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7492 上传时间:2025-11-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2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1了解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2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划分层次。目标达成:3积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字,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1、熟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昳丽( ) 窥镜( )孰与徐公美( ) 谤讥( )市朝( ) 间进()期年()朝服衣冠()2、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解释词语修八尺有余() 旦日()朝服衣冠() 私我也()王之蔽() 面刺()闻寡人之耳() 谤讥()【创境激趣】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

2、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自学导航】1、【写作背景】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

3、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合作探究】1全文分为几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内容2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如何进谏齐王的?【展示提升】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强化训练】1古今异义 (1)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义 今义 (2)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 今义 (3)明日徐公来 古义 今义 (4)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2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孰:吴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美: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归纳总结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