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2同课异构练习:训练1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Ⅰ)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46974 上传时间:2024-06-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2同课异构练习:训练1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2同课异构练习:训练1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2同课异构练习:训练1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2同课异构练习:训练1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2同课异构练习:训练1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2同课异构练习:训练1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训练1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础过关知识点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1作为遗传物质,DNA和蛋白质相比的优势不包括()A分子量大B能精确的复制自己C结构稳定,一定条件下可变D对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过程有决定作用2下列哪一组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相同的()A动物和植物的遗传物质 B动物的肝糖原和抗原C人的胰岛素和性激素 D植物的纤维素和维生素知识点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3.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发现无毒R型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体内找到了下列哪些类型的细菌()有毒R型无毒R型有毒S型无毒S型A B C D 4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促成R型细菌发生转化。这个事实能证明()AS型细

2、菌的蛋白质和DNA的结构都很稳定BS型细菌的蛋白质的结构特别稳定CS型细菌的DNA结构比蛋白质的结构稳定D任何条件都不能破坏S型细菌DNA的结构5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此实验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说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说明了R型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C说明了R型活细菌是无毒性的D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的6艾弗里等人为了弄清转化因子的本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如图是他们所做的一组实验,则三个实验的培养皿中只存在一种菌落的为()A实验一 B实验二C实验三 D实验一和三7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

3、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细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A证明R型细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B用以补充R型细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直接证明S型菌的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D与以S型活细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8下列哪项是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或实验设计思路()A杂交实验法B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病毒侵染法D单独直接地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能力提升9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R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荚膜多糖不是遗传物质DNA

4、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A BC D10在科学史上许多科学家分别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在下列生物领域的发现中,科学家与其使用的技术或方法对应完全一致的一组是()科学发现科学家科学家的思想或方法A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假说演绎法B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假说演绎法C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卡尔文同位素标记HOD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35S标记细菌的蛋白质11.下图所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发现有S型细菌产生的是()1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第一个实验证据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5、,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无荚膜(R型)细菌不能使小鼠发病;有荚膜(S型)细菌使小鼠得败血症而死亡。下列哪一项叙述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用S型活细菌给小鼠注射,小鼠死亡;用R型活细菌给小鼠注射,小鼠不死亡B用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小鼠死亡C加热杀死S型细菌并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D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的DNA后与R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13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细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R蛋白质R型R荚膜多糖R型RDNAR型、S型RDNA(经DNA酶处理)R型A.不能证明S

6、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说明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和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4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该实验是在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证明“转化因子”的化学成分。请据图回答:(1)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_。(2)依据上面实验的图解,可以作出_的假设。(3)为验证上面的假设,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该实验中加DNA酶的目的是_,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4)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_,为此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该实验能够说明_。15R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无多糖类的荚膜,是无毒

7、性细菌,S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有毒性细菌,可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科学家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的问题。实验材料、用具:S型细菌、R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皿等。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以下3组实验: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培养基,R型菌落S型细菌荚膜的多糖R型活细菌培养基,R型菌落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培养基,S型菌落、R型菌落(1)艾弗里等人后来发现上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4组实验,请写出第4组实验方法和结果:_。(2)从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从组实验可知,S型细菌的DNA或基因能否通过R型细菌的细胞膜?_。(4)有

8、人认为,上述4个实验并不能说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不是遗传物质,理由是_。(5)实验中涉及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可以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来区分,区分的依据是_。个性拓展16某同学通过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学习认识到:R型细菌能转化为S型细菌的原因是在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DNA。那么,S型细菌能转化为R型细菌吗?如果能,则 R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也是DNA吗?他设计了两个模拟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材料:肺炎双球菌两品系(S型细菌若干、R型细菌若干)、小鼠若干、固体培养基、蒸馏水。仪器:培养皿若干、一次性注射器若干、细菌分离设备(可将细菌的各种物质分离开来)、酒精灯、试管等

9、。实验一:探究R型细菌体内是否有“转化因子”。(1)实验步骤及结果:将R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将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致病死亡。将加热杀死后的R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将活的S型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致病死亡。(2)实验结论:S型细菌未转化为R型细菌,R型细菌体内没有“转化因子”。该同学的实验结论证据充足吗?_。如不充足,应补充什么实验步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_。假设通过上述补充实验观察到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的现象,他又模拟艾弗里的实验来探究R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实验二:探究“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1)实验原理(设计思路):_。

10、(2)实验步骤:将R型细菌分离后得到它的DNA、蛋白质、糖类、脂质。将等量的培养基分装于A、B、C、D四个培养皿中,在A中接种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的DNA,在B中接种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的蛋白质,在C中接种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的多糖,在D中接种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的脂质,将A、B、C、D四个培养皿放入25 恒温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特征。(3)实验结果:A中出现了光滑型和粗糙型菌落,B、C和D中只出现了光滑型菌落。(4)实验结论:R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DNA。我们认为该同学获取实验结论的证据尚不够充分,请补充增强结论可靠性的实验:_。答案1A2A3C 4C5A6B7D8D

11、9A10B11A12A13C14(1)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2)DNA是遗传物质(3)分解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培养基中只长R型细菌(4)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培养基中只长R型细菌蛋白质、多糖不是遗传物质15(1)S型细菌的DNADNA水解酶R型活细菌培养基,R型菌落 (2)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3)能(4)本实验未能证实蛋白质和荚膜多糖通过细菌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情况(5)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R型细菌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16实验一:(2)不充足应补充步骤:抽取中死亡小鼠的血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记录菌落特征实验二:(1)将R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脂质完全分离开来,分别和S型细菌混合培养,观察各种物质在遗传中的作用(4)在培养皿E中装入等量的培养基,接种活的S型细菌并加入经过DNA酶处理过的R型细菌的DNA,将E放入25 恒温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