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课课练(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5950 上传时间:2025-11-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课课练(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课课练(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课课练(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1.综合性学习。“墨香书法展示”是教育部开展的“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之一。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走进墨香书法”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材料一】汉字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它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材料二】汉字书法以“文房四宝”为工具书写情感,是书法家一生学识、人品的反映。颜真卿作品的“庄严正直之美”、苏东坡书法的“清涵飘逸之美”和毛泽东书作的“大气磅礴之美”都是例证。【材料三】 颜真卿楷书 王羲之行书 张旭草书(1)请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如果让你来策划这次

2、活动,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两例。项目一: 项目二: (3)为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七年级(1)班班长代表班级向校图管借了27本字帖,供大家练习书法,请你帮助班长改正借条中的两处错误。借 条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练习书法,特借字帖27本供大家使用。此据。借书人:七(1)班班长2021年10月15日 2.综合性学习。某中学七(1)班近期将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班上将举行一次“我们该读什么书”的专题讨论会,就作家毕淑敏和汪曾祺的不同阅读观展开辩论,请你写出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并简述理由。毕淑敏: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研磨了无

3、数次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家享乐。汪曾祺: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什么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 (2)下面是两位同学写的读书感受,请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仿照例句,表达出你的读书感受。示例一: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示例二:读书如登山,山登得越高,景象就看得远;书读得多,眼界就开阔。 3.综合性学习。明德中学决定开展一次语文活动,主题为“少年正是读书时”。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1)标语栏为宣传阅读的重要性,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阅读,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故事会古时很多名人的读书

4、故事流传至今,广为传颂。请选出下面的读书故事与人物不相符的一项( )A.韦编三绝孔子 B.囊萤映雪车胤、孙康C.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D.凿壁偷光张衡(3)辩论台下面是“网上阅读辩论会”的正方辩词,请你写出反方辩词。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东西,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我方相信,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反方: 参考答案1.(1)汉字书法是富有美感的艺术;汉字书法是书法家一生学识、人品的反映;汉字书法字体多样,汉字书法字体风格各异。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材料。通读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材料一主要讲汉字是一种

5、富有美感的艺术;材料二主要讲不同学识人品的书法家的字体有各自的特色;材料三列举了楷书、行书、草书书法作品,从中可以发现不同字体的不同特色。据此概括主要内容即可。(2)示例:名家书法欣赏书法竞赛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策划活动的能力。此次活动的主题为“走进墨香书法”,活动项目必须与书法相关,可以是欣赏书法作品、竞猜书法字体、开展书法讲座、举办书法展等。(3)正文应写清楚“向校图书馆”借字帖;字帖数量要大写,即贰拾柒本。 【解析】此题考查应用文的内容及格式,借条指借用别人的钱或物品时所立的字据。借条应包括向谁借、借的什么物品、所借物品的数量、借物人的姓名及日期等,尤其需注意在写数量的时候要用大写数字

6、。此题中的借条没有写明向谁借,数量也没有大写,要改正过来。2.(1)示例一:认同毕淑敏的阅读观,因为阅读名著能提升素养,启发我们对人生和世界有深入的思考。示例二:认同汪曾祺的阅读观,因为阅读杂书可以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丰富知识,广泛认识世界。(2)示例:读书如品茶,心如止水,才能品出清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内容合理即可)3.(1)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 【解析】在拟写标语的时候要注意主题突出,字数简洁,活用修辞。作答时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标语要具有宣传鼓动作用。(2)D 【解析】凿壁偷光匡衡。(3)“网上阅读”弊大于利。网上信息良莠不齐,我们中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网上阅读不方便及时画出重要语句,不能及时写自己的随感,不利于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 【解析】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观点作答,注意语句要通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