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8635 上传时间:2025-11-10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3.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97页
《创新设计·四川》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文言虚词.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文言虚词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答案 它,代鸟。他,代烛邹。的,助词。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答案 要仁政,不要暴政。理,要讲到点子上。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参考译文】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景公恼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景

2、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国的诸侯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至庭前 徐:缓慢。B安可厕诸君子间厕:置身。C惠之谷惠:赠送。D刺船而去刺:乘坐。解析 刺船,意为“撑船”。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欲一见而不能 吾尝终日而思矣B.先生岂其人邪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试问微之先生

3、何在 君何以知燕王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掭以尖草,不出解析 A项前句“而”为连词,表转折,却;后句“而”为连词,表修饰,地。B项前句“其”为代词,那;后句“其”为副词,表祈使,一定。C项“何”为疑问代词,是前置宾语,“何在”即“在何”,在哪里;“何以”即“以何”,凭什么。D项均为介词,拿、用。答案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 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C吕徽之以耕种打渔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D吕微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

4、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解析“侮”字含义理解错误,不是“嘲笑侮辱”,是“轻慢,看不起”。答案 B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译文:_(2)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微之乎?”译文:_答案(1)有一天,吕徽之带着纸币去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到下大雪,他站在大门口,没有人理睬他。(2)陈治中骑着一头跛脚毛驴,当时他还是平民,见吕徽之先生风采神态高洁简约,就问到:“莫非是吕徽之先生吧?”限定时间:你应该在20分钟内完成题目。方法指导:做题前,你应关注两个细节:1阅读这个文言文文段时要注意到文下

5、的注释;2阅读时可以借助文意来理解加点的虚词的意义,还要结合句间关系来理解。【示例】(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解析 本题考查“以”“而”“其”“所”四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B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代词,自己/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还是;D项,助词,和介词“为”一起表被动/代词,与“托”构成所字结构。答案

6、 A【命题揭秘】从近年课改区和全国其他各地高考试卷来看,文言虚词题的命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题型相对稳定试题大都采用给出四组八个例句,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考查异同的形式。这一命题形式,不仅可以扩大考查的范围和信息量,而且能将课内与课外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出高考文言文注重迁移、突出运用这一“能力立意”的考查趋势。2相对集中,热词考查密度大文言虚词,考试说明规定考查18个,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以”“而”“乃”“其”“之”“为”。3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两两比较的方法考查四个虚词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异同,往往是从选文中选出四个虚词分别跟课文中相同的虚词进行比较,这

7、是当前最常用的考查方式。(2)要求在同一阅读材料中对不同句子中相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比较异同,这也是重要的考查方式,广东卷多年来都采用这种方式考查。(3)把文言实词和虚词结合在一起考查。在文言文翻译题中也会有所体现。虚词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或单独列题,或在翻译题中考查。解答此类题目,须依据具体语境思考。介绍以下答题技巧:1分清虚词、实词文言文中,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介词、助词、代词。有些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在不同语境中用法不同。解析 B项,“为”作动词,意为“做”“干”,和“所”组成名词性结构。A项,介词,表被动。C

8、项,动词,表判断,可译为“是”。D项,“为”后面跟了宾语“君”,作介词,意为“给”“替”。B项中“为”是实词,其他三项为虚词。答案 B2掌握基本用法由上题可以看出,同一个词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作虚词也具有多种用法。高考复习时必须掌握住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熟记在心,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解析 B项,“之二策”的结构类似于“之二虫”,“之”都是指示代词,“这”。题干“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二虫”指前文的“蜩”与“学鸠”,所以“之”在这里作指示代词“这”“此”。A项,结构助词,连接定语“沛公”和中心语“参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C项,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

9、不如人”,前面分句作后面分句的状语,所以“之”的作用是取消主谓句“臣壮”的独立性。D项,“九万里(的高处)”是“之”的宾语,“之”是动词,意为“到去”。答案 B3分析语法特点与实词相比,虚词在文言中的语法功能更为突出,更加重要,因此从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入手,可以推断其意义和用法。例如“之”,它作为结构助词可以有如下用法: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定语后置的标志,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有些虚词可以表达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10、,正确推断某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而”为例,它作为连词有如下用法:表并列,不译,如“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表递进,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转折,却,但是,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承接,从而,如“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表因果,因而,如“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表目的,来,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等等。解析 A项,“扫石而坐”与“弃甲曳兵而走”结构相近,“而”作连词,但前后的逻辑关系不同。句中“而”连接先后发生的两个动作,表示顺承关系。句中“弃甲曳兵”是描述“走(逃跑)”的状态,前后动作间是修饰关系,因此,“而”是

