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粤语中的饮食语言看粤文化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除了未经改造的自然环境之外,凡人类创造出来并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和为后人学习和传递下去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都是文化。语言对文化具有极强的涵盖力,它是反映文化的文化载体,更是文化的标本和化石,对文化的记录深刻地反映了文化的实质。方言是语言的下位概念,换言之,一个民族的语言由若干种方言共同构成。文化也是有层级性的,一个民族有一种共同的、作为整体而存在的民族文化,各地又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方言可以说是地方文化最突出的外部特征,研究方言是研究地方文化的一把钥匙。粤语,在粤、港、澳是一门被全方位使用的方言,
2、粤地人民在日常生活的一般交流、唱歌、拍电影、上课、做报告大部分用的是粤语,甚至在香港大学讲坛上,老师使用的也是粤语,书刊写作也是专用粤语。如果从地缘的角度进行区分,广义的粤语就包括了潮汕话、客家话、粤北少数民族语言和广州话等,我们平时所指的粤语是狭义的粤语,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广州话,它是粤语的标准音,也是珠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的共同语。广州,是广东的省会,同时也是广东的经济、文化中心,她以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为整个广东地区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粤语是一门强势语言,它背后是强势文化,集中反映广州的文化现象,体现地方的文化内核。人们说:食在广州,饮食,作为广州的特色文化,它反映的远远不
3、只是饮食文化,在此,笔者想从粤语的饮食语言说起,谈谈广州文化。1立足本土地海纳百川的创新文化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站,也是近代中国最早“洋化的地方之一,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之前又只有港澳作为对西方的窗口,因此,广州一直是中国接受西方文化的先头阵地,加上粤语本身的结构优势,即它保存着北方已经消失的入声,有九声(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中入、阳入)。所以,与此相应,粤语里也有不少外国语言的痕迹,其中,粤语的饮食语言里就有不少向外国语借用的外来词。”粤语的借用词中较多的是英语的音译词。如:班戟(pancake薄烤饼)、啫哩(jelly果冻)、士多啤梨(strawberry草莓)、多
4、士(toast烤面包片)、芝士(cheese奶酪)。说起士还有不少:菲士(face面子)、波士(boss老板)、贴士(tips小费)、晒士(size尺寸)、的士(taxi出租车),难怪外地人到广州会觉得变成识字的文盲。但要指出的是,虽然粤语借用了英语不少词,但是,使用时仍是服从汉语语法规律,不受英语语法限制。如:肥佬(fail)是指失败,多指考试不及格。我们会按照粤语的说法:佢(音:q)肥佬左三次(他考试三次不及格),而不会说:佢(音:q)肥佬-ed三次。同时,粤语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的对译词,而是喜欢把它们本土化,制造出许多中外合资的中文色彩浓厚的词语,如词缀巴,源于英语借词bus(巴士),广
5、州人就能从中创造出许多词如:大巴、中巴、小巴、冷气巴。又如的,源于taxi(的士),它就能派生出:面的(出租面包车)、打的(乘出租车)等新词语。再如:广州人一般把衬衣称为恤衫(英:shirt,并加上指类名词衫),而且还造出:T恤(短袖衫、运动衫),波恤(打球时穿的运动服,粤语习惯把球称波)等词。另外,广州人会赋予借来词新的意思,如软壳蟹,大概是从英语,softshellcrab直译的,但这不仅用来借指广东沿海地区盛产的一种蟹(年幼时壳特别软,很好吃),因为蟹是横行霸道的,貌相凶恶,若壳是软的,即一碰就跨,所以,广州人还用此借喻一些表面上很强,不可一世的,经受不起任何打击的人或物。粤语的借词远远
