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案2语言表达连贯1.(2015长春高三第二次调研)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有舞台就做一个“好演员”,没有舞台就做一个“好观众”。,;,。同样,;。这不是消极的随遇而安,而是积极的顺势而为。将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发挥到极致,演奏出最精彩的人生乐章当自己能够站在理想的人生舞台上,一定要珍惜机会做“好演员”当自己在出演主角时要尽心尽力,充分施展才能,做到人生无悔懂得欣赏别人的表演,在反躬自省中提升自我当自己不能站在理想的人生舞台上,也要沉下心来做“好观众”当自己在出演配角时也要尽职尽责,善于做好配合,做到无愧于心A.B.C.D.解析:A句、句与上文“有舞台就做一个好演员
2、”照应;句、句与上文“没有舞台就做一个好观众”照应;句“当时要”与句“当时也要”紧密呼应。2.(2015张掖中学月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早在明朝嘉靖年间,钓鱼岛和黄尾屿就被确认不属于琉球,清初我国地图就刊载钓鱼诸岛。这里是我国东海靖鱼场。,。,。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带来了大批鱼群所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太平洋黑潮流经这里有一条宽达1 000多米的“蛇岛海峡”A.B.C.D.解析:A这6句话说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
3、“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与之有关的是;一是“天然避风港湾”,且与“在之间”“有一条”语意连贯自然,故在一起。3.(2015邵阳联考一)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 ;你更不要去攀缘那七彩的虹桥,。瞬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捉摸的意境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浪潮在你耳边轰响着不息的呼喊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A.B.C.D.解析:B句中的“金箔”扣上文的
4、“金黄”和“黄金”,“七彩的虹桥”与句中“阳光”相照应,句照应“阳光的力量”,句照应“真实的存在”。4.(2015山东大学附中模拟)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内心里拥有善,。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A.B.C.D.解析:B根据前后连贯的原则,句应接在首句后,根据逻辑关系,“同情”与“雪中送炭”形成递进关系,所以应接在后,
5、与“循环”相呼应,句是递进关系,应排在句末。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不能过,最好是什么都没有。庄子重视平衡、均匀、正常、自然,警惕过分、过度、极端、刻意,达到了绝对化的程度。那么从个人来说,无喜无悲最好,无功无过最佳,无得无失正好。他认为任何失常、任何过度、任何迁移即变味变质,都是灾难,用到人身上是伤身,用到时序上是伤时伤季伤寒暖。这个说法有一定效用,又有些空虚,令人赞之叹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出坏人、盗贼固然可悲,出圣人、道德家也绝非吉兆。A.B.C.D.解析:D句承接句,解释“绝对化”;从反面强调句中说的“都不能过
6、”;“那么”引出结论;是作者对庄子这一观点的态度。6.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述明确,每处不超过20字。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你震惊。据学者的最新统计,如我们风闻过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改造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的脚步;仿古,则是。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解析:第一个空主要根据上文的“仿古”和下文的各地花大钱“复古”这些信息来填,后面是举出的例子,
7、所以所填写内容应该从全国的层面上来说;第二个空既是对前面信息的仿写,也是对“仿古”的理解和后面信息的衔接,填写的内容应该突出“文化资源的发展”。答案:(示例)全国有不少城市欲斥资重建古城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7.(2015青岛一模)下面是关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的材料。请根据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字。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 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要密切联系当时社会的“政”。解析:根据“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和横线前后的内容,第一个空应填“言和声是诗的”,苗和华(花)是一个果树的外在形式,所以说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根据“大凡人之感于事”可填出第二个空相应的内容。答案:(示例)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