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后的一分钟导入新课: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掌握字词: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思考: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
2、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研读课文,读中感悟1.“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2.“叩问”怎样理解?所有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
3、请同学们轻轻地读最后一句。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自主学习第2、3节,1.想一想: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2.“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3.“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4.“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5.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6.看着那冉冉升起的旗帜,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读出你的感。“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紫荆
4、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香港的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统一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而奋斗。邓小平提出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构想。同时,随着1997年的日益临近,英国方面不断试探中国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在这种情况下,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归还给中国,开设了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保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内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