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56844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1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 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 pH 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

2、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 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 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B. 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 机体初次

3、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答案】B【解析】人体产生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的免疫防卫功能过强导致,因此选项A错;浆细胞只能够产生和分泌抗体,不能分泌淋巴因子,因此选项C错;自身免疫反应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将机体自身的组织细胞、器官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此处的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所引起的,所以选项D错;过敏反应属于再次免疫,能够记忆和识别特定的过敏原,再次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反应,所以B选项正确。【考点定位】过敏反应机理及特点以及特异免疫的有关知识。3. 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4、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 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 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 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能代代遗传,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故A正确,D表述错误;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应属特异性免疫,B错误;记忆细胞也只有特异性免疫中才会产生,C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意在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属基础题。4. 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

5、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 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 关闭突触后膜的Na+ 离子通道C. 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 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答案】C【解析】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流动性没有消失,故A错误;突触后膜仍能产生兴奋,故钠离子通道没有关闭,B错误;中毒后,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仍然留在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结合,那么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故C正确;有机磷农药没有作用于突触前膜,故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

6、,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5.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成分/(mmo1L-1)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1014025103525-47A. 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 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C. 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 若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答案】B【解析】【分析】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7、的关系:【详解】A、是细胞外液,中蛋白质含量比高,所以是血浆,是组织液,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越高,血浆渗透压越高,反之则相反,A正确;B、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所以属于细胞内液,而不是淋巴,B错误;C、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所以,属于细胞内液,C正确;D、是组织液,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因此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出现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B。6. 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

8、、fC. 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长D. 物质是免疫球蛋白,可特异性结合抗原【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T细胞)、c(B细胞)、d(效应T细胞)、e(记忆T细胞)、g(记忆B细胞);a(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f(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HIV侵入人体主要破坏T细胞,降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尤其是细胞免疫。【详解】A、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错误;B、细胞a是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细胞f是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因此,图中能特异性别抗原的有b、c、

9、d、e、g,B错误;C、抗原刺激后,T细胞和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C错误;D、物质是抗体,一种免疫球蛋白,能特异性结合抗原,D正确。故选D7. 如下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B. 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C. 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 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由于尖端被玻璃片隔开,单侧光无法使生长素跨过尖端横向运输到背光

10、侧,故尖端两侧生长素向下运输分布均匀,直立生长;b单侧光使生长素跨过尖端横向运输到背光侧,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块向下运输,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故b向光弯曲生长;c含生长素琼脂块放在单侧光一侧,生长素集中向下运输分布在向光侧,向光侧生长快,故背光弯曲生长。图d中固定植株,旋转纸盒,植株尖端受光均匀,直立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详解】A、a 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故a直立生长,A错误;B、图b中生长素能透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使b向光弯曲生长;图c中由于胚芽鞘没有尖端,对光不产生反应,c向右侧弯曲生长,B错误;

11、C、图d中固定植株,旋转纸盒,植株尖端受光均匀,直立生长,C错误;D、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D正确。故选D。8. 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B. 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C.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D. 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答案】D【解析】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如茎尖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抑制侧芽生长。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可对同一细胞起作用。D项错: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

12、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知识,属基础题。9. 下图1为一株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2为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枝条后生根的情况(其中浓度为0的是对照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1中的幼苗根尖极性运输方向从分生区到伸长区B. 图1中的根尖、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因横向运输导致其在根尖、茎尖的两侧分布不均匀C. 图2所示实验的对照组表明扦插枝条生根不受植物激素的作用D. 图2所示实验的结果表明生长素类似物在促进枝条生根方面表现为两重性【答案】C【解析】【分析】1、生长素的产生、分布

13、和运输:(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2)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3)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详解】A、极性运输指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图1中的幼苗根尖从分生区到伸长区属于极性运输方向,A正确;B、图1中的根尖、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因横向运输导致其在根尖、茎尖的两侧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弯曲生长,B正确;C、图2所示实验的对照组,扦插枝条也能生根,是自身内源激

14、素的作用,不能说明扦插枝条生根不受植物激素的作用,C错误;D、图2所示实验生长素浓度为16/ppm的生根量小于对照组,说明该浓度抑制根的生长,生长素浓度为412/ppm范围内促进生根,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正确。故选C。10. 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 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 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D. 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