11、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的连词,可不译。B项,“造焉”与“兴焉”结构相似,但用法迥异。句中“造焉”是动宾结构,“造”,到达、拜访,“焉”用作宾语,代词,指代“茅屋”;句中“兴焉”是动补结构,“焉”是兼词,于之、于此。C组句中“已”为停止,结束。时近黄昏,朋友招呼玩兴正酣的“我”回家,这句话的意思是“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其”表反问语气,起强调作用。句主语是“孰”,意思是“谁能讥笑他呢”,是反问句,“其”放在句首,表强调,加强反问语气。句中的“其”作用相同。D项,“与”字短语的结构相同,从逻辑上看,意义不同。句中“别”(告别)的施动者是“我”,“李及道士”是“别”这种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我”“李及道士

12、”前后的位置不能调换,否则,意思就反了,所以,“与”用作介词,表施动者发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句中“君”“廉颇”是并列关系,前后位置调换,意思不变,所以,“与”用作连词,表词与词之间的并列关系。从这道题的解答过程可以看出,分析语法结构、分析逻辑关系是判断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有效方法。答案 C4注意标志性词语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记住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式或标志词,可以提高答题速度,提高准确率。如表示被动的“见”“为”“为所”“于”等,表示宾语前置的“之”“是”(如“唯利是图”)等。此外还有表示时间的“既而”“已而”,表示疑问或反问的“何如”“奈何”“若何”等也应熟记。在实际解题中,

13、还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把虚词的连用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混淆。如“虽然”,在古汉语中有这样几种意思:虽然这样、即使这样。用今义释古义。如把“始皇既没”的“既”解作“既然”,其实,“既”在句中是“在之后”的意思;把“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中的“无”解作“没有”,其实它是“无论”的意思。【知识精要】文言虚词的分类1代词(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予、余、我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状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第二人称女、汝、若、尔、而、乃、子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女”通“汝”)静女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子治

14、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项脊轩志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复数属、辈、侪、类、徒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柳敬亭传(2)指示代词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或师焉,或不焉。师说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辅助性代词所、者吾尝终

15、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疑问代词代人 谁、孰谁、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代事物何、胡、奚、曷、盍什么、哪里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盍不为行?庄子盗跖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表处所安、恶(乌)、焉在哪里、哪里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副词(1)时间副词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已经、过去、刚才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表现在方、会、适正、正好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表将来且、将、欲、方、行、垂将、将要彼且奚适也?逍遥游表短暂斯须、俄而、旋、暂、寻、未几、须

16、臾、无何、猝、乍、暴、忽不久、一会儿、突然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银瓶乍破水浆迸。琵琶行表持久常、雅、素经常、时常、平素、一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张衡传素昧平生、素不相识。(成语)(2)否定副词表否定不、弗、莫、毋、无、未、匪、非、靡、勿、微不、没有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氓曰:“毋从俱死也。”鸿门宴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表禁止毋、勿、莫、无不要、别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3)范围副词表全部俱、毕、凡、皆、咸、举、悉、尽、都、具、共、率全、都,凡是、大凡,总共、共,大都、大致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17、酒食。桃花源记悉以咨之。出师表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表部分或个别但、唯、止、仅、独、徒、特、第、直只、仅、只是,几乎、将近、差不多达到但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技止此耳。黔之驴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逍遥游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孙子吴起列传(4)程度副词表深度少、殊、很、极、甚、绝、至、良、酷、孔、稍、微、略、颇很、太、极、特别、非常、分外,稍微、略微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吾至爱汝。与妻书表比较益、弥、尤、愈、加、滋更加、尤其、更、越圣益圣,愚益愚。师说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游褒禅山记(5)情态副词表方式俱、并、闲、微、窃、固一起、暗中、坚决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窥父不在,

