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文言实词一本通第十一编 生、胜、行、异、阴、命、知、作、师、空生 【说文解字】生”是会意字,“屮”是初生之草,独体象形字;“一”是表示土地,没有独立的音形义,只是一个不成文的实象。其甲骨文如同地面长出来一棵草木,因此“生”字本义指草木生长、成长。甲骨文之后在字体上加点或短横,是草木的饰笔。“生”字可以引申出生育,发生、产生,活着的意思。还可以指未煮熟或未成熟的食物,如人们称没有成熟的苹果为“生苹果”。【字义例释】 动词,草木生长。如成语“杂草丛生”,【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七上曹操观沧海)【例】绝巘多生怪柏(八上郦道元三峡)动词,出生,诞生,生育。如成语“与生俱来”,【例】海日生残夜,江
2、春入旧年(七上王湾次北固山下)【例】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八上列子愚公移山)动词,发生,产生。如成语“妙趣横生”,【例】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七下杜甫望岳)【例】可怜白发生(九下辛弃疾破阵子)动词,生存,活着。如成语“死里逃生”,【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八上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名词,生命,生存的时间,一辈子。如成语“有生之年”,【例】生,亦我所欲也(九下孟子鱼我所欲也)名词,生活,生计。如成语“民不聊生”,【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形容词,生的,不熟的。如成语“生猛海鲜”,【例】则与一生彘肩(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名词,对读书人的称呼。【例】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
3、才调更无伦(七下李商隐贾生)【例】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八上柳宗元小石潭记)【巩固练习】解释加点字【1】今诸生学于太学( )(九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九上杜甫月夜忆舍弟)【拓展阅读】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捕蛇者说1.解释加点的字而乡邻之生日蹙( )2. 翻译文段答: 参考答案【巩固练习】解释加点字【1】今诸生学于太学( )(九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对读书人的称呼【2】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九上杜甫月夜忆舍弟)活着【拓展阅读】1.生计2.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
4、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胜 【说文解字】胜,金文从力,乘声。战国文字将“乘”改为“朕”声,“力”均在下方,表示力量能承受。篆文继承之,“朕”字篆文偏旁原分享从“舟”,后隶书改成“月”,指用力划桨之义。故“朕“表声兼义,整个字也表示力量能够承受的住。隶书将“力”省成“刀”,楷书又继承篆文定形为“勝”。规范简化字形为“胜”,旧读sheng,今读shng。书又继承篆文定形为“勝”。规范简化字形为“胜”,旧读shng,今读shng。胜,篆文既有此字,字形从月,生声。“月”字旁与肉有关,此字原义为生肉或生肉的气味,读xing。后此义用“腥“字代替了。而“腥字本义为“
5、星现喂猪或指猪肉里的息肉”,此义已经作废。故“勝“与“胜“不是等义繁简字。【字义例释】 胜:美好;赢;取得胜利;尽 美好【例】予观夫巴陵胜状 ( 九上范仲淹岳阳楼记) 赢;【例】射者中,弈者胜 ( 九上欧阳修醉翁亭记) 取得胜利【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九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尽【例】臣不胜受恩感激 ( 九下诸葛亮出师表) 【巩固练习】解释加点的字(1)环而攻之而不胜( )(八年级上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拓展阅读】古有一男子,才貌俱佳,官至三品,遭人嫉,被贬。心忧, 酒醉不胜杯杓,至胜地,仍不能胜心忧,遂发愤,立志定当胜于前,无奈天不遂人意,屡受挫折,其心之愤,何可胜道也哉!1.
