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专用 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课案1 同音字、音似字.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61613 上传时间:2025-11-10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5.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 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课案1 同音字、音似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 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课案1 同音字、音似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 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课案1 同音字、音似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 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课案1 同音字、音似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 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课案1 同音字、音似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 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课案1 同音字、音似字.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 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课案1 同音字、音似字.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 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课案1 同音字、音似字.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 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课案1 同音字、音似字.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 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课案1 同音字、音似字.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 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课案1 同音字、音似字.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 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课案1 同音字、音似字.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 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课案1 同音字、音似字.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 导与练》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课案1 同音字、音似字.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二 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和正确书写考情探究一、考纲解读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和正确书写”。“识记”是指对汉字字形正误的识别,一般只考别字,不考错字,“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规定了考查范围,即仅限于现代常用字。考查的重点是现代汉语中的2 500个常用字和1 000个次常用字,其主要范围是一些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多义字、错别字。本专题只涉及“识记”,“正确书写”则通过作文、名篇名句默写等主观题考查。二、命题探究近几年高考对字形的考查,虽然保持了“稳中有变”的思路,但实际上加重了考查的分量,具体体现在名句默写和作文中错别字的扣分要求上。探究高考命题特点,有如下规律:1.采

2、用客观题的形式呈现,以“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为主流题型。2.考查重点为同音字、形似字、音形皆似字。3.以句子或者词语为载体通过作文和名句默写考查规范书写能力。课案1 同音字、音似字考点透析学习目标典题在线技法盘点学习目标1.了解同音字和音似字的概念。2.掌握同音字和音似字的辨识方法。考点透析同音字和音似字的概念同音字和音似字是指音相同或者音相似但是字形不同字义不同的字。由于音相同或者相近,在使用中极易造成错误。汉字是表意文字,因而同一个发音可以写为许多不同的汉字,书写时就容易张冠李戴,如“礼尚往来”会写为“礼上往来”等。同样,由于发音相近,平时读音如果不准也会导致书写失误,如“墨守成规”误写

3、为“墨守陈规”等。典题在线(2013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辩论双方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有力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B.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五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同,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见竖起了大拇指。C.在“中国情结”绘画大奖赛中,作品瑞雪兆丰年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拔得头筹。D.每次登陆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须输入密码,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淆,这给人们平添了许多烦恼。解析:C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重点在对音同造成的错别

4、字的考查上。A项中的“唇枪舌箭”应为“唇枪舌剑”,形容争辩激烈,言辞锋利。B项中的“陷井”应为“陷阱”。D项中的“登陆”应为“登录”。技法盘点同音字和音似字字形的辨识方法1.意义辨别法在我国汉字中,形声字中的同音字占了绝大多数,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括号内为正确的)寒喧(暄):暄,从“日”,指(太阳)温暖,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叫“寒暄”。云宵(霄):霄,从“雨”,与天空有关,如“九霄”“云霄”“霄汉”。宵,从“宀”,与房舍有关,指“晚上”,如“良宵”“元宵”。强驽(弩)之末:弩,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所以从“弓”;驽,跑不快的马,所以从“马”。风弛(驰)

5、电掣:驰,快跑,多指车马,所以从马。完壁(璧)归赵:璧,古代一种中间有孔的圆形玉器,所以从“玉”。味同嚼腊(蜡):嚼蜡,像嚼蜡烛一样毫无味道。蜡,从“虫”,动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油质,可做蜡烛。腊,从“月(肉)”,古代农历十二月用肉食祭众神,所以农历十二月也叫腊月。2.语音辨识法即通过朗读发现书写错误的一种方法。当然这要求同学们平时就要读准字音(包括声调),才能准确找出错别字。例如:编篡(纂)“纂”读zun,“篡”读cun。既(即)使“即”读j,“既”读j。3.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即给词语划分结构,借助词语的结构特点以及词语中相关汉字的词性、语义,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例如:2013年湖南卷考查的“耽误”一词,“耽”有延误、迟缓的意思,误写成“眈误”,“眈”以“目”为形旁,是注视的样子,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这是错别字。4.追根溯源法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或来自某典故,或来自寓言故事,或来自历史故事,了解其出处及特定的文化内涵,才不至于望文生义而出错。例如“子虚乌有”“逢人说项”“班门弄斧”“墨守成规”,这几个成语中,“乌有”指一个人,即“乌有先生”,所以“乌”不能随意地写作“无”;“项”指的是“项斯”这个人,不能写作“象”;“班”指的是“鲁班”,不能写作“搬”;“墨”指的是“墨子”,不能写成“默”。点击进入随堂演练与课案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