18、窃发盆。促织表速度暂、遽、卒(猝)、立、即、旋、稍、渐、益匆忙、急迫、急促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行(并序)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表频率数、亟、累、屡、仍、辄、每、复多次、重复、任何一次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满井游记 (6)语气副词表确认即,必、定,诚、信,果就是,一定,实在、的确,果真即此爱汝。与妻书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表委婉的测度、商榷或议论语气 其、盖、殆大概(是)、恐怕(是)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表意外的惊异曾竟然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表祈使其可、要汝其善抚之。与妻书表反诘

19、岂、其、庸、巨(讵)、宁难道、哪里、怎么岂若吾乡邻。捕蛇者说其可怪也欤!师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7)指代性副词相 互指、偏指相互,我、他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见动作行为的接受自己、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8)谦敬副词表敬请、敬、谨、幸、惠、辱、猥、垂、蒙承蒙、有幸、请让我请为王吹竽。滥竽充数猥自枉屈。出师表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左传表谦敢、窃、忝、猥、伏私下地、伏在地上想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伏惟启阿母。孔雀东南飞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三国志注意:动词“请”和表敬副词“请”

20、的用法。作动词时表示“请求对方做”;作副词时表示“请允许我做”。如:“请京,使居之。”“欲与大叔,臣请事之。”前句是动词,后句是表敬副词。3助词音节助词有、其(词头);然、焉、如、乎(词尾)不译;的样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或师焉,或不焉。师说句首助词夫、盖、维、惟、唯表要发议论等,不译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答司马谏议书句中语气盖、也、与表停顿,不译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黄生借书说句末助词陈述语气:也、矣、焉、耳、已不译;罢了,了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疑问语气:乎、诸、与(欤)、邪(耶)夫、兮呢、吗而又何羡乎?赤壁赋感叹语气:哉、乎、也、夫、兮

21、呢、啊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语气助词“也”和“矣”的区别也表陈述语气,但二者分工明确。表对事物固定状态的肯定或确认。(表静态)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矣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断定事物的“已然”“将然”或“必然”。(表动态)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鸿门宴4.连词表并列与、及、暨/且、而、以/且且,载载和/又/又又/一边一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表承接而、则、因、乃、遂/而后/若夫于是、就、便/然后/至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表递进而、且并且、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表因果以、为、因、由、

22、缘/故、是故、是以、以故由于、因为/因此、所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表假设向、向使、使、而、即、若、必、今/即、纵、纵使、纵令、藉第令如果、假如/即使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山中留客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表转折而、然、则、然则、可却、可是、但是、但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虽然,犹有未树也。逍遥游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 5介词引出行动的工具、方法、凭借以、因 拿、凭借、依据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引出动作的对象于、与、因、为、乎 同、跟、给、替、对、对于

23、、向、通过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引出动作的原因于、以、为由于、因为业精于勤荒于嬉。劝学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于、乎、自、从、缘在、从、到、沿着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生乎吾前。师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以”“与”“因”在句中作介词与连词的辨别 以以名词(名词性短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充当句中唯一动词的状语或补语,为介词。以动词必以分人。曹刿论战以刀劈狼首。狼前面没有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为介词。动词(动词性短语)以动词(动词性短语)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为连词。与名词(名词性短语)与名词(名词性短

24、语)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无主次之分,即“与”前后之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互换,意义没有改变,即为连词。前一个“与”连接的“卿”和“子敬”是并列关系,故是连词;后一个“与”连接“卿与子敬”和“孤”,有主次之分,故是介词。可以互换,连词。不可互换,介词。因因名词(名词性短语)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成语)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因”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结构,为介词。因动词后因伐木,始见此山。雁荡山为连词。注意:“因”、“以”、“与”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如: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与

25、妻书是岁大旱,无野草,农以(之)告谌。段太尉逸事状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鸿门宴驴不胜怒,蹄之。虎因(之)喜,计之。黔之驴 6叹词唉、嘻唉、哎唉!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呜呼、嗟乎、噫吁嚱啊、哎呀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难 7.兼词诸1.用于句中,“之于”的合音,其中“之”为代词,“于”是介词。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穆公访诸蹇叔。崤之战2.用于句尾,“之乎”的合音。“之”为代词,“乎”是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左传盍“何不”的合音,其中“何”是疑问代词,“不