6、解释加点的字(1)酒醉不胜杯杓( )(2)至胜地,( )(3)仍不能胜心忧( )(4)立志定当胜于前( )(5)何可胜道也哉( )2.翻译文段答: 参考答案【巩固练习】解释加点的字(1)环而攻之而不胜( )(八年级上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取得胜利【拓展阅读】1. 能承受2.优美3.战胜4.超过5. 尽,完2. 古时候有一个男子,才貌双全,官位三品,造人妒忌,被贬。男子忧心冲冲不能承受酒量喝醉了,到达优美的地方,仍然不能战胜心理,于是抒发愤懑,励志一定要超过以前,无奈上天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还是屡屡受挫,男子心中的愤懑。怎么可以说的完啊。行 【说文解字】“行”字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就像
7、是一个十字路口,中间是一条大路,左右两侧分出了两条小路。“行”字本义就是“路”,如诗经豳风七月中的“遵彼微行”,意思就是:沿着那条小路。因为道路是人走出来的,是供人走路通行的,所以“行”又当“行走”讲。从“行走”这一义项又可以引申为“离开”,如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子明杀之,以其妻行。”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李”,一般是指出行者所携带的衣箱、铺盖等物。可是在古代“行李”一词不是这个意思,如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这个“行李”是指“使者”。“ 行”字是个多音字。除读作xn之外,还读作hn。军人在道路上走,要排列成行。亲属间同辈的长幼次序叫排行、行辈。又假借指“职业”“行业”,如
8、:行规、行话、行情、行家。由此又引申指某些行业机构,如:银行、车行、米行、商行、拍卖行。【字义例释】读xn。动词,行军。【例】行收兵(九下司马迁陈涉世家)名词,行列。如成语“字里行间”,如:【例】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九下司马迁陈涉世家)行阵:名词,行伍,部队。如:【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九下诸葛亮出师表)读xn。名词,行为,行动。【例】行拂乱其所为(八上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xn。动词,推行,实行。如:【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八下礼记大道之行也)太行:山名。太行山在山西与河北之间。如:【例】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八上列子愚公移山)读xn。动词,走路,行走。如成
9、语“日行千里”,如:【例】陈太丘与友期行(七上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读xn,旧读xn。名词,品行。【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七上诸葛亮诫子书)行止:动词,行动,活动。如:【例】终日在天中行止(七上列子杞人忧天)读xn。动词,运行。如:【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七上曹操观沧海)【巩固练习】解释加点的字【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七上十二章)【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九下诸葛亮出师表)【拓展阅读】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加点的字(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2.翻译
10、文段答: 参考答案【巩固练习】解释加点的字【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七上十二章)走路【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九下诸葛亮出师表)品行【拓展阅读】1.运行2.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异 【说文解字】异”是“異”的简化字。甲、金文字中的“異”字,均像一个人双手向上,戴鬼头面具于头上的形状。小篆字形将金文分而化之,鬼头、人手和人身成为三截。楷书因袭小篆,遂与象形相去甚远,面目全非。简化后写作
11、了“异”。“异”字的取象,源于上古时期先民们进行祭祀、舞蹈时的化妆由某人戴上面具,代表祖先或死难亲人进行追悼祭祀。所以,“異”字有“戴”的意思,也是“戴”字的组字构件(“戴”是“異”的转注字)。由面具非自身具有,戴上乃是暂时的,最终还要取下,因而,“异”字又有分离之义。说文解字释为:“異,分也。”指分开或各自相处。史记中有:“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是说,家中有两个以上男子,必须让他们分家另过,否则,征收双倍的贡赋。“异”,为戴上面具,但人面和面具是截然不同的事物。因而,“异”又指各自的存在、区别或差异,如“大同小异、求同存异”等;又由差别引申为“奇特”之义,如“标新立异、异闻、异彩
12、”等;又引申为惊奇之义,如“诧异、惊异”等。“异在、异乡、异族、异域”等词,则用来表示“另外”的意思,如唐代诗人王维在送晁监还日本一诗中,用“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表达了中日友好往来之间的睦邻之情。【字义例释】形容词,不同,不同的。如成语“异曲同工”,如:【例】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曹植梁甫行)【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词,别的,其他的。如成语“异国他乡”,如:【例】手自笔录(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形容词,奇特,奇异,与众不同。如成语“奇珍异宝”,如:【例】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郦道元三峡)动词,以
13、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奇特。如:【例】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陶渊明桃花源记)【巩固练习】【1】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范仲淹岳阳楼记)【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吴均与朱元思书)【拓展阅读】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1.解释加点的字(1)永州之野产异蛇( )2.翻译文段答: 参考答案【巩固练习】【1】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范仲淹岳阳楼记)不同【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吴均与朱元思书)奇特【拓展阅读】奇 特2.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它)黑
