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大自然的语言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并读准它们。差异( ) 差遣( ) 差劲( )参差( )连翘( )翘起( ) 观测( )玄妙观( )2.根据下面各句话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词语。消失了声音,藏起了形迹( )不情愿又没有办法( )难做的事情居然能做到,值得宝贵( )衰败的野草无边无际与天空相连( )3.填空。这篇课文把无比丰富的 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从具体、生动的 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 的 、 和 。二、阅读(考试链接) (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
2、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2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 :翩然 : 次第:3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4去掉“温
3、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5本段主要表达方式是 ,这样写好在哪里? 6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 7、根据语境,续写句子。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冰雪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归雁中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8从整体把握的角度看,选文第1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应该是从开头到第 句。从结构上看,这两层是 关系。9.本段描写自然现象的顺序是 。10.本段描写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是为了说明什么?(二)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1、根据第1自然段回答:(1)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和 和 (2)用“
4、|”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3)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4)本段说明的内容是: (5)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7)这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传语”、“暗示”、“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在修辞手法和内容上与 保持了一致。2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物候学就是 的科学。3、找出分别采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
5、法的句子。4.第3自然段的内容是写 (答案不超过12个字)。5请联系你所观察到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物候现象的例子(用一、二句话表述),或举出一个含有物候学道理的谚语。6请根据你所了解的物候知识,模仿“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的修辞特点,完成下面两个句子腊梅开了, 枫叶红了, (三)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2写出一段的中心句。3这几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怎样用文中的知识来理解这首诗? 5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那么大连的春天一定
6、比北京来得早,对吗?为什么?6在第段中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举例说明。7第段中“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 8选文中第段加点的“这个道理”是指什么道理?10“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天。但是到晓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旱l天”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一、1. 2.销声匿迹 无可奈何 难能可贵 衰草连天3.物候现象 物候景象 物候现象 特征 成因 意义二、(一)BAC2、销声匿迹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翩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一个接一个3、A 4、 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5、描写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
7、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6、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7、略 8、 分总9.时间顺序10.说明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二)1、(1)荣枯 去来 (2)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 (3)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4)以实例说明什么
8、是大自然的语言。 (5)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A、紧扣“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句B、前两种是植物后一个是动物C、按季节顺序举例(6)逻辑顺序 (7)“大自然的语言”或“语言”。2、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3、略4、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5、如“月晕午时风”“山雨欲来风满楼”“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轰隆西虹雨”等。6蜡梅开了,就好像昭告示人:风雪载途的寒冬已到来到;枫叶红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现在正是硕果累累的金秋。(三)1纬度、经度、高下、古今2各段的首句3从主要到次要,从空间到时间。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有所不同。4受高下差异的影响,因为植物的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大。 5不对。因为凡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6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7“前者”指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后者”指1921年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8 9秋冬之际,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10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