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济生痛与不痛的秘密导语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人类的探索可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向外探索,比如自然和宇宙;一个是向内探索,那就是人类自身。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里面有无数人类未知的东西,人类探索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密的过程。今天我们学习痛与不痛的秘密,让韩济生院士带领我们一起来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解开这个秘密的。学案1 知能整合走近作者 韩济生,1928年生,生理学家。浙江萧山人。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先生学术严谨,做人真诚,无比热爱教学工作,言传身教,严格要求,以高尚的品格和精湛的学问赢得历届学生由衷的尊敬和爱戴。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为了促进
2、研究事业的发展,组建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和北京市神经科学会,并亲自担任两个学会的理事长。韩济生 韩先生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卫生部和教育部一等奖、光华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奖、首届紫荆花奖、首届立夫国际中医药针灸奖和欧洲针灸奖等20多个奖项,曾荣获国际脑研究组织和美国神经科学基金会联合颁发的“杰出神经科学工作者”奖金,是中国内地唯一的获奖科学家。连续12年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研基金。系统的理论研究成果和“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应用研究成果大大推动了针灸疗法在国际上的应用,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科学顾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聘为科学委员会顾问,瑞典隆德皇家科学院走近作者聘为国际院士。主
3、要著述有中枢神经介质概论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原理生理学选题汇编英文生理教科书针刺镇痛原理神经科学纲要和神经科学原理(上下册),其中神经科学纲要荣获国家教委科技图书特等奖。1979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400余篇。走近作者 在中国疼痛医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领域里,韩济生教授一生的贡献很多,最主要的是对针刺麻醉镇痛原理的研究和对戒毒治疗的研究。在针刺镇痛原理方面,1972年以来,他从中枢神经化学、整体、细胞、分子和基因各个角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针刺能促进脑和脊髓释放出5-羟色胺、内源性阿片肽等化学物质而产生镇痛作用。不同频率的电脉冲可以刺激脑和脊髓释放不同的神经肽,而长时间针刺引起的
4、阿片肽大量释放,会触发抗性物质释放。针效的优劣取决于了解背景镇痛和抗镇痛两种力量的消长。在动物实验中,他试验用药理学和转基因办法改变阿片肽和抗阿片肽在自然状态下的对比,增强阿片肽的镇痛效果。这个发现为神经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了解背景厌恶()恶()心晕()厥 月晕()兴()趣兴()起识记字音wynyn给下列加线字注音:xnxn根据注音,填写课文中的汉字。秘甜 凋b b病毕jn jn争城u轮ku蜜密识记字形敝弊竟竞郭廓词语辨析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1.他的事迹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反应)领导的这次讲话,群众强烈。(反响反应)【辨析】反响反应 二者都有“引起回应”的意思。不同的
5、是:“反响”重在表示“回响”的意思;“反应”是重在表示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响反应2.这条鱼有十多斤重吧。(大概大致)我只能说个。(大概大致)他是升官了吧。(大概大致)情况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大概大致)【辨析】大概大致二者都有“大略”的意思。不同的是:“大概”,重在表示大致的内容或情况;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大致”除了有“大概”的意思外,还表示“大体上”的意思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大概词语辨析大概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大概大致3.,事件正在调查之中。(目前日前)国庆六十年群众游行顺利完成了最后一次彩排。(目前日前)【辨析】目前日前二者都与时间有关。不同的是:“目前”
6、指说话的时候;“日前”是指几天前。目前词语辨析日前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学案2 知能拓展1.课文的开始由“鸦片”引入,这样行文好在哪里?提示:用人们熟知的故事引入,既说明鸦片有其有害的一面,也说明鸦片有其有利的一面。2.镇痛研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人类是怎样一步步解开“痛与不痛的秘密”的?提示:170年前德国科学家从鸦片中提炼出吗啡,并发现其有镇痛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科学家发现吗啡注射到家兔的脑子里,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了解吗啡起止痛作用的部分就在脑子有限的区域。发现吗啡的分子结构有左旋、右旋两种形式,左旋吗啡有止痛作用,右旋没有。推想身体里可能有一些特定的部位,专管止痛
7、。1973年发现“吗啡受体”,并证明人与动物的脑子里都存在着“吗啡受体”。推想出身体里存在着类似吗啡的物质。1975年英国科学家找到了存在于动物和人脑中、作用与吗啡相似的物质脑啡肽,揭开了“痛与不痛的秘密”。提示:吗啡起止痛作用的部位在脑子很有限的区域。针刺可以把身体原有的与疼痛作斗争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3.我国科学家在研究“镇痛”方面有哪些成就?提示:中医早就知道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疗很多疼痛性疾病,甚至可以用针刺麻醉的方法开刀做手术。针刺麻醉的原理之一就是针刺是引起脑啡肽产生和释放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把身体原有的与疼痛作斗争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包括产生出一系列化学物质来对抗疼痛。4.结合
8、文章内容,解释中医针刺镇痛的科学原理。提示:作者善于运用过渡句承上启下。比如第2段开头,“科学的道路是曲折的”;第3段开头,“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第4段开头,“发现脑啡肽的消息,在我国医学界引起的兴趣尤其强烈”。这些句子的使用,使得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性强,让读者明确地看到了镇痛研究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5.这篇文章介绍了镇痛研究的发展过程,但全文并不是散乱的成果简介,作者是怎样将研究过程中的每个发现都紧密联系起来的?提示:本文通过解释痛与不痛的秘密,生动地阐明了人们找寻“吗啡受体”和“脑啡肽”的过程,以及镇痛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广阔的前景。6.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这篇文章说明的是
9、一个医学研究问题,专业性很强,但是普通读者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难懂,这是为什么呢?提示:作者在说明过程中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如说明左旋吗啡和右旋吗啡的差别时,写道:“左旋吗啡和右旋吗啡结构非常相似,就像人照镜子时看到镜中人像和自己一模一样,所差的只是自己的左手成了镜中人的右手”。又如,把“吗啡受体”比喻成一把“镇痛之锁”,“身体里可能有一些特定的部位,是专管止痛的,但它上面挂着一把锁,只有左旋吗啡这把钥匙,才能打开这把镇痛之锁”。再如,“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身体里本来就存在着类似吗啡的一些物质,可以去打开吗啡受体这把锁;而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吗啡只是和它有相似的作用罢了。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我们只能说儿子长得像父亲,很难说父亲长得像儿子,但根据儿子的长相,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他的父亲来。”比喻的运用使得专业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也使抽象的事理变得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