14、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阴 【说文解字】阴,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读作yn。最早见于金文,原属形声字,从阜(f)从侌(yn),左为形,右为声。其本义为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现代简化为“阴”,变成会意字。与“阳”相对。“阴”也是中华姓氏之一。【字义例释】绿荫;【例】佳木秀而繁阴 (九年级上欧阳修醉翁亭记)昏暗【例】朝晖夕阴 (九年级上欧阳修醉翁亭记)寒冷,阴冷【例】阴风怒号 (九年级上欧阳修醉翁亭记) 【巩固练习】解释加点的词语(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八年级上列子愚公移山)【拓展阅读】故审堂下之阴
15、,而知日月之行。(察今)1.解释加点的字(1)故审堂下之阴( )2.翻译文段答: 参考答案【巩固练习】1.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拓展阅读】1.事物的影子2.所以察看厅堂下面日月的影子,就能知道日月的运行。命 【说文解字】在周代中期之前,“命”和“令”是同一个字。甲骨文的上部是一个朝下张开的“口”(有人认为是“房屋顶部的形状”;也有说是“亼”,意为集合众人;还有说像木铎,即铃,古时先摇铃后发令。),下部是“卩”,指跪坐在地上的人,“令”是指上级用口对下级发布命令;金文中,大概为了强调“发号施令”,在左下方加了“口”,构成了“命”字。小篆、隶书和楷书一脉相承,字形变化不大。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特别对“
16、命”和“令”进行了辨析:“命”专指上级命令下级,“令”有时还表示“使”的意思。“令”还引申为“发布命令的人”,即官长,如“令尹”“县令”;又引申为“好”“美”“善”,如“巧言令色”;进而用作“对别人的尊称”,如“令尊”“令堂”等。“命”的本义是“命令”“下令”【字义例释】动词,命令,下令。如:【例】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八上列子愚公移山)名词,生命,性命。如成语“草菅人命”,如:【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九下诸葛亮出师表)动词,教导,训诲。如:【例】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八上孟子富贵不能淫)名词,王命,命令,使命。如成语“唯命是从”,如:【例】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17、陵(八上郦道元三峡)名词,天命,命运。如:【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上十二章)【巩固练习】解释加点的字(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九下诸葛亮出师表)(2)敬受命( )(九下司马迁陈涉世家)【拓展阅读】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1.解释加点的字(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2.翻译文段答: 参考答案【巩固练习】解释加点的字(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九下诸葛亮出师表)(2)敬受命( )(九下司马迁陈涉世家)【拓展阅读】1.天命2.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
18、有命,富贵在天。知 【说文解字】知,汉语一级字,读作zh或zh,最早见于甲骨文。知的本义是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后引申为经验,常识,真理;又引申为聪明的,有战略的,觉悟的;由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引申为了解,懂得,通晓,明白,能体会;又由了解,懂得,通晓,明白,能体会引申为管理,主持。【字义例释】动词,知道,懂得。如成语“知书达理”,如: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七下欧阳修卖油翁)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七上十二章)名词,知识,见解,见识。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动词,得到,获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七上十二章)动词,感觉,察觉。如词语“感知”,如:大雪深数尺,
19、足肤皲裂而不自知(九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动词,了解,赏识。如:岂知予者哉(九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动词,主持,管理。如词语“知府”,如:山公以器重朝望,年逾七十,犹知管时任(世说新语政事)动词,同“智”,智慧。如:孰为汝多知乎(六下两小儿辩日)【巩固练习】解释加点的字(1)乃不知有汉 ( ) (八下陶渊明桃花源记)(2)不知其旨也 ( ) (八下礼记虽有佳肴) (3)其真不知马也 ( ) (八下韩愈马说) (4)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 (九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 (八上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九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0、【拓展阅读】梁惠王问政于孟子,曰:“本王处庭院之深,何以知民生疾苦?”孟子对曰:“知政者,不闻片面之词,当身体力行,方知明而无过。”1.解释加点的字(1)何以知民生疾苦( )(2)知政者 ( ) (3)方知明而无过( )2.翻译文段答: 参考答案【巩固练习】 (1知道,了解(2)知道,了解(3)识得(4)觉得(5)知道,了解(6)知道,了解【拓展阅读】1. (1) 知道 (2)主持,管理 (3)智慧2. 梁惠王向孟子询问治国之道,梁惠王说:“本王住在深宫中,凭什么知道百姓的疾苦呢?”孟子回答说“主持国事的人,不听信片面之词,应当亲自去做,努力实行,才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作 【说文解字
21、】“作”是会意字。甲骨文和金文原作“乍”。小篆从人,从乍,会人突然起身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作”。说文人部:“作,起也。从人,从乍。”(作,起立。由人、由乍会意。)“作”的本义是指人起身,读作zu。引申指起来、开始劳作。如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进而引申指产生、兴起、振作。如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由劳动、劳作引申为制作、创作。如秦韬玉贫女:“为他人作嫁衣裳。”进而引申指故意装出。如“忸怩作态”、“装腔作势”。还特指写作诗文。“作”又引申指手工业制造或加工的制作场所,读zu。如“作坊”。“作料”的“作”读zu,指油盐
