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测评(七)(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解析】根据标题和题干内
2、容表述可知,该景象发生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当时是苏俄进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B项发生在斯大林时期,C项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D项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答案】A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导学号:14330165】A. 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 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 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 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解析】题干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实施于1918年到1921年,这个时期正是苏俄在十月革命后的内战时期,所以B项正确。【答案】B3(20
3、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解析】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施于1918年,故B项错误;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故C项正确;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
4、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此后,一场大规模、群众性的集体化运动开始了,故D项错误。【答案】C4骆晓会教授在陈独秀对苏俄革命和建设模式的反思与批判中谈道:“陈独秀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或他主张的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他吸收了列宁的思想”这一“思想”是指() 【导学号:14330166】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国家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先发展资本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中小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故选B项。A、C、D三项均无法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排除。【答案】B5钢铁是怎
5、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以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认识到新经济政策()A是利用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B是国内战争时期战胜敌人的一种手段 C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而曾遭反对D是解除国内政治危机的途径【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利用资本主义过渡到
6、社会主义。国内战争时期战胜敌人采用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B项;C、D两项与保尔的认识不符,排除。【答案】A6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联络了30多家美国大公司,组成美国联合公司,将美国的产品运到苏俄,换取苏俄的物产。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导学号:14330167】A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开始实行了新经济政策C苏联实施了“一五”计划D美国改变了对苏俄的封锁禁运政策【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时间1921年8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资本主义
7、,故A项错误;1921年起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邀请美国资本家到苏联投资,目的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1927年苏联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哈默来苏联投资属于个人行为,与美国对苏联的外交政策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7关于下列图中两项水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田纳西水利工程第聂伯河水电站A都为应对经济危机增加就业而兴建B都由国家投资和组织修建的公共工程C都是专制集权政治的产物D是美英两国工业化的重要成就【解析】苏联水利工程是五年计划的成就,与应对经济危机无关,故A项错误;两项水利工程都是国家投资和组织修建的公共工程,故B项正确;当时
8、美国实行的是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美国水利工程是以工代赈的重要成就,此前美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故D项错误。【答案】B8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导学号:14330168】A农业上大规模种玉米B. 一味发展重工业C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D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进行分析:“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是指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
9、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是指赫鲁晓夫改革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答案】D91962年,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史称“利别尔曼建议”。提出加强利润刺激两个基本准则:(1)“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2)“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B借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C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D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做法【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利别尔曼建议”实质就是要给企业部分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C项表述符合题
10、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建议理论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实践上推动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但并没有提出利用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也没有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故A、D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底,B项说法错误。【答案】C10戈尔巴乔夫在其著作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因此,我承认,改革是同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有一定联系的。”这说明() 【导学号:14330169】A二者的改革意图有相似之处B二者改革都突破了苏联的关键问题C后者改革是深化前者的改革D后者对前者的改革措施加以了模仿【解析】根据材料并结
11、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赫鲁晓夫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的关键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政治领域进行改革,赫鲁晓夫是对经济领域改革,二者改革的领域是不同的,所以“后者改革是深化前者的改革、后者对前者的改革措施加以了模仿”的说法是错误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赫鲁晓夫改革的意图都是想改变斯大林模式,故选A项。【答案】A11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大的不同点是()A经济体制改革B文化制度改革C政治体制改革D福利制度改革【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一开始是对经济领域进行改革,但是经济领域困难重重,所以戈尔巴乔夫改革转向了政治领域,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仅仅局
12、限于经济领域,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项。【答案】C12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导学号:14330170】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C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D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解析】A项是赫鲁晓夫的做法,排除;B项是勃列日涅夫的做法,排除;C项是戈尔巴乔夫的做法,排除;三大改革都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各国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
13、创造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材料二 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
14、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材料三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材料一中的“退却年代”是指什么?你如何理解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8分)(2)材料二中的“他”对资本主义发
15、展模式的突出贡献是什么?请用全球史观评价他的贡献。(8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前一种“组织方式”弊端的主要表现。以后一种“组织方式”为开端,我国的经济体制做出了怎样的政策调整?(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退却年代”是指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第二小问,即回答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第(2)问,第一小问,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小问,从全球史观角度看,他对当时欧洲其他国家以及二战后欧洲国家经济的恢复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第(3)问,第一小问,分析计划经济模式在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度方面的弊端;第二小问,1992年
16、确立改革目标,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1)“退却年代”:指新经济政策。理解:在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2)贡献: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评价: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垄断主义。(3)表现:“一大二公”,生产资料高度公有化;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高度集中(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调整: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4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
17、答问题。材料一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罗斯福传材料二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
18、夫提出要种植玉米。苏联真相材料三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年,经过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你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6分)(3
19、)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什么特征?(6分)(4)上述有关农业的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可以概括出颁布农业法案;由“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可以概括出补贴农业;由“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减耕减产。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放弃了自由放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2)问,由“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由“为了调动农民的
20、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可概括出调整农产品采购制度;由“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可概括出种植玉米。第(3)问,由“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可以概括出改革旧体制(改变组织方式);由“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可以概括出发挥市场作用。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措施:减耕减产;补贴农业;颁布农业法案。理解: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2)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调整农产品采购制度;种植玉米。(3)改革旧体制(改变组织方式);发挥市场作用。(4)改革要适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减轻农民负担等(任答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