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群及其动态 群落及其演替1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A B C D【答案】A【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处形成三角洲的过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入海口的海水环境,最先形成的群落应是以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随着河水(淡水)的不断冲刷,此处环境中水中的盐浓度会逐渐下降,植物群落便逐渐演替为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由于河水中带有泥沙,三角洲处的陆地面积也会有
2、一定的增大,因此会逐渐演替为草甸植物群落,则演替顺序为,A正确。2(多选)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藏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答案】AB【解析】在利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3、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A错误;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错误;由题干信息“无瓣海桑幼苗在隐蔽环境中成活率低。”可知逐渐被本地植物代替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没有天敌抑制其快速繁殖,导致本地物种缺乏资源而灭绝,D正确。1有关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一条河流里的全部鱼为一个种群C种群水平的研究集中于种群的结构状态D种群由个体组成,因此种群的特征就是个体的特征2有关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某种昆
4、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能采用样方法B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估算D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特征3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在K时增长最快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C环境容纳量不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如图所示三种类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年龄结构又称为年龄组成 B年龄结构不会影响种群增长率C类型A的种群数量将会越来越小 D类型C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5下列关于种
5、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记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C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D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6(多选)贻贝通常固着在海滩区域的礁石上生活,而海星通常居住在更靠下的水域中,涨潮时能进入贻贝的居住区域。生态学家研究海星对贻贝分布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调查贻贝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B除去海星会导致贻贝的分布区域变小C海星是入侵物种,比贻贝更加适应环境D海星可能通过捕食作用影响贻贝的分布
6、7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增加人口数量B种群呈“S”形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形增长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D稳定型种群的数量不可能突破K值8下图甲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物种,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乙表示图甲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错误的是()A两个物种间存在着生态位部分的重叠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类型日趋没落C环境资源短缺时,可能会使两个物种间的竞争加剧D两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9下列群落中,其植物
7、能通过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的是()A荒漠 B苔原 C草原 D森林10下列与群落结构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物种组成的季节变化较明显,昼夜变化不明显B森林群落中,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动C水生群落中,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D从水平方向看,陆地群落中的植被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11下列有关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A标记重捕法或样方法适于调查蚯蚓B调查时间和取样深度影响调查结果C目测估计法适于统计种群个体大数量少的群落D通常应尽量在潮湿处取样以满足各种调查目的12(多选)在一个矿区废弃地的治理过程中,甲地移栽
8、草本植物和灌木,乙地未进行移栽,一年后两地的情况如下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地区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甲862713919.8乙392811.9A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属于初生演替B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甲、乙两地的无机环境保持不变C甲地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结果D甲地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13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型,且种群数量为时_,种群
9、增长最快。(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14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都有着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1)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其K值就会变小。这是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给大熊猫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2)对家鼠等有害
10、动物的控制,可以采取器械捕杀、药物捕杀和引入等措施。这些措施均能引起种群的升高,但防治效果有时并不理想。其原因可能是种群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如果防治措施停止,种群又会快速增长。此时,应该考虑采取能够降低的新措施。(3)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1【答案】A【解析】一条河流里的全部鱼不止有一个物种,因此有多个种群。种群水平的研究集中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种群具有许多个体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等。2【答案】
11、C【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需要估算,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方法是样方法。3【答案】D【解析】在实际环境中,种群的增长呈逻辑斯谛增长,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A 项错误;同一群落内,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B项错误;环境容纳量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C项错误;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故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D 项正确。4【答案】A【解析】类型A的种群年龄结构是增长型,种群数量将会越来越大。5【答案】D【解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最好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但所计算的数值为
12、估算值,A错误;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也应如实记录,不应舍弃,B错误;若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长,标记个体可能会死亡,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C错误;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以保证重捕时被标记个体与不被标记的个体被捕获的几率相同,D正确。故选D。6【答案】ABC【解析】贻贝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贻贝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A错误;据图分析,除去海星,则贻贝的分布区下限下降,贻贝的分布区域变大,B错误;贻贝通常固着在海滩区域的礁石上生活,而海星通常居住在更靠下的水域
13、中,涨潮时能进入贻贝的居住区域,说明海星比贻贝更加适应环境,但海星不是外来物种,C错误;海星通常居住在更靠下的水域中,涨潮时能进入贻贝的居住区域,使得贻贝的分布区下限上升,说明海星可能通过捕食作用影响贻贝的分布,D正确。7【答案】C【解析】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A错误;种群呈“S”形增长过程中,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在达到K值之前的增长不是“J”型增长,B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因为在时间上已形成前后自身对照,C正确;稳定型种群的数量,在小幅度的范围内,围绕K值上下波动,所以稳定型种群的数量可能突破K值,D
14、错误。8【答案】B【解析】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发生部分重叠,同时又都占用一部分无竞争的生态位空间,因此二者可以实现共存,经过自然选择两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生态位重叠的部分减少,竞争减弱。9【答案】A【解析】荒漠群落每年降雨量不足150mm,水分蒸发量是降水量的750倍,沙漠中的优势植物的间隔和根系分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苔原的气候严寒,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只有那些能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存活;草原的气候特征是每年的降雨量在250800mm;北半球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北方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热带雨林,森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竞争最激烈;故A选项符合题意,B、
15、C、D选项错误。10【答案】A【解析】群落的物种组成随季节、气候的变化可出现差异,说明群落的物种组成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A错误;森林群落中,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动,B正确;水生群落的分解者主要集中在底泥层,水生群落中,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C正确;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从水平方向看,陆地群落中的植被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D正确。故选A。11【答案】B【解析】蚯蚓的在土壤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不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A错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土壤深度分布的土壤小动
16、物种类和数量是有差别的,所以调查时间和取样深度会影响调查结果,B正确;目测估计法适于统计种群类别个数少,但单个种群数量多的群落,C错误;根据调查的目的不同,所选取的土壤地方和深度、以及时间可能不同,D错误。12【答案】ABD【解析】甲和乙发生的演替均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甲和乙地的无机环境会发生改变,B错误;甲地和乙地的区别在于甲地移栽草本植物和灌木,故小型土壤动物增多是移栽植物的结果,C正确;甲的的群落演替慢慢的会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会一直加剧,D错误。故选C。13【答案】(1)S a/2 (2)减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解析】(1)J型曲线中种群数
17、量呈指数增长,没有峰值。S形曲线中,由于环境阻力(培养液有限、试管体积有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不变,该单细胞菌数量达到a不变,即为K值,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形,种群数量为K/2即a/2时,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2)若把上述单细胞菌接种到含5mL培养基的试管中,由于培养液减少,营养物质减少,故该菌的K值会出现下降。若该菌的接种量增大一倍,则会较快达到K值,但由于培养液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故K值不变。14【答案】(1)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2)天敌死亡率环境容纳量(3)K/2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增长最快)【解析】(
18、1)不论哪种生物的种群,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就会变小。这是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大熊猫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2)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采取器械捕杀、药物捕杀、引入天敌等措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3)根据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种群数量在K/2水平上,种群增长率最高,故此,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