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愚公移山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2)阅读浅易文言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教材分析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自从五四运动时期被傅斯年翻出来,1945年被毛主席引用之后,愚公移山的故事开始进入语文课本。这篇文章寓意明显,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不过,究竟是寓言还是神话?好像一直为此争论不休。教学本文,首先应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其次应引导学生思读课文,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
2、、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探究文章的时代意义,时代需要愚公精神,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意识。3.中招考点近年来,河南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16篇古文为考查范围,注重对词、句、篇的考查。愚公移山虽不是中考必考文言文,但里面的字词还是要积累掌握的。4.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重点词语,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文言字词知识还要多积累,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理解文本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有待提高。二、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识记课下注释,能说出重点词语的词义,能准确翻译课文。2通过品读课文,能理解文章基本内容,说出对此则寓
3、言寓意的理解,并归纳出理解寓意的方法。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活动:开展小组合作,说出重点文言词语的词义;出示重点句子,翻译句子。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独立完成几个问题,能把握寓言的主要内容;通过讨论三个问题,能说出对寓言寓意的理解。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七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读过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我们知道寓言以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为显著特征,其实先秦时代,古代先贤们已经创作了很多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学习道家的经典作品列子中的选段愚公移山,看看这则古老的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出处)(三)预习检测1.请一位同学试着介绍列子及列子其人。 (1)列
4、子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的列御寇所著。原作早已不见,今本列子八篇,从它的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看来,可能是晋人的作品。它的内容多是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等,其中有许多故事直到今天还脍炙人口,由这些故事还形成了不少成语,如杞人忧天、朝三暮四、歧路亡羊等。(2)列子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高万仞 rn 惩山北之塞 chng s出入之迂也 y 曾不能损魁父之
5、丘 cng sn ku 荷担者三夫h箕畚jbn 霜妻shung 始龀chn智叟 su无穷匮也ku亡以应w一厝朔东cu shu雍南yng无陇断焉lng断焉3.请学生依次轮流朗读课文(四)新课讲解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点要点归纳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识记课下注释,能说出重点词语的词义,能准确翻译课文。自学指导一:内容: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方法:朗读,识记。时间:5分钟。要求:词不离句,不单独识记,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义。自学检测一:轮流回答ppt出示的释义题目,一起梳理重点文言字词。自学指导二:内容:课文重点句子及课下注释。方法: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
6、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先自学,再同桌交流,找出规律,归纳方法要点。时间:10分钟。要求:1. 能准确翻译课文。2. 归纳翻译要诀。自学检测二:(一)每人一句轮流翻译课文。(二)口头翻译下列句子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甚矣,汝之不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能结合语境理解词义,能辨析不同语境中的词义的区别。能对同学的翻译情况作出正误判断;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翻译文言句子的几种常用方法;文言字词通假字:重点词语: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翻译“五字诀”:
7、替、留、删、补、调。学习目标2:通过品读课文,能理解文章基本内容,说出对此则寓言寓意的理解,并归纳出理解寓意的方法。自学指导三:内容:课文内容。方法:看ppt出示问题,从原文中寻找答案。时间:5分钟。要求:能独立地口头完成题目。自学检测三:轮流回答下列问题: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3.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全家拥护的句子是:杂然相许4.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5.愚公认为移山定能成功的句子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6.表明愚公移山愿望实现的句子是: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自学指导四:内容:
8、整篇课文。方法:看ppt出示问题,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看法,小组交流,达成暂时性共识。时间:5分钟。要求: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内充分交流,轮流说出自己的看法,做好发言分工。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寓言内容。2、愚公愚否,智否?3、寓言后面为什么安排神话结尾?自学检测四:1、出示问题,小组发言讨论。2、师生共同归纳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揣摩人物言行;梳理故事情节。细品结尾语句。能从问题出发把握寓言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能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言有序有据。能归纳出如何理解寓言寓意。理解寓言寓意的方法:1、梳理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言行;3、细品结尾语句。(四)当堂训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一4题。 河曲
9、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惧其不已也 已: 无陇断焉 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甚矣,汝之不惠! (2)何苦而不平? 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
10、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江(长江)阴_ _; 洛(洛河)阳 _ _ _; 衡(衡山)阳_ _ _; 华(华山)阴_ _;4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五)课堂小结略(六)作业见限时训练附:当堂训练答案1(1)草木(2)亡,通“无”(3)停止(4)隔绝2(1)你太不聪明了。 (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 3(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4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即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