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情境导入课标导航右图是反映苏联解体的一幅漫画。斯大林去世后,后继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最终导致1991年苏联解体。 课程标准1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学习导航1通过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了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2准确理解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特点与结果。3全面认识二战后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及教训。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弊
2、端日益显现。(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2内容(1)经济方面以农业为改革突破口: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鼓励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地方权力有所扩大,但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2)政治方面: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及其后果进行了批判。3评价(1)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改革虽然取了一些成果,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最终未能从根本
3、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特别提醒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其推广玉米种植的做法,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同时也是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重要表现。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内容:前期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2评价(1)改革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2)改革并未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20世纪70年代后,勃列日涅夫过分追求稳定,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易错易混勃列日
4、涅夫改革没有使苏联实力超过美国。只是军事实力可以与美国相匹敌,而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相当的差距。由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效果不大。三、莫斯科落日戈尔巴乔夫改革1目的: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为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维持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2内容(1)经济方面:改革初期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但由于困难重重,遂将改革重心转到政治领域。(2)政治方面提出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混乱。纵容自由化思想,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使党
5、内外各种反对势力成为难以控制的政治力量。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3影响:导致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政局不稳,经济滑坡,思想混乱,民族分裂运动加剧。(2)1991年,苏共党内一些高级干部发动“八一九”事件。苏共被排挤出政权,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变,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3)1991年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4)1991年12月25日,飘扬了69年的苏联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第二天,“苏联”被宣布正式停止存在。思维启迪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
6、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你知道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进行了哪些改革吗?你对这句话又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改革: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后又转向政治改革,但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解:上面这句话有道理,指出了改革的致命错误是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思维导图知识主线斯大林逝世后,苏联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先后进行几次经济改革,但是由于积重难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1991年,在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中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
7、。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史料一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塑而成,中间镶着赫鲁晓夫的铜质头像。黑白相间的构图,喻指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位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史料二勃列日涅夫由于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之中,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正是在胸前挂满勋章的勃列日涅夫的执政下,号称“世界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跨进了80年代。探究问题:(1)如何理解对赫鲁晓夫的如下评价:“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位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由于历史的原因,仍
8、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2)苏联人民讥讽勃列日涅夫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说“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但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说“另一只脚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时代的局限和个人品质的缺陷使赫鲁晓夫只能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2)勃列日涅夫的保守导致改革的停滞,苏联经济在80年代初全面滑坡,作为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却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之中,因此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 戈尔巴乔夫改革史料一1985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
9、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史料二(戈尔巴乔夫政府)在制定改革政策方针中存在三个严重问题:第一,仍然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且“加速发展战略”是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战略,已不符合时代潮流。现代经济结构已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苏联改革的目的是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没有扭转结构失衡和轻重失衡的老问题它使消
10、费市场的供应更加恶化。探究问题:(1)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结果怎样?(2)如何看待戈尔巴乔夫与斯大林模式的关系?提示:(1)没有实现“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经济增长率下降。(2)后者的弊端导致了前者的改革;前者的改革彻底否定了后者,即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三次改革的异同指导思想内容结果同都主张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都没有从实际出发提出全面、有效的改革思想重点都曾放在经济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但最终都未成功异前两次是在斯大林体制下进行的局部调整;第三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第一次侧重于农业;第二次侧重于重工业;
