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训练:3-2-6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63059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训练:3-2-6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版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训练:3-2-6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版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训练:3-2-6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版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训练:3-2-6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版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训练:3-2-6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2版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训练:3-2-6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2-6课时作业(满分:45分建议用时:45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鲁东门观刈蒲李白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注,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注】 龙须:龙须草,茎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寒事”“初霜”点明深秋的时令特点,交代了“刈渚蒲”农事活动的背景。B“挥镰”“拂水”两句用比喻描写劳动场景,富有诗意,意在表现劳动之美。C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侧面表现蒲草珍贵。D本诗前面部分叙写场景,后面部分托物言志,脉络清晰,情

2、感抒发含蓄委婉。【解析】 C项,“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错误,从诗中来看,“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七、八两句是写席子可以给人带来享受,而非写农人享受清夜的欢娱。故选C项。【答案】 C2诗人为什么说“此草最可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的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分析“此草最可珍”的原因一是分析“蒲草”的实用价值,二是挖掘“蒲草”内在的品行。【答案】 编织的席子实用舒适,不比龙须草编织的席子差;具有不染尘的特点;借物喻人,表达对才高品洁之人的赞美。【白话诗

3、歌】 鲁国的秋天来得早,初霜时便开始割蒲。挥镰就好像转动弯月,掠过水面生起串串连珠。蒲草最可珍贵,何必看重那龙须草?织成草席铺上玉床,清静的夜晚躺在上面多么欢娱。罗衣能够再次拂扫,不必担心会落上尘土。二、(2020日照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9分)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辙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注】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到陕西赴任,途经渑池。苏辙送别他到郑州,返回京城写了这首诗。苏辙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后因考中进士未到任。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4、A诗人和兄长在郑原相携话别,“怕”字写出了对前路艰难的担忧。B兄弟二人曾留宿渑池,在僧房墙壁上共同题诗,留下了美好回忆。C诗人独自踏上旅途,兴味索然,前路迷茫,只有骓马嘶鸣相伴。D本诗以“怀”统领全篇,既追怀过往,又思念兄长,感情真挚动人。【解析】 诗人遥想兄长踏上旅途,不是自己。【答案】 C4颔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 实写送别归来作者骑马行于大梁田间;虚写兄长已渡过崤西古道;表达了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对兄长的惦念。(意思答对即可)【白话诗歌】 同行兄弟在郑地原野上话别,共同担心前路艰难。骑马回头还在大梁田间巡行,想来远行家兄已经翻过崤

5、西古道。曾经做过渑池主簿百姓知否?还和父兄歇宿僧房共题壁诗。遥想兄台独行一定旅途寂寞,前路迷茫只能听到骓马嘶鸣。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9分)田家元日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的首联通过写北斗的转动显示时间的推移,节序的更替,暗中扣题中的“元日”。B颔联写诗人想勉强进入仕途,就算现在没有官职也忧心农事。表达了诗人对农事仍然重视、关心。C颈联通过写白天诗人和农父一起扶犁耕作,傍晚诗人荷锄伴牧童一道返回村庄的田园生活,展示了一幅田园牧歌图。D全诗体现了孟

