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学家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说:“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对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传说的史料价值与历史文献相当 B历史传说是了解远古历史的唯一途径 C历史传说反映了远古时代真实的历史 D历史传说中蕴含的历史信息非常重要2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古人重视家庭教育 B日常行为注重伦理道德 C古人重视生活技能教育 D以思想统一
2、促政治统一3战国后期,法家思想成为秦王赢政治国的指导思想。下列主张,符合其治国理念的是“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A B C D4全球通史指出:“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下列语言文化中,能体现此观点的有 “仁者爱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鸡犬之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
3、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A B C D5马克壵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工商皆本” “心即理也”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循天下之公” A B C D6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还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朱熹对理学的重大贡献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天下“定于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A把理学独尊化、官学化 B把理学与科举紧密联系起来 C把理学具体化、通俗化 D把理学与佛道思想有机融合7右边方框中所列思想中,具有哪些积极元素 社会责任 国家统一 改革精神 崇尚致用 A B C D8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这表明 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国时期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C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D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9康有为以儒家典籍公羊传“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说和礼记礼运篇“乱国、小康、大同”来比附阐释西方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这
5、表明 A维新派以“中西汇通”来冲破“中体西用” B康有为以西方历史进化论取代儒家历史循环论 C维新派以民主共和制为改革目标 D儒家学说与西方民主思想是相通的10某教授在北大开学典礼上发言:“现在人做文章都不通,他们所用的名词就不通,譬如说改良吧,以前的人都说从良,没有说改良,你既然已经是良了,你还改什么?你要改良为娼吗?”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A维新变法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11大学生就业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以下属于1950年代后期大学生就业情形的是 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B听党指挥,服从分配 C上山下乡,扎根农村 D考研出国,自主创业12
6、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重视永恒的正义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的作用 C启蒙运动萌发于古代希腊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13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直接的民主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反对问政于民
7、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14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对三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反对封建束缚 促进人性的解放 A B C D15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A B C D16德国歌德指出:“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而俄国赫尔岑则坦率地指出:“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
8、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是针对 A伏尔泰提倡开明专制,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B伏尔泰提倡三权分立,卢梭提倡平等自由 C伏尔泰提倡社会契约,卢梭提倡科学民主 D伏尔泰提出“公权”设想,卢梭提倡开明专制171525年7月,这位不受法律保护的僧侣娶了逃亡的修女。婚礼不在教堂,而在路德的住所举行。路德结婚的消息传到罗马,人们怒不可遏。这说明马丁路德 A开始向现实世俗生活转变 B努力实践其“因教称义”的主张 C其行为严重背离了新教伦理 D坚持国家权力与罗马教会平等18在某班开展的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课中,有同学提出以下观点,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18世
9、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 A B C D19康德说:“Saper aude!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其中“Sapere aude!”的含义可能是 A“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B“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C“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D“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并得到幸福”20孟德斯鸠指出:“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由;或者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其核心观
10、点是 A政体自由与公民自由相矛盾 B公民与政体的自由均受法律制约 C法律规定与公民权不可分割 D法律规定的自由与事实不尽一致21中国的思想,最早源于自然的精神,而西方的思想,则多注重于思想本身,或对人自身的思考。下列思想中,不能体现此区别的一项是 A“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D“既然原因有多种含义,那么,同一事物就有并非出于偶然的多种原因”22每一时期的流行语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特征。下列语汇与时代搭配错误的是 A“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宗教改革 B“人非工具”启蒙运动 C“不怕做不
11、到,就怕想不到”中国的改革开放 D“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工业革命23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 A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 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 D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24“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成果是 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体系 C生物进化理论 D
12、细胞研究成果25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人评价他的作品通常变现实为幻想,表现出人物无逻辑顺序的内心世界,使作品具有一种亦幻亦真的特色。下列艺术作品的风格与该评价最为相似的是A向日葵 B自由引导人民 C拾穗者 D格尔尼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20分,第28-3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15分。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楚。26(21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家庭的结构与规模、观念与伦理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
13、语里仁 材料二 (1903年)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陈功家庭革命材料四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强调“父母在,不远游”,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2分) (2)材料二中梁启超所说的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
14、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老龄问题”产生的原因。(3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处理“老龄问题”?(4分)27(29分)习近平总书记作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的讲话,中西方交流和中华文化复兴再次吸引人们的关注。 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已”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文化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中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怎样不
15、同的影响?(6分)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不同观点的相同立场。(6分) 材料三 人类历史上所曾出现过的各个伟大文明中,其中只有西欧是最早(也是惟一自发地)步上了
16、近代化的道路的。然而问题却在于,一旦有了某个文明早着先鞭,率先进入了近代化,则别的文明也必将步它的后尘步入近代化。近代化是惟一的历史道路,其间并无中外之别、华夷之辨。民族特色当然是会有的,但那只是近化化过程中的不同形式或风格,究其实质并无二致。 何兆武中西史化交流史论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材料三中“西欧是最早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的理解。与西方近代化进程相比,概括指出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民族特色”。 (9分) 材料四 一种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时代性。吸收外国文化,进行文化交流,就是保持文化的时代性。自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一种提倡“全盘西化”的观点。今天的中国,对西方的了解远远超
17、过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今天中国对西方了解”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认识。(8分)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高2012级2013年11月阶段性考试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座位号:密封线内不得答题高二试题答题卷26 (1)中国古代强调“父母在,不远游”,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2分)(2)材料二中梁启超所说的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3) 依据材料三,说明“老龄问题”产生的原因。(3分)(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
18、处理“老龄问题”?(4分)27.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文化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中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不同观点的相同立场。(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材料三中“西欧是最早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的理解。与西方近代化进程相比,概括指出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民族特色”。 (9分)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今天中国对西方了解”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认识。(8分)26(21分)参考答案:(1)经济基础: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2
19、分)思想基础:儒家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2分)这一传统观念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2分)(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要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2分)原因:政治:民族危机的加深;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6分)(3)原因:工业化;都市化(或城市化)。(3分)(4)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4分)(3)理解: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传播近代民主思想;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工业革命推动近代工业化;社会生活方式近代化(每点2分,任三点得6分)民族特色:西方列强侵略的客观产物;与挽救民族危机相结合(或:肩负民族解放和近代化双重任务);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不断深入(每点1分,共3分)(4)因素:全球化趋势增强;西方思想进一步传播;改革开放政策;人们思想解放。(4分)认识:应吸收外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2分)应保持文化民族性,弘扬中国文化。(2分)(若言之有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