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流县华阳中学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时间: 年 月 日单元名称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2课型新课目标引导知识目标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阐明种群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能力目标1、 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细菌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应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情意目标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引导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教学、自主学习各段学时预设段名时间学习引导先学自研互动探究点拨讲解训练内化诊断反思辅导提升教学内容活动设计(1)学习引导:以“问题探讨”引入,然后逐步展开教学,将本节的探究活动作为验证性实验活动。(2)
2、先学自研: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总结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阅读课本65-66页,思考: 根据细菌繁殖产生的后代数量,如何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结论:以 为横坐标,以 _为纵坐标,即可画出种群增长曲线。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一)阅读课本66页第3-5段,思考:1、在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 曲线会呈现何种增长方式?2、自然条件下,在何种情况下种群易出现这种增长方式?结论:自然界中,理想条件下,如果以_为横坐标,_为纵坐标来表示,曲线大致呈 型增长。(二)“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回答:在何种情况下会出现“J”型增长?其数学计算公式如何?模型假设:在_、_、_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
3、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 t年后种群数量为_。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观察课本67页图4-6,思考:1、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是否符合“J”型曲线,为什么? 2、什么是环境容纳量?结论:1、_;2、_;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观察课本68页图4-7,思考: 种群的数量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哪些?结论: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如 、 、_、 等,因此种群的数量总是在 ;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_ 甚至 。(3)互动探究、点拨讲解探究一:种群增长的型曲线1尝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 时间分钟20406080100120140160180细菌数
4、量 将数学公式(Nn2n)变为曲线图思考: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优缺点?2自然界确有类似的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型探究二:种群增长的“”型曲线 1.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思考:“S”型曲线在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吗?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能得到什么启发?探究三: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思考: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有哪些?探究四: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思考: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本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4)训练内化:例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5)辅导提升:点金训练中的创新训练题教学后记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参与情况存在问题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