11、第三次改革重点开始侧重于经济,后来转向政治第一次改革收效甚微;第二次前期有一定成效,后期陷入困境;第三次导致苏联解体运用专业术语解答非选择题解题技法提高专业术语的运用能力,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强化运用专业术语表述的意识:这里首先要明确历史表述不同于文学化、艺术化的表述,尽量不掺杂表达个人情感的语言,时刻提醒自己运用专业、规范的语言。(2)加强对教材的阅读和记忆:在课文阅读中强调历史专业术语的“符号勾画”。因为历史课文作为经典内容是最具示范作用的。因此,让学生学会用一些特殊的符号对一些不同范畴的、有特殊范畴的历史专业术语进行不同类别的勾画,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术语模仿意识。(3)加强对
12、历史概念的理解:运用专业术语必须理解这些专业术语的内涵,这是正确运用这些专业术语的根本,如,经济基础、精耕细作、社会性质、生产模式、政体国体等等。(4)加强小论文的写作:小论文本来就是高考命题的一种形式,经常写作历史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运用专业术语的重要途径。典题例证(2014江苏海门检测)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开始对旧的经济模式进行修正,同时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方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赫鲁晓夫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和艰巨的任务。正如苏联著名政论家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指出的,放在当时赫鲁晓夫面前的斯大林所留下的苏联是:“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
13、低水平、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国家与外部各界的隔绝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和彻底的变革。”(苏)尤里阿法纳西耶夫编别无选择材料二 鉴于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情况不佳,苏共中央全会认为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一系列重大的措施,把落后的农业部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地区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以保证整个社会主义农业的蓬勃发展。我们的任务是在最近两三年内充分地满足我国居民对各种食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并保证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供应。齐世荣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材料三 1962年,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史称“利别尔曼建议”。他认为,“如果只把按品种的产量计划和交货期限计划下达到企业,
14、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企业根据所接到的产量和品种的任务应当自己编制充分完整的计划,其中包括劳动生产率、工作人员数、工资、产品成本、积累、投资和新技术各个方面。” 为了能让企业在编制计划时能主动、积极、充分地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利别尔曼提出的基本办法是加强利润刺激采用这个办法的基本原则是:(1)“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2)“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陈之骅苏联兴亡史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上台后面临的经济问题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提高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3)据材
15、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别尔曼建议”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之处。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分析“利别尔曼建议”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分析问题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中文字“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可知是苏联农业和轻工业处于落后状态,“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说明当时人民生活困苦;根源主要从苏联体制上分析作答。第(2)问注意题干问法,是为提高农民和农庄生产积极性,所以考查的是赫鲁晓夫改革关于农业方面的措施,从农产品的收购方式、农产品的价格和对于集体农庄经营方式改革等方面回答即可。第(3)问属于比较类型题,解题方法可以用“求同法”,材料三中“把按品种的产
16、量计划和交货期限计划下达到企业”“加强利润刺激”说明是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从对斯大林模式和对后来苏联改革影响等方面来组织答案。答案(1)问题: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根源:斯大大模式的弊端。(2)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3)相同点:给企业部分权力;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影响:理论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实践上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或者勃列日涅夫改革)。即学即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
17、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结果,应当认为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的瓦解。这个情况决定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其表现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英、法)夺取世界资源的范围,将不会扩大而会缩小;世界销售市场的条件对于这些国家将会恶化,而这些国家的企业开工不足的现象将会增大;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将会形成”。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952年)材料三“资本主义现在远不是从前那种资本主义了”,“社会主义的一些特征诸如公有制、计划化、社会保障,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已经
18、成为了先进的西方社会生活习以为常的部分。现代的民主和法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社会主义思想和行动的成果,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概念本身在它们通常的、惯用的意义上已经难以描绘和说明现实”。戈尔巴乔夫未来世界与社会主义材料四“当代资本主义有10个无法愈合的伤口,它病得非常厉害,一天不如一天了,而且这种衰败正在扩展,它在自行生长。经济战争、民族战争、少数民族间的战争、种族主义和排外现象的泛滥、种族冲突、文化和宗教冲突,正在撕裂号称民主的欧洲和今天的世界。”(法)德立达马克思的幽灵(1993年)(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2)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举例说明该观点在当时
19、产生的影响。(3)材料三中戈尔巴乔夫观点错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观点的依据是什么?最终产生了什么后果?(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四现象的根本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第(1)问首先确定材料一的观点,然后举例子说明即可;第(2)问和第(3)问首先提炼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的观点,然后对其进行评价;第(4)问考查学生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答案:(1)两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或福利政策)、垄断组织或跨国公司的成立等都说明了只有变革,资本主义才能发展的观点。(2)观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瓦解。错误。理由:尽管除美国以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中饱受战争蹂躏、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在战后,其经济却得到了迅速恢复,并为生产的迅速增长打下了基础;忽视了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功能;缺乏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影响: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长期与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社会主义国家自我封闭;直接导致了苏联在经济上的不断滑坡。(3)根本原因:混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观点依据:资本主义已具备了社会主义的特征。后果:苏联解体。(4)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不可避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