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步专题回扣专题7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线索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初步奠基(19491954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2基本形成(19541956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新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这一时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职权结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进入新
2、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宪法里有明确的规定,成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3曲折发展(19561976年):这一时期,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特别是19661976年间,民主党派人士遭迫害,司法部门瘫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4发展完善(1976年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颁布各种法律法规,加强基层民主选举等,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用“五四三二一”深度理解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五”指五大特点(1)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人民代表大
3、会实行民主集中制。(3)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程序化。2“四”指四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3“三”指三个发展阶段:19491956年,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确立时期;19561976年,是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时期;从1976年至今,是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时期。4“二”指两个宪法性质的文件: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
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一”指一大本质:新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型民主。1(2014梅州二模)1953年某地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传单主要是为了()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解析:选C。材料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但其主要目的是“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故A项错误;1953年是一届人大召开前,是为一届人大召开作准备,不是为了践行新民主主义,故B项错误,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妇女已经获得解放,材料的宣传主要
5、是为了全国人大选举,故D项错误。2(2014江西景德镇高三质检)美国黑人路易惠吞在1953年的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在中国看到的情况。在东北的工业区,我看到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来自各个少数民族。这表明()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 B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平等政策C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差别消失 D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工业化解析:选B。材料所讨论的不是民族区域自治,故A项错误;材料中少数民族人民取得了同汉族人民同等的待遇,故B项正确;民族差异至今未消失,故C项错误;材料并非
6、专指少数民族地区,故D项错误。3一位村干部说:“现在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的,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这种改变缘于()A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 B已“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实行 D农村实施土地流转政策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村官需要对百姓负责,受百姓监督,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与此无关,故A项错误;“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调制度对权力的制约,而材料更多反映是对百姓负责,受百姓监督,故B项错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实行,使村官处于百姓的监督之下,故C项正确;土地流转制度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百姓的监督
7、无关,故D项错误。 线索二祖国统一大业和新中国的外交一、“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大业1理论形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重大转变;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提供法律保证,“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成功实践:中国政府对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正式恢复行使主权。3现实意义: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为解决台湾问题昭示了光明的前景;也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二、新中国的外交1一个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即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
8、同发展。2两大杰出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形成“万隆精神”。3三个时期和特点(1)奠基时期(新中国成立国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边倒”,步入国际舞台。(2)拓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一大片”,改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3)创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真正全面走向世界。4四个具体表现: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同美国等国家的关系;不结盟政策。5主要成就(1)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参加日内瓦、万隆会议。(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
9、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新中国外交的五大基本特点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不变的原则。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4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2014江门高考模拟)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10、,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这表达了作者()A悲愤、思乡、爱国的情感B盼望实行“一国两制”C希望国民党早日反攻大陆 D渴望早日和平统一中国解析:选A。“痛哭”“望我故乡”“永不能忘”可以看出诗人悲愤、思乡和爱国的情感,故A项正确;“一国两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邓小平提出的,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诗中体现的是希望回到祖国怀抱,不是要反攻大陆,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国家和平统一的问题,故D项错误。2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B
11、中国重返联合国 C尼克松准备访华D中美开始建交解析:选B。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成就。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任美国总统,他执政期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并实现正常化。题干材料所述与1971年在美国阻挠的情况下,中国最终还是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历史事实相关。故本题应选B项。3下面是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据此,下列选项中分析最正确的是()年份195019561960196619701971票数102434475176A.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力量增长 B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上升C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导作用增强解析:选A。从图表材料来看19501971年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逐年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主要是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因此图表材料体现了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力量增长,故A项正确;表格无法体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故B项错误;当时西方大国并没有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故C项错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导地位增强”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