22、酱醋等烧菜用的调料。【字义例释】动词,开始。如:【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第十三章)【参考译文:您要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动词,产生,发出,兴起。如成语“鼓声大作”,如:【例】泉水激石,泠泠作响(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吴均与朱元思书)【例】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动词,起立,起身。如:【例】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论语子罕)【参考译文: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穿戴礼帽礼服的人和盲人,相见的时候,哪怕他们很年轻,也一定会站起身来】动词,振作,奋起。如词语“振作”,如:【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孟子生于忧患,死
23、于安乐)【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动词,创作,写。如词语“作诗”,如:【例】属予作文以记之(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范仲淹岳阳楼记)【例】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苏轼水调歌头)动词,制作,建造。如成语“作嫁衣裳”,如:【例】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欧阳询醉翁亭记)动词,劳动,工作。如成语“深耕细作”,如:【例】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陶渊明桃花源记)动词,做,进行工作或活动。如成语“寻欢作乐”,如:【例】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诸葛亮出师表)名词,作品。如词语“佳作”,如:【例】然大风鸿鹄之歌,
24、亦天纵之作也(文心雕龙时序)【参考译文:然而像(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和鸿鹄歌,也可以说是天才的作品了】 【巩固练习】解释加点字(1)设酒杀鸡作食 ( ) 【拓展阅读】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1.解释加点的字(1)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2.翻译文段答: 参考答案【巩固练习】解释加点字(1)设酒杀鸡作食 ( ) 做 【拓展阅读】1.像2.兰芝对府吏说:“感谢你对我的诚心和关怀。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不久之后我会殷切地盼望着你来。你应当像一块大石,我必定会像一株蒲苇。蒲苇像丝一样柔软但坚韧结实,大石也不会转移。只是我有一
25、个亲哥哥,性情脾气不好常常暴跳如雷。恐怕不能任凭我的心意由师 【说文解字】读音:shi会意。从币,从自。从“自”,此处指的是疆土;“币”,表示军队保疆土很周全,前后面面俱到,表示众多。本义是“军队编制单位。二千五百人为一师”,可引申出“名词,军队”的意思;由“军队”中人数众多又可引申出“名词,众人”的意思。【字义例释】名词,泛指军队,部队。如成语“挥师南下”【例】十年春,齐师伐我(九下左传曹刿论战)名词,老师。如成语“良师益友”,【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七上十二章【例】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九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名词,有专门特长或技艺的人。【例】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苏轼石钟山记)动词,以
26、为师;拜师。【例】生乎吾前,其问道也固先乎吾,五从而师之(韩愈师说)动词,学习,效法。【例】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之人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名词,首都,京城。【例】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九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巩固练习】解释加点的字(1)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拓展阅读】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1.解释加点的字(1)古之学者必有师( )2.翻译文段答: 参考答案【巩固练习】解释加点的字(1)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军队【拓展阅读】1.老师空2.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
27、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 【说文解字】“空”是形声兼会意字。金文和小篆皆从穴,工声,隶变后楷书写作“空”。说文穴部:“空,竅也。从穴,工声。”(空,孔穴。从穴,工声。)“空”的本义为孔洞。引申指空虚、空荡荡。进而引申指没有实质内容、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语言。如“空想”、“空话”。由空又引申指空间、天空。用作副词,指徒然地、白白地。如“空跑一趟”就是“白跑一趟”的意思。还可以表示只、仅。如崔颢黄鹤楼:“此地空余黄鹤楼。”“空”还是佛教用语,指万物从因缘生,没有固定,虚幻不实。因此“空门”又指佛门。现在主要用作名词,指闲暇、空闲,读作kn。如:“你现在有空吗?”【字义例释】空:消散;天空;在空中;使身
28、处贫困之中;空旷天空(1)浊浪排空 ( 九年级 上范仲淹 岳阳楼记 ) 消散(2)而或长烟一空 ( 九年级 上范仲淹 岳阳楼记 ) 空旷(3)空谷传响 ( 八年级 上郦道元 三峡 ) 在空中(4)皆若空游无所依 ( 八年级 下柳宗元 小石潭记 ) 使身处贫困之中(5)空乏其身 ( 八年级 上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巩固练习】解释加点的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空:徒然;白白地。【拓展阅读】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1.解释加点的字(1)屡空( )2.翻译文段答: 参考答案【巩固练习】解释加点的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空:徒然;白白地。【拓展阅读】1.贫穷2.孔子说:“颜回啊,学问德行差不多了罢,可是常常穷的没有办法。端木赐的学问德行不高,他不安本分,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竞每每猜对了通假字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