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二碳酸钠、碳酸氢钠(考点层次B共研、理解、整合)1.物理性质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式Na2CO3NaHCO3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颜色、状态白色粉末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水中易溶,比Na2CO3的溶解度小提醒:因NaHCO3的溶解度较小,将CO2通入到饱和Na2CO3溶液时,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沉淀析出。2.化学性质(1)热稳定性:Na2CO3性质稳定,受热难分解。NaHCO3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2)与酸(足量盐酸)反应:Na2CO3: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NaHCO3HCl=NaClCO2H
2、2O。(3)与碱(NaOH溶液)反应:Na2CO3:与NaOH溶液不反应。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4)相互转化:Na2CO3NaHCO3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NaHCO3Na2CO3NaHCO3固体加热分解转化成Na2CO3。3.主要用途(1)碳酸钠:用于造纸、制造玻璃、制皂、洗涤剂等。(2)碳酸氢钠:用于发酵、医药、灭火剂等。提醒:Na2CO3和NaHCO3的用途较易混淆,在掌握时应从原理上加以区别,而不是死记硬背。教材高考1.(LK必修1P726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HCO3的热稳
3、定性比Na2CO3强B.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前者产生的CO2多C.足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反应,两者产生的CO2一样多D.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前者消耗的盐酸多答案D2.(溯源题)(2016江苏化学,6)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NH4Cl在试管底部分解为NH3和HCl,温度一降低又会生成NH4Cl,无法得到NH3,A错误;通入CO2的导管应长进短出,B错误
4、;CO2通入氨化的饱和食盐水生成NaHCO3沉淀:NH3NaClCO2H2O =NaHCO3 NH4Cl,可用过滤方法分离NaHCO3,C正确;加热NaHCO3会分解:2NaHCO3Na2CO3CO2 H2O,同时装置中烧杯应垫上石棉网加热,D错误。答案C探源:本高考题源于教材LK必修1 P64“活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其拓展,从多个角度考查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及应用。拓展性题组题组一Na2CO3、NaHCO3的性质用途1.(2017山师大附中模拟)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下列与碳酸钠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5、A.Na2CO3的稳定性介于Na2CO310H2O和NaHCO3之间B.“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指NaHCO3C.可用盐酸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D.纯碱有时可代替烧碱使用,比如溶解石英、促进乙酸乙酯的水解等解析A项,Na2CO310H2O加热失去结晶水。NaHCO3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所以Na2CO3的稳定性最强,错误;B项,“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指Na2CO3,错误;C项,盐酸和Na2CO3,首先反应产生NaHCO3和氯化钠,然后是第一步产生的NaHCO3和盐酸继续反应产生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而NaHCO3和盐酸直接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者现
6、象不同,故可用盐酸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正确。D项,在常温下纯碱与石英不反应,而氢氧化钠与石英能发生反应,故常温下不能用来溶解石英;乙酸乙酯在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促进其水解,故错误。答案C2.(2017株洲模拟)为鉴别K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A.分别加入1 molL1的盐酸,看气泡产生的快慢B.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有无白色浑浊C.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B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D.分别配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观察火焰的颜色解析A项,因K2CO3与盐
7、酸反应分步进行,先生成碳酸氢钾,盐酸过量时才生成气体,故可行;B项,K2CO3受热不分解,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故可行;C项,二者与Ba(OH)2溶液反应都产生白色沉淀BaCO3,故不可行;D项,钾的焰色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钠的焰色为黄色,可行。答案C【练后归纳】判断类别,用准性质,突破Na2CO3、NaHCO3的鉴别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2.利用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不同(相同条件下)题组二Na2CO3、NaHCO3的计算及综合实验探究3.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在它们的侧管中装入1.06 g Na2CO3和0.84 g NaHCO3,试管中各有10 mL相同浓度的
8、盐酸(如图),若实验时同时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各自的试管中,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装置气球的膨胀速率快B.若最终两气球的体积相同,则一定有c(HCl)2 molL1C.若最终两气球的体积不同,则一定有c(HCl)1 molL1D.最终两装置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均相同解析n(Na2CO3)n(NaHCO3)0.01 mol,将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盐酸中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乙装置气球的膨胀速率快;若最终两气球的体积不同,则应有c(HCl)NaHCO3()(2015北京理综,7D)(5)溶解度:小苏打苏打(