6、浩然诗歌“冲淡灵动,清新自然”的风格,语言色彩清淡。【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B项,错在“写诗人想勉强进入仕途”这个地方,这是对“强仕”的误读。其实“强仕”是四十岁的意思,亦作“彊仕”。四十岁的代称。出自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答案】 B6本诗与陶渊明饮酒其五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情感态度和比较阅读的能力。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然后比较与陶渊明饮酒其五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答案】 同:都表达了回归田园后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7、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两首诗都通过一些典型的田园意象来表达情感。异:陶诗表达了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超然闲适,认为辞官归隐才能真正体现人生乐趣。“心远”二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忘言”都是因为“心远”。孟诗暗含作者隐居躬耕的不甘、壮志难酬的无奈。“我年已强仕”“无禄”写诗人已进入四十岁的壮年时期,本应出仕,施展抱负,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职。表现了诗人仕途的际遇。【白话诗歌】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四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78题。(9分)渡白沟刘因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注】 白沟: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以之为国界。刘因:元初诗人,一直以南宋为故国。知名:抗元名士。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了季节、地点和羁旅行程,渲染出秋日北国的苍凉肃杀的氛围。B颔联紧扣所见燕赵辽金故地的山河风物,寄寓内心深沉慨叹,含蓄幽远。C颈联写诗人独立于古城之上,但见白沟落日秋风、黄云秋雁,百感交集。D全诗情景交融,意境高远,呈现悲壮之美,颇有杜甫诗歌沉郁雄浑之风。【解析】 本题考

9、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 C项,“颈联写诗人独立于古城之上,但见白沟落日秋风、黄云秋雁,百感交集”赏析有误。从全诗看,本诗写的是诗人由蓟门返乡,只身单骑于寒秋中渡过白沟的情景,颈联写眼前之景,写到了黄云滚滚弥漫天空,笼罩着古代边戍之地,孤零零的城堡、落日残照、西风萧索、孤雁南飞这些景物,表现了无限的孤独惆怅。但联系题目看,这些景都是诗人渡白沟河见到的,并不是独立于古城之上的所见。选项认为“独立于古城之上,但见”是曲解文意。 【答案】 C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愁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赏析诗歌情感,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

10、重点句子,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案】 触景悲秋之愁。诗人看到蓟门飞霜、落日秋雁,生发了悲秋之愁。羁旅独行之愁。诗人单人匹马,冒着寒冷渡过宋辽分野的白沟河。怀念故国之愁。眼前已是异域他乡的风景,由辽金故地想到了宋朝的灭亡。知音难觅之愁。四海之内的抗元名士,本是自己的知己,却已半数亡故,自己也不知道将要投奔何处。【白话诗歌】 蓟门正值寒冷的落霜季节,秋水长天都染上一缕愁色;我由此返乡,单人匹马冒着寒冷渡过白沟。 战国时燕、赵疆域以此为边界;宋代与辽金对峙时,这里又是中原与辽金在风俗文化方面的分水岭。 黄云滚滚弥漫天空,笼罩着古代戍边的孤城;只有落日残照下萧索的西风和南飞的孤

11、城。 天下坚持抗元斗争的杰出人物多已离去;我孑然一身,飘零天涯,纵然满怀幽思忠愤,亦无处倾诉。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910题。(9分)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古风 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淅,绿艳恐林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注】 感遇十二首系张九龄遭谗被贬谪后所作。古风大约作于李白应诏入长安的第二年秋天,此时由于高力士等人的挑拨污蔑,唐玄宗开始疏远李白,从而使李白渐渐感受到冷遇的凄凉。9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诗首联对偶整齐,互

12、文见义,描写了兰桂勃发、清雅的风姿。B张诗“谁知”一词隐晦地点出“林栖者”是少人知晓的隐居山林的名士。C李诗尾联写了兰花需借助清风,才能将淡雅的清香传给知音。D两首诗语言质朴无华,用词贴切自然;诗意温雅深邃,耐人寻味。【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隐晦地点出”错误,应是直接点出。【答案】 B10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 张诗写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洁身自好,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分。诗人借物起兴,自比兰桂,表达了不慕求

13、虚荣、不阿谀权贵、不求人知的品质以及孤芳自赏、洁身自好、坚贞清高的气节,展现了恬淡从容、超脱物外的胸襟。李诗借兰花生于幽园而被荒草埋没、无人欣赏的处境,表达了对自己空有才华和抱负却无人赏识的忧叹。【白话诗歌】 感遇十二首(其一):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古风: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关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伤。秋霜雨雪打着翠叶红花,兰的生命怕是就要结束了!若无清风来吹拂,兰又能为谁而香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