15、内褐飞虱的种群密度会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越复杂,信息交流越频繁,生态系统就越稳定,A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防治稻田害虫,可以改变能量的流动方向,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精耕稻田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慢且始终为稻田;弃耕稻田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较快,且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能演替到森林阶段,C正确。卷叶螟的数量减少,拟水狼蛛摄食褐飞虱增多,褐飞虱的种群密度将下降,D正确。故选B。11. 下列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如某年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 862个孩子,则该年的出生率为1.862B. 某种群某时间段内死亡率

16、增大,则种群密度必定减小C. 影响人口出生率和其他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差别较大D. 农忙时期,导致某大城市人口数量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答案】C【解析】如某年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 862个孩子,则该年的出生率为1.862%,A错误。某种群某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大,如果出生率也增大很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减小,B错误。影响人口出生率还有社会因素,如国家政策的影响,所以和其他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差别较大,C正确。农忙时期,导致某大城市人口数量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迁出率大于迁入率,D错误。点睛: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

17、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12.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 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 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 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森林阶段群落结构比灌木阶段复杂,所以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复杂,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森林阶段叶面积指数比灌木阶段

18、大,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所以答案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13. 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对稳定状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点时某种因素的改变使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下列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A. 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B. 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C. 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D. 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曲线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详解】A、由图可知K值的升高(K1变为K2)是因为提供了较好条件,如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

19、A错误;B、如果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则种内斗争会加剧,数量会维持在K值,甚至有所降低,B正确;C、若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有可能更适合该种群的生存,C错误;D、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获得比原来更多的能量),种群数量更大,D错误。故选B。14. 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强度的干扰和解除干扰后稳定性的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变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B. 乙的恢复力稳定性强C. a、b点生态系统丧失了抵抗力稳定性D. 甲曲线的最低点时只有恢复力稳定性【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种,图中显示甲、乙两个生态系

20、统受到相同强度的干扰和解除干扰后稳定性的变化情况。【详解】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即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A正确。图中解除干扰后,甲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乙不能,因此甲的恢复力稳定性强,B错误。受到干扰后甲、乙生态系统在a、b点仍然具有抵抗力稳定性,不会失去,C错误。生态系统在任何时期都是既有抵抗力稳定性,也有恢复力稳定性,D错误。15. 对图所示的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B. 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只有昆虫,次级消费者只有鸟C. 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

21、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提供的能量为50AD. 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类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必有Mm1m2【答案】D【解析】【分析】一种生物在食物网的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图中有两条食物链,鸟占据第二、第三两个营养级。能量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营养级从草开始算,昆虫是第二营养级,鸟占据第二、第三两个营养级,A错误。在植物鸟这条食物链中鸟是初级消费者,在植物昆虫鸟这条食物链中鸟是次级消费者,B错误。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提供的能量=1/2A10%+1/2A10%1

22、0%=55A,C错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M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此食物链中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因此当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类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必有Mm1m2,D正确。【点睛】有关能量流动的计算:已知高营养级计算低营养级,要从后往前算,用除法,按着不同食物链分别除以能量传递效率;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用乘法,按着食物链分别乘以能量传递效率。16. 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以此作为对该地区环境稳定与否的评价指标之一。在某时间段内,得到下图所示的增长变化()曲线 注: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下列据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在第1年至第

23、3年期间种群呈“J”型增长B. 在第4年初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C. 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 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答案】B【解析】【分析】是增长倍数,在曲线中,第1年至第3年期间,不变=1,说明种群数量不变,第4年到第5年的中期,1,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从第5年中期到第6年b+c+e,D错误。故选ABC。三、非选择题36. 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下图表示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请回答相关问题:(1)在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在此反射弧中,神经纤维的某部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时,膜内的电位

24、变化为_。(2)松果体细胞的作用是将_转变为激素信号,从而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紧密联系起来。褪黑素由松果体细胞产生,能对身体不同部位的靶器官如下丘脑、垂体、睾丸等起作用的原因是_。(3)若证明褪黑素对睾丸分泌雄激素具有促进作用,实验设计思路是:取发育状况相同的雄性成年小鼠20只,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切除松果体细胞,注射适量的褪黑素,乙组切除松果体细胞,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每天定时测量血液中雄激素含量。此实验过程_(能/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答案】 (1). 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相连的松果体 (2).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3). 神经系统活动的电信

25、号 (4). 褪黑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并能与下丘脑、垂体和性腺等靶器官的受体结合 (5). 不能 (6). 不能排除下丘脑和垂体对睾丸分泌性激素的影响【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经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再经传出神经传导到效应器,松果体细胞作为效应器;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睾丸,并且雄性激素分泌的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详解】(1)效应器的概念是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故在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相连的松果体