6、不只是英语,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语言,如夹万(保险柜)据说就是来自葡萄牙语(葡萄牙在1553年占据澳门,澳门方言是粤语)。以及来自中国境内其他民族的语言,如萨琪玛(一种主要材料是面粉和鸡蛋的甜点心)就是引自满语的,粘埋一旧(沾作一团)的一旧是从僮语来的。可见,广州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是以中国文化为底气的,是在已有的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容,合理改造,勇于创新,是一种立足本土地海纳百川的创新文化。2讲意头(图口吉)的文化心理。其实,这是一种谐音现象,本来语言中的一个词的音与义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两者并没有什么比然的联系,但是人们文化心理上就有一种需求将同音不同义的词通过联想联系在一起。这在国语是很普遍
7、的,如春节家家将福字倒过来贴在门上,图个口吉-福到(谐音倒)临门。而这种图口吉的文化心理在广州尤为突出。粤语中的饮食语言中不少是有名有姓的,但广州人就喜欢给它们改名,主要就是讲意头,讨个口吉。如:广州人一般逢年过节都吃主要材料是发菜和猪手的餸(音:sng,指下饭的菜),寓意发财就手(即容易发财),做生意的人最喜欢的餸(音:sng)就是:生财好市,其实就是生菜加蚝豉(牡蛎)。广州人不仅求吉祈福时用谐音,避讳禁忌也用谐音。如,广州人认为猪舌谐音赊,猪肝谐音干(干枯),丝瓜谐音尸(尸体),苦瓜有个苦字,都叫不得,就改为:猪利(粤语利有舌头的意思)、猪润、胜瓜和凉瓜。外地人听说士多啤梨可能会以为是新品
8、种,其实就是草莓,你叫它草莓?不行!因为霉霉的,暗含着发霉意思,不吉利。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一方面,粤语中有许多同音不同义的词语,为谐音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人们尤其是广州人对语言有种特殊的崇拜和信仰,他们希望通过谐音给一些平凡的事物添上喜庆的色彩,求吉祈福,获得平安,以此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于安慰,也借谐音将一些认为会带来灾祸的不吉利的事物名称,用另一种形式表达加以禁戒。所以,广州人的这种讲意头,图吉利,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习俗和文化心理,反映了广州人的美好愿望。 3“市”文化习惯上,人们称北京为城,它象征着博大精深的都城文化;称上海为滩,它象征着开放兼容的海洋文化;称广州为市它象征着生猛鲜活的商业
9、文化。广州的这种市文化-浓厚的商业气息,商业化的价值观念在粤语的饮食语言中就可见一斑。 广州人在酒楼、大排档大快朵颐之后,会叫一声:抵食(值得吃,便宜,物有所值)!抵是粤语中说得最多的词语之一,多表示划得来,花得值得。到商店,购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会说抵买;在娱乐、游乐场所玩得尽兴,叫抵玩;顾客满意,老板看着大把大把钞票进帐,叫抵赚;如果没有赚钱的天赋,又不努力,就是抵穷(活该挨穷)。其中,最登峰造极的是抵锡,锡是指吻,连吻也要看值不值得,广州之世态真可谓是市态啊。 广州人常说的另一个词是埋单(其他城市也有借用此词,叫买单,据笔者了解,其实粤语是说埋而不是买)或者是睇(音:d)数。在酒楼饭店吃过
10、以后,结帐,称埋单。当然,服务员把单子给你,你要先睇(音:d)(看)一下上面的金额再付帐,所以,也叫睇数。另外,广州人如果要对某件事负责,也会说:我睇数!。这里的睇数就是负责的意思。其实无论是睇数还是埋单都可以看作是广州人的做人准则,尤其是在广州这样一个讲究信用,尊重契约的商业社会的做人准则。 广州人能把很多东西与商业挂上钩,如,广州人一般把年纪大的嫁不出去的女性称为:卖剩蔗、箩底橙。甘蔗被人挑来拣去的,最后剩下的,当然不容易卖出,同样,橙子被挑剩,留下在箩子里,也难卖了。其实嫁不嫁得出去,原因很多,把出嫁比作卖甘蔗或橙子,真有些不妥,但对于这盛产甘蔗和橙子的岭南地区,绝对地道。看广州人,连这也能说成生意。 由于自清代以来,广州是重要的港口城市,是货物入内出外的聚散地,与水关系密切,因此,水已经远远不仅是解渴,还与商业密切相关了。扑水指到处筹钱;出水纸指提货单;大叠水指许多钱;补水指补差价,发加班费、补助费;水脚指船费或者旅费、运费。谈广州的世态与市态,一不小心就扯到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