9、)(2015上海化学,11A)(6)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观察到试管内壁均有水珠,结论: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2015广东理综,22A)2.(2014上海化学,15)如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B.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C.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解析由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而NH3极易溶于水,所以在实验中要先通入溶解度较大的NH3,再通入CO2,由于NH3极易溶于水,
10、在溶于水时极易发生倒吸现象,所以通入NH3的导气管的末端不能伸入到溶液中,即a先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A、B、D均错误;因为NH3是碱性气体,所以过量的NH3要用稀硫酸来吸收,故答案选C。答案C碳及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3.(2016江苏化学,1)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A.燃烧煤炭供热B.利用风力发电C.增加植被面积 D.节约用水用电解析煤炭燃烧会生成大量CO2,加剧“温室效应”,A正确;风力发电,不产生CO2,B错误;增加植被面积,植物会将CO2转化为O2,C错误;节约用电用水,不产生CO2,D错误。答案A4.(2015安徽理
11、综,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H2SO4干燥D.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解析A项,Na2CO3固体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不分解,错误;B项,Fe(OH)3胶体呈红褐色,错误;C项,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正确;D项,由于SiO2与氢氟酸反应不能生成盐,所以SiO2是酸性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错误。答案C揭秘:碳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中非金属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主要涉及:(
12、1)金刚石、石墨;(2)C、CO的还原性,CO2的制取、检验、性质;(3)CO2与碱或某些碱性物质的分步反应反应产物的确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后各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及计算;(4)碳酸盐、碳酸氢盐的性质;(5)环境保护,碳的氧化物污染等。课时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碳的几种单质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做钻头等B.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它与石墨互为同分异构体C.C60属于化合物,用于制造纳米材料D.碳形成的不同单质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几乎完全相同解析B项,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C项,C60是一种单质;D项,碳的不同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答案A
13、2.向一定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澄清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最后肯定没有沉淀生成的是()Ca(OH)2Na2CO3CaCl2Ca(ClO)2Na2SiO3A. B. C. D.解析Ca(OH)22CO2=Ca(HCO3)2;Na2CO3CO2H2O=2NaHCO3;CaCl2与CO2不反应;Ca(ClO)22CO22H2O=2HClOCa(HCO3)2;Na2SiO3CO2=Na2CO3H2SiO3。答案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CO2通入含K、Na、Br、SiO的溶液中,所含离子仍能大量共存B.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C.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CaCO3
14、D.金刚石的硬度大,则C60的硬度也大解析A项会生成H2SiO3沉淀,A项不正确;B项金刚石可与氧气反应,B项不正确;D项C60的硬度小,D项不正确。答案C4.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解析A项实验可以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其中后者属于化学性质,错误;B项实验可以证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此为CO2的化学性质,错误;C项实验可以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此为CO2的化学性质,错误;D项实验只能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此为CO2的物理性质,正确。答案D5.如图实验中,和分别代表的试剂或操作是()A.HCl,加热 B.CO2,加热C.NaO
15、H,加热 D.H2SO4,过滤解析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答案B6.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CO2时,最佳的除杂试剂和方法是()A.水,浓H2SO4洗气B.饱和Na2CO3溶液,浓H2SO4洗气C.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洗气D.NaOH溶液,浓H2SO4洗气解析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的CO2中含有HCl和水蒸气,一般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HCl,再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答案C7.将二氧化碳通入Ba(OH)2稀溶液中,能正确表示其导电能力变化的是()解析CO2通入Ba(OH)2溶液,发生反应为Ba(OH)2CO2=Ba
16、CO3H2O,BaCO3CO2H2O=Ba(HCO3)2;CO2在Ba(HCO3)2溶液中溶解度很小,故选D。答案D8.用如图装置来分离CO2和CO混合气体并干燥,图中a、c、d为止水夹,b为分液漏斗活塞,通过Y形管和止水夹分别接两个球胆,现装置内空气已排尽,为使实验成功,甲、乙、丙分别盛放的试剂为()甲乙丙 A饱和NaHCO3溶液12 molL1盐酸18.4 molL1 H2SO4B饱和Na2CO3溶液2 molL1 H2SO4饱和NaOH溶液C饱和NaOH溶液2 molL1 H2SO418.4 molL1 H2SO4D18.4 molL1 H2SO4饱和NaOH溶液18.4 molL1 H
17、2SO4解析分离CO2和CO应该先用碱溶液吸收CO2,干燥后用一个球胆收集CO,然后再用酸与甲中溶液反应生成CO2,干燥后用另一个球胆收集,故丙装置中盛的一定是浓硫酸(18.4 molL1 H2SO4),其中乙中的酸应选用2 molL1的硫酸,而不能选用盐酸,因为盐酸易挥发HCl气体而混进CO2中。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CO2,再用酸制CO2时会改变CO2的量,且吸收效果不如饱和NaOH溶液,故选C。答案C9.下列事实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A.滴有酚酞的NaHCO3溶液呈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是因为NaHCO3分解生成了Na2CO3B.钠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煤油不与钠发生反应,钠比煤油密
