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状元之路》2017年春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63398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状元之路》2017年春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状元之路》2017年春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状元之路》2017年春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状元之路》2017年春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状元之路》2017年春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状元之路》2017年春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状元之路》2017年春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状元之路》2017年春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状元之路》2017年春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状元之路》2017年春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状元之路》2017年春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状元之路》2017年春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状元之路》2017年春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测试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3烟台高二检测)导致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C各国都推行变法D赋税制度的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属于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最根本因素应是生产力的发展,所以选A。答案:A2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新兴地主武装夺权,奴隶制崩溃D

2、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解析:B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C项的叙述是错误的,春秋时期的战争是诸侯国之间的互相进攻,而不是新兴地主的武装夺权;D项叙述与材料中反映的现象不符。答案:A3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度在战国时期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因而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B、C、D三项都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具体表现。答案:A4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对社会发展共

3、同的直接作用是()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C逐步确立起新兴的封建制度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含义及其影响。答案:B5(2013长春高一检测)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A、B、C三项不涉及人际关系,D项加剧了人们交际关系的紧张,导致“薄恩礼,好生分”。答案:D6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

4、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解析:此题属于材料选择题。由荀子的所见可知,“非幸也,数也”的意思为不是幸运的、偶然的,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答案:C7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军功定尊卑,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中央集权建立起来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晋爵的机会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无论贵族、地主、农民,只要有军功,均可以封官晋爵。奖励军功与加强中央集

5、权关系不大。所以只有正确。答案:A8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材料中的“本业”的含义,题干中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的措施,而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就是“以农求富,富国强兵”。答案:B9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派人称贺。秦国得到这种礼遇,最有可能是因为()A周天子与秦国关系密切B各诸侯国希望与秦国结亲C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富兵强D周天子及各国有求于秦孝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6、。实力决定各国间的关系。秦国从被歧视到受到优待正是由于商鞅变法使其国富兵强,实力大增,令人不可小视。答案:C10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废井田,开阡陌”本质的是()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的崩溃解析:“废井田”意即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土地制度井田制,废除了井田制也就废除了奴隶制经济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所以本质上讲就是奴隶制经济的崩溃。答案:D11春秋与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改革的内容 B改革的方式C改革的性质 D改革的结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首先要理解

7、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春秋时期的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战国时期的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两者在内容、方式、结果上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所以不同之处主要是改革的性质。答案:C12下列有关商鞅变法对社会习俗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禁止父子与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一户中有两个儿子到分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说法属于政治方面的举措,不属于社会习俗的改革措施。答案:B13战国策秦策一中记载:“(公元前38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

8、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人”反对商鞅,诋毁其法,这符合商鞅变法触及旧贵族利益,遭到他们反对的史实。B、C、D三项都是改革的受益者,不可能反对变法。答案:A14“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统一六国前的秦国,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秦人素来剽悍B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C秦国士兵过于霸道D变法使

9、秦国军事强大解析:秦国本是弱国,经商鞅变法后,加强军事方面的改革,增强了军事力量。答案:D15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其中主要的体现是()“为田开阡陌封疆”重农抑商法律严酷剥削严重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题意强调的是商鞅治理秦国不重视百姓,不以百姓利益为重,重视农业,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百姓利益,是商鞅变法的局限性,体现了对百姓的压迫。答案:B16商鞅变法过程中,守旧贵族唆使太子故意触犯法禁。商鞅对太子不好动刑,就严惩了太子的老师和一些违法的旧贵族,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中奉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B商鞅敢于同守旧势力进行

10、斗争C商鞅变法狠狠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气焰D改革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解析:面对太子犯法“商鞅对太子不好动刑”,反而严惩太子的老师和一些违法的旧贵族,说明了在法律面前并非是人人平等。答案:A17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这个故事主要说明()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解析:废井田,开阡陌促进了封建土地制度的建立。应选C。答案:C18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的是()A连坐法 B重农抑商C废井田,开阡陌 D建立县制解析:根据商鞅颁布的法

11、令,店主必须验明住店人的身份,否则就要受罚。而商鞅是不敢暴露身份的。其他选项与此无关。答案:B19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A移风易俗B富国强兵C推行县制,国君掌握任免权D重农抑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A项是社会风尚习俗方面的措施,对中央集权影响小;B项是变法的目的;D项是经济措施,与题意不符;C项中国君掌握任免权明显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C20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只有改革才能求发展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就会一帆风顺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风险A BC D解析:改革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政治活动,必然遭受旧势力和传统习惯的反对和阻挠,

12、即使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或变法运动,其进程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C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3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5分,第24题16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战国策秦策三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汉书食货志材料四自秦孝公用商鞅

13、计,乃隳(毁)经界,立阡陌。虽获一时之利,而兼并逾僭兴矣。通典食货一请回答:(1)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5分)(2)根据材料评价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8分)答案:(1)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2)积极作用:促进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增强了国力,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并为秦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消极作用:造成土地兼并现象,使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变法规定,“编民为什伍”,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又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他认为“行

14、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则重者无从至矣”。即对轻罪严厉处罚可以杜绝犯重罪。材料二“燔诗书而明法令”。认为“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必至贫弱”。还把“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说成了“六虱”,反对根据这六种情况授予官职。材料三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及游手好闲致贫者,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请回答:(1)材料一中面向基层的统治措施及原则分别是什么?(2分)(2)如何认识材料二中措施的影响?(8分)(3)材料三对社会经济有哪些影响?(2分)(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商鞅变法是怎样证明这种观点的正确性的?(4分)答案:(

15、1)措施:建立什伍制,实施连坐法。原则:轻罪重罚。(2)积极方面:实行法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增强秦国军队的战斗力。消极方面:思想文化专制毁坏了传统文化,专制独裁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3)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但对商业发展的抑制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4)商鞅变法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兴地主的统治,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并为国家的统一打下了基础。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梭伦在改革前的辩论图二商鞅舌战图材料二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

16、解放!材料三废井田,开阡陌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梭伦改革、商鞅变法的什么内容?(4分)(3)你认为材料一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3分)(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以上改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共同因素有哪些?(4分)答案:(1)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改革;新兴地主阶级改革。(2)内容:梭伦的“解负令”、商鞅废除井田制。(3)共同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态度: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4)共同因素: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者敢于冲破阻

17、力的坚定决心;有坚强的后盾;采取正确的策略。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人们所追

18、求的目的本身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6分)(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10分)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相关知识。第(1)问据材料概括商鞅与梭伦的经济指导思想即可。第(2)问,第一问其危害由“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概括出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不能实现富国强兵;第二问,据材料二可得出,梭伦改革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发展奠定基础。答案:(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