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句段翻译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翻译:_答案: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都爱惜他们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行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或许还不容易估量。(注意关键词“向使”“不行”“数”“当”“或”“易”)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翻译:_答案:(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
2、不下呢。(注意关键词“以”“礼”“西向”“下咽”)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翻译:_答案: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秦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注意关键词“暇”“自哀”“鉴”)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翻译:_答案: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一直发展到灭亡,按道理讲本来也应该是这样的。(注意关键词“然则”“厌”“弥”“判”“颠覆”“宜”“然”)5.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翻译:_答案: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它呢?(注意关键词“族”“使”“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