对蔗糖的需求,刺激了甘蔗种植园

10、的发展。而种植园的不断扩大,又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发展。该男子对法国人表达了他的抱怨,他饱受折磨辛苦劳作只是为满足欧洲人对糖和利润的需求,揭露了奴隶贸易的罪恶,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项错误。9.(2019山东济南期末)被贩卖至美洲的非洲奴隶逐渐适应了一个混合着欧洲、美洲和非洲各种因素的社会,他们将西非乐器、音乐、语言、宗教信仰和种植园生活融合在一起,在奴隶数量较多的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克里奥尔语。这主要是强调黑奴贸易()A.隔断了非洲黑人的文化传统B.客观促进非洲文化的近代化C.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答案D通过材料信息

11、可知,克里奥尔语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产物,这是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融合的结果,故选D项。克里奥尔语是各种语言相混合的产物,它延续了非洲黑人的文化传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促进非洲文化的近代化,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排除C项。10.(2019宁夏银川六盘山高级中学一模)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A.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B.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C.宗教改革运动

12、在欧洲迅速发展D.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答案B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能够直接阅读书籍主要得益于当时欧洲印刷术的改进和发展,“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有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故此能够推断出印刷技术的进步对人文主义起到了促进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体现了欧洲人了解新观念方式的变化,未涉及世界其他地区,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教改革的作用,欧洲人直接阅读的书籍并不一定是与宗教相关书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整个欧洲的相关情况,没有体现民族国家和民族语言,故D项错误。11.(2018山东烟台二模)彼得盖伊在启蒙时代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

13、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然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A.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B.未与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C.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D.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材料中的“神圣的东西仍然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表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题材来宣扬人文精神,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D项错误。12.(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再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了审查,甚至连圣经也被”这种情况应该发生于时期()A.古

14、希腊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运动C.宗教改革运动D.启蒙运动答案D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上帝自己也受到了审查”,这种情形最有可能出现在启蒙运动时期。当时,启蒙思想家们提倡用理性而不是用外界的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在奴隶制社会的古希腊不可能出现“上帝自己也受到了审查”的情况,故A错误;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披着宗教外衣”,故B.C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37分)13.(2019湖北荆门四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

15、“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一本有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而在知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书,此种行为,在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材料二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书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

16、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 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 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清代,商业雕版印刷广泛传播。福建的四堡地区在17世纪后期兴起家族经营的书坊。四堡书业主要出版教育文本、实用指南手册(如礼仪指南、医药用书、风水手册等)和通俗小说等全国通行书籍。其中教育文本最畅销,它囊括了各种有助于考试的辅助资料,如朱熹注本“四书”;还有宣称对经商的读者大有用处的信札/字辨书。18世纪,四堡书业的销售覆盖了南方九省,他们带着识字读物和经典书籍向南部内陆和边陲日益增长的人口传播文化。摘编自美包筠雅中国书籍

17、社会史:四堡书业与清代书籍文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印刷书在15世纪中后期蓬勃兴起原因。(10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18世纪法国“印艺社”和中国“四堡书业”图书出版的主要差异。(15分)答案(1)原因:印刷技术的进步与广泛传播;欧洲民众宗教、生活的需求;印刷商、书商营生图利的需求;文艺复兴运动的需要与推动。(2)差异:法国“印艺社”:依靠手工工场,主要印刷出版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影响范围广,在法国及整个欧洲地区,传播了启蒙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中国“四堡书业”:依靠家庭作坊,主要印刷传统文化与生活实用书籍;影响限于国内局部地区,促进了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普及(

18、或推动了内陆和边缘地区的文化认同),有助于维护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14.(2018广东深圳二模)两汉、魏晋时期的中国文献中常见对大秦国(古罗马帝国)的记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类别文献及成书年代记载地理位置史记(西汉)黎轩(即后人所谓大秦)地处大月氏西约数千里的安息之北,安息长老传言,条支有弱水、西王母抱朴子(东晋)(大秦)地方三万里,最大国也风土人情魏略(魏晋之际)有小城邑合四百余,东西南北数千里,置诸小王甚多后汉纪(东晋)谷食常贱,国用富饶,以石为城郭,周圜百余里晋书(唐)屋宇皆以珊瑚为栭,琉璃为墙壁,水精为柱础政治概况后汉纪(东晋)王无常人,国中有灾异,风不时节,辄放去之,而更求贤人

19、以为王,放者终无怨抱朴子(东晋)此国不畜奴婢,虽天王王妇,犹躬耕籍田,亲自拘桑织;此国不用刑罚,人民温睦,皆多寿考;国人谈虚说妙,唇理绝殊人物形象后汉纪(东晋)人皆粗长大、平正若中国人无上秘要(北周)有药名“大秦玄坚”,能使上飞轻举,超体霄真,此乃天仙之所服,飞神之所研北堂书钞(唐)昆仑之东十万里有大秦之国,人长三十丈,寿万八千岁,不知禾稼,但食沙石根据庞乃明亦真亦幻大秦国:古代中国的罗马帝国形象整理辨析上述古籍记载,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合理的信息,任选一个角度,探讨古代中国人对罗马帝国的认识。(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12分)答案示例:论题:古代中国人对古罗马帝国政治

20、概况的认知,既有其合理的成分,也存在与现实脱节的臆想。(2分) 论证:东晋人对大秦国政治方面的记载散见于后汉纪与抱朴子。其中“国人谈虚说妙,唇理绝殊”的记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不畜奴婢”“不用刑罚”的说法则与事实不符。在古代雅典,由于民主政治制度的客观需要,以及智者学派等影响,社会上辩论风气盛行。这种风气影响到后来的古罗马,导致罗马人也热衷“谈虚说妙,唇理绝殊”。古希腊和古罗马社会存在大量奴隶,罗马也有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成文法,足证“不畜奴婢”“不用刑罚”之说有误。(4分)自张骞通西域以来,中原王朝对西方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空间上的阻隔,古代中国人无法全面、真实地加以认识。魏晋时期,有感于战乱频繁、民生凋敝、宗主豪强控制庞大人口的现实,时人塑造出贤人为王、“人民温睦”“不畜奴婢”“不用刑罚”的大秦印象。这种印象失真却美好,为时人苦闷的内心带去一丝慰藉。(4分) 结论:综上所述,由于东西方交往日益密切,魏晋时期的中国人模糊地了解到古罗马帝国的政治状况。这种了解真假参半,有一部分如实地反映了现实,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古代中国人基于社会现实而形成的主观臆想。这种认识是特定时空环境下的产物,有一定的局限性。(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