18、度大,煤油可以使钠隔绝空气和水蒸气C.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CO2、H2O与Na2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产物是Na2CO3,原因是钠与氧气生成的Na2O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解析A项,对NaHCO3溶液微热,红色加深,是因为HCO的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答案A10.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总体积基本不变;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空气中点燃能够燃烧,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
19、变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是()A.HCl和CO B.HCl、H2和COC.CH4和NH3 D.HCl、CO和CO2解析该题考查了混合气体组成成分的鉴定。根据题意可推知该混合气体中不含碱性气体;混合气体中无CO2但有酸性气体;混合气体中的可燃性气体不含氢元素。所以此混合气体的成分只能是HCl和CO。答案A11.将空气缓慢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后,在试管中收集到少量稀有气体。空气在通过ad装置时,依次除去的气体是()A.O2、N2、H2O、CO2 B.CO2、H2O、O2、N2C.H2O、CO2、N2、O2 D.N2、O2、CO2、H2O解析空气通过不同试剂除去的气体依次为CO2、H2O、O2、N2,余
20、下稀有气体。答案B二、非选择题12.Na2C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生甲拟在实验室中测Na2CO3样品的纯度。他利用图1(简图)中给出的仪器设计了图2所示的装置(装置图中所用塞子均未画出;杂质不参与反应),其中M内盛有Na2CO3样品10.0 g,分液漏斗内盛有稀硫酸,N内盛有碱石灰固体。他利用碱石灰的增重来求算Na2CO3的纯度。(1)学生乙认为,按学生甲设计的装置进行实验,存在明显缺陷。若测定结果偏低,原因是_。(2)学生乙对学生甲设计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3)。实验室中可供选择的药品:Zn粒、浓H2SO4、稀H2SO4、NaOH溶液、碱石灰、CaCO3。图3请回答下列问题:B、
21、D虚线框内是否需要添加装置,若需要,在相应虚线框内画出装置图(并注明药品);若不需要,在相应虚线框内打“”。A装置中分液漏斗内液体为,U形管内药品为;装置F的作用为_。如果B、D内部不设计任何装置而直接连通A、C、E,则实验结果将(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如果实验后E装置质量增重3.96 g,则该Na2CO3样品的纯度为。解析(1)M中H2SO4与Na2CO3反应产生的CO2不能完全进入N装置,还有部分残留在M及导气管中,可在M之前加一产生H2的装置,利用生成的H2将产生的CO2全部赶到N装置中。(2)进入B中的气体有H2、H2O(g),因此B中不需要添加装置,D中需浓H2SO4进
22、行干燥,否则E中碱石灰的增重会偏多,导致结果偏高,装置F则是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被E中的碱石灰吸收。n(CO2)n(Na2CO3)0.09 mol,m(Na2CO3)0.09 mol106 gmol19.54 g,w(Na2CO3)100%95.4%。答案(1)反应产生的CO2气体没有被碱石灰完全吸收,M装置及导气管中还残留CO2(2)B中:D中:稀H2SO4Zn粒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被E中碱石灰吸收偏高95.4%13.(1)有关研究表明CO2在大气中含量增大,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即温室效应。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少方法和设想。有人设想将CO2分子液化或制成干冰,
23、封存于地下或海底,以减小大气中CO2的浓度。为使CO2液化,可采用的措施是。A.减压、升温 B.增压、升温C.减压、降温 D.增压、降温快速、有效地减缓大气中的CO2,可采用的生态学措施是。A.使用天然气等燃料B.控制全球人口增长C.植树造林,保护森林D.立即停止煤和石油的燃烧(2)将一定体积的CO2通入到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为了测定其溶液的成分,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1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出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当加入35 mL盐酸时,产生CO2的体积为 mL(标准状况)。溶液中所含的物质有,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24、解析(1)气态CO2变为液态,需要减小分子间距离,加压、降温都可达到这一目的。树木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消耗CO2,如果大量植树,则消耗CO2的量是巨大的。(2)由图像所消耗的盐酸及产生的CO2的体积可知,此溶液的溶质是NaOH、Na2CO3。OA段H先与OH反应生成H2O,后又与CO反应生成HCO。AB段发生反应HHCO=CO2H2O,当加入35 mL盐酸时,消耗的H的物质的量n(H)(3525)mL103 LmL11 molL10.01 mol,则V(CO2)224 mL。由COH=HCO,HHCO=CO2H2O,则n(CO)nAB(H)(4525)mL103 LmL11 molL10.02
25、 mol,n(OH)25(4525)mL103 LmL11 molL10.005 mol,所以n(NaOH)n(Na2CO3)n(OH)n(CO)0.005 mol0.02 mol14。答案(1)DC(2)HOH=H2O;COH=HCO224NaOH、Na2CO31414.某化学研究小组为证明CO具有还原性,首先查阅相关的资料,获取下列信息:CH2OCOH2,COH2OCO2H2,CO2C2CO;CO和H2都可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反应;CO有剧毒,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根据以上信息和有关知识,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装置B中最适宜的试剂是;必须用装置C吸收气体中水蒸气的理由是_。(3)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时,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并要排净整套装置中的空气,则排净装置中空气的必要性是_。(4)根据该实验中的现象,可证明CO具有还原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5)若要根据装置F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确认CO具有还原性,应在上图装置与之间连接下图中的装置(填序号)。答案(1)CaCO32H=Ca2CO2H2O(2)饱和NaHCO3溶液防止水蒸气与碳反应生成的H2对实验现象产生干扰(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干扰(4)E装置中黑色CuO变成红色CuOCOCuCO2(5)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