26、”为否定副词。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焉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在其中”“从这里”“在这件事上”。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青麻头伏焉。促织2.相当于“于何”,译作“在哪里”“从哪里”。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解析 C项,何:都是代词,作动词的前置宾语,可译为“什么”。A项,之:代词,他,指沛公;结构助词,的。B项,焉:语气助词,用在句末,不译;疑问代词,哪里。D项,其:代词,它的,指代“晋国”;副词,放在句首,表示推测。答案 C解析 D项,因:介词,趁着,趁此。A项,以:介词。凭借;因为。B项,于:介词。表处所,可译为“在”;表比较,可译为“比”

27、。C项,为:动词,是,叫做;介词,可译为“对”“向”。答案 D解析 D项,何: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这样”。A项,则:连词,表顺承关系,可译为“就”“那么”;副词,表示判断,是,就是。B项,乃: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竟然”“反而”。C项,且:连词,表示让步关系,尚且,还;副词,将要,快要。答案 D解析 B项,以:连词,都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又”“并且”。A项,且:副词,表示时间,将要,快要;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又”。C项,与:介词,表示施动者发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和”“

28、跟”等;连词,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表示并列,可译为“和”“跟”。两个“与”的区别在词性不同。区别一个词的词性是介词还是连词,可以调换其连接的名词的前后位置,调换后,意思不变的是连词,意思发生变化的则是介词。D项,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或译为“又”;表示修饰关系,不译。答案 B解析 A项,者:都是助词,用在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的人(东西、事情)”。B项,之: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作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乎: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D项,也: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用在句末,表

29、示判断语气。答案 A解析 兼词在古文中虽不多见,但在理解文句时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居心叵测”中的“叵”即为“不可”的意思。A项,这里的“诸”不是兼词,应为代词,众,各。“诸”用作兼词时是“之于”“之乎”的意思,如“投诸渤海之尾”“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B项,“耳”是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C项,“焉”是兼词,用在句子中相当于“于之”“于此”。D项,“盍”是兼词,相当于“何不”。答案 A阅卷现场采样阅卷点评A项,两个“为”都表示被动;B项,两个“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B两项其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所以选A或B项错。得0分规范答案增分指导D 考查虚词,一般

30、从两方面设题:一是意义,一是用法。“意义”就是该虚词翻译成什么,“用法”就是该虚词属于什么词性。在判断虚词意义和用法时,要懂得一些语法知识,明晓句间关系。A项的两个“为”都是表被动,介词。B项的两个“之”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项的两个“以”都是介词,可译为“用”。D项的前一个“其”,语气词,表希望语气;第二个“其”,代词,他(们)。解析 D项,两个“乃”都是连词,“于是”。A项,第一个“于”是介词,表示被动,“被”;第二个“于”是介词,“在”。B项,第一个“因”是连词,“于是”;第二个“因”是介词,“通过”。C项,第一个“与”是连词,“和”;第二个“与”是动词,“亲附、亲

31、近”。答案 D【参考译文】周文育字景德,是义兴阳羡人。(周文育)少年时父死家贫,原先住在新安寿昌县,本姓项,名叫猛奴。(周文育)十一岁时,能够在河里来来回回游几里远,能跳五六尺高,和很多孩子在一起游戏,没有人能够赶上他。义兴人周荟担任寿昌浦口戍主,见到(周文育)并认为他很出众,便召来同(他)交谈。周文育回答说:“母亲年老家境贫寒,哥哥姐姐都长大了,(我们家)为赋税劳役所困。”周荟(很)同情他,便随周文育到家里,向周文育的母亲请求让周文育做自己的儿子,而周母便(把他)给了周荟。等到周荟做官的任期满了,便带着周文育回到京城,(带他去)拜见太子詹事周舍,请(周舍)给(他)起个名字,周舍于是给(他)起名叫周文育,字景德。庐安兴死后,周文育和杜僧明攻打广州,被高祖击败,而高祖释放了他们,详情被记载在杜僧明传里。某天晚上,(周文育)住在客店里,有个商人要求和周文育博戏赌钱,周文育赢了商人,得到银子两千两。第二天(周文育)去辞别王劢,王劢问他什么原因,周文育便把卜卦及赢钱的事告诉了他,于是王劢就让他走了。高祖(当时)在高要,听说周文育回来了,非常高兴,派人去接他,给了(他)很多赏赐,(并把他)分配在军队任职。见Word版专项再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