26、。在此反射弧中,神经元的某部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时,膜内的电位变化为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2)根据以上分析,松果体细胞作为效应器,将神经系统活动的电信号,转变为激素信号,即分泌了褪黑素,从而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紧密联系起来。褪黑素由松果体产生后,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并能与下丘脑、垂体和性腺等靶器官的受体结合,所以可以对身体不同部位的靶器官如下丘脑、垂体、睾丸等起作用。(3)“证明褪黑素对睾丸分泌雄激素具有促进作用”的实验中,自变量为褪黑素的有无,因变量为雄性激素的分泌量,从图中可知雄性激素的分泌受褪黑素和下丘脑与垂体的双重影响,故此实验过程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不能排除下丘脑和垂

27、体对睾丸分泌性激素的影响。【点睛】神经调节转变成激素调节是本试题中的重要信息,以读懂题目中的图文信息为前提,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关键。37.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j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_,气体X是_。碳在生物之间以_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_(填字母)。(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某些个体的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价值。(4)若进

28、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kJ,图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kJ。【答案】 (1).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2). CO2 (3). 含碳有机物 (4). b、c、d、e、f (5).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 直接 (7). 次生演替 (8). 4%m【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大气中气体X被A吸收,可判断A是生产者,A指向B,B指向C,所以B是第二营养级,C是第三营养级。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向下传递时,传递效率为10%20%,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碳

29、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b、c、d、e、f,据此解答。【详解】(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气体X是CO2,CO2通过a过程进入生物群落,a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碳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b、c、d、e、f。(2)图中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4)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群落的演替方式是次生演替。要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按传递效率为20%计算,生产者所固定的

30、太阳能总量为mkJ,那么C所获得能量为20%20%m=4%mkJ。【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38. 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 标记 IAA和 ABA 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中 AB 为茎尖切段,琼脂块和于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_ (填序号);琼脂块和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 ABA 在茎尖的运输 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 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

31、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和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2)若图中AB 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和榆、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 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3)适宜的激素水平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 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加入 IAA 溶液中可显著降解 IAA,但提取液沸水浴处理冷却后,不再降解 IAA,说明已伸长胚轴中含有_。 研究已证实光也有降解 IAA 的作用。这两条 IAA 降解途径,对于种子破土出芽后的健壮生长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答案】 (1). (2). 不是 (3). 抑制剂与运输 IAA 的载体结

32、合 (4). 不是 (5). IAA 氧化(降解)酶 (6). 有利【解析】【分析】【详解】(1)由于生长素在茎尖切段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中有生长素,出现放射性;中均出现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既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也可倒过来运输,不是极性运输。由于该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而琼脂块中不出现生长素,说明生长素不能运输,可能是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2)琼脂块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既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也可倒过来运输,即IAA在成熟茎中不是极性运输。(3)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能够降解IAA,但提取液经高温后不再降解IAA,则提

33、取液中物质经高温处理后变性失活,说明伸长胚轴中含有IAA氧化酶。光和提取液中的IAA氧化酶均能降解IAA,使植物体中IAA含量不会过高,维持适宜的水平,有利于种子破土出芽后的健壮生长。【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39. 研究人员对某生物(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某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它属于图2中类型_的细

34、胞。(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那么该细胞的名称可能是_或_。(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4)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一定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类型有_。(5)如果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在图1所示的时期,到达细胞一极的基因是_。【答案】 (1). 有丝分裂后期 (2). a (3). 精原细胞 (4). 次级精母细胞 (5). b、d、e (6). a、b (7). b、d (8). A、a、B、b【解析】【分析】图1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为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

35、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图2中a细胞内染色体和核DNA都是体细胞内的2倍,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b内染色体数等于体细胞,而核DNA数等于染色体数目的2倍,说明细胞已经完成DNA复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细胞c中染色体与核DNA都与体细胞相等,说明该细胞处于DNA复制之前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d内染色体数等于体细胞的一半,而核DNA等于体细胞,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细胞e中染色体和核DNA数均等于体细胞的一半,说明细胞为精细胞(精子)或卵细胞或第二极体。【详解】(1)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

36、时细胞内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该细胞属于图2中的类型a。(2)由以上的分析可知,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则该细胞处于DNA复制之前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应该为精原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3)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e(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4)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有丝分裂后期)、b(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一定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中,核DNA数应是染色体数的2倍,对应图2的细胞类型有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5)在有丝分裂后期移向一极的基因与体细胞的基因相同,故在图1所示的时期,到达细胞一极的基因是A、a、B、b。【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