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科)(语文)副标题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莫把汉学当国学 慕朵生 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
2、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
3、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负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
4、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 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实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 总之,汉
5、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选自2014年4月1日学习时报,有删改)1. 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学是外国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B. 汉学已有600多年历史,主要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阶段。C. 汉学研究不但促进、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传播、交流与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D. 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
6、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B. 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C. 汉学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D. 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者应负有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因而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B. 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脉,是立国的源泉;只
7、要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C. 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D. 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希望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大踏步地复兴。4. 水在滴苏沧桑中午十一点半,徐师傅等人都吃饭去了。捞纸房像被突然摁进了寂静的井底。有两种水声,在空旷的寂静里,缠绕回响。第一种,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这是榨纸声徐师傅上午做的几百张湿纸抄在杉木仝板上,摞成一尺多高的湿纸垛,用千斤顶压上去,把水榨出来,在晒纸房里经过晒纸的工序,就成为一张真正的元书纸。水顺
8、着纸垛边缘滴下来,滴在铺在底下的竹帘上,迅速汇集在竹帘的四角,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让人想起赤脚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想起南方屋檐下慵懒的雨滴,想起小满时节前三天的山林,嫩竹拔节,万物萌动。雨滴在每一棵竹子的头上,被它们吮吸进身体,满山的嫩竹元书纸的前世的身体里,便流动着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流动着砍竹的当当声、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嗽声,以及路过的山民呼出的烟草味、他或她的汗味、饭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棵竹,裹着整个山林的日月精气,一张元书纸的胚胎,在滴答声中渐渐成形。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亮。它来自幽暗的捞纸
9、房某个角落,水从一只装满纸浆的槽缸里溢出来,匍匐进地面。几近难以察觉的流水声,被无边的寂静扩大了。水声泠泠,像由远及近的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这两种水声,在此地,已经回响了一千多年,也许更久远。冬去春来,世事更替,水声从未停息,改变的,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此时,在村的另一头,作坊里年纪最大的捞纸师傅徐师傅,用手端起了饭碗。那双手已经在纸浆水里浸泡了四十五年,比白纸更白的手掌,已看不出掌纹和指纹,老茧连着老茧,有些地方已经开裂,又被纸浆水浸泡得更白。这双手,放进发酵捣烂的竹纸浆里,不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这双手已经不痛了,但很怕冷。数九寒天时,一天十几个小时,在结冰的纸浆水里进进出出,冷到骨头
10、里的冷。冷了,就往电饭煲热水里蘸一下,暖和一下再做。痛的是肩膀、腰。一站十多个小时,一抬臂二十公斤,一天几百上千次。捞纸得用巧劲,抄得轻,纸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每一张纸,重量误差不超过几克,要有手法、经验和耐心、细心。一缕阳光在吱呀一声里改变了形状,捞纸房的门被推开了,徐师傅回来了。刚才缠绕回响着的两种水声迅速遁迹,代之以一些更清晰明亮的声音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滤水声、竹架子的咿呀声、一个老男人偶尔的咳嗽声。“摇头晃脑”的下午开始了。“摇头晃脑”是每个上年纪的捞纸师傅的习惯。捞纸就是天工开物记载的“荡料入帘”。徐师傅手持纸帘浸入水浆,纸帘随手腕晃动,使浆液匀开,慢慢向前倾斜,晃出多余的水
11、浆,那层浆膜就是一张纸。随着倾斜、上提、放纸、揭帘这些动作的起承转合,他低头、转头至右边又转到左边,然后点头、抬头,一气呵成。纸帘提拉出水的最后一下,他的头点得很快,像在用劲,又像在对自己说“对,对,对”。午后的捞纸房,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是唯一的声音。他喜欢安静,连收音机都不愿意听。他并不关心纸是不是有生命,是不是有灵魂,他听不懂回归、传承、情怀这些字眼。他不知道那些纸去往何处,纸上会被写下或画下什么,哪怕是一个沉重的嘱托、一张生死状、一个孩子的梦想,或是一个罪人的忏悔“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这“生活”关系到他一天有多少收入,关系到他们平淡无奇却无比重要的日常,更关系到
12、心里安与不安。偶尔,他也会想,接替他操起这张竹帘的会是谁。他没有徒弟,年轻人都不学这个了。刚才,穿过村庄回捞纸房时,他碰到了一群人,一个在外地做生意回家过节的邻居,叼着烟,眉飞色舞地说着在新马泰旅游的事。邻居以前也做纸,后来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出去挣钱了,再也不碰纸了。徐师傅与他们擦身而过时,听到了一阵哄笑。他呵呵笑了几声,头也不回走上了通往捞纸房的田埂,重新将自己安放进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里,感觉世界又回到了他喜欢的样子。(节选自纸上,原载人民文学2017年第5期)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截取徐师傅一个中午的生活片断,将他四十五年的捞纸生涯和元
13、书纸制作的千年历史浓缩其中,选材精当,构思巧妙。B. 文章细腻生动地描写徐师傅“摇头晃脑”捞纸的场景,展现捞纸这一古老工序的同时,突出了老人娴熟的手法、专注的神情。C. “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这句话反映了徐师傅对长年辛苦劳作的纠结与无奈,语言质朴,情感自然。D. 传统的作坊、年老的捞纸师傅和电饭煲、新马泰旅游等现代元素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时代变迁中古老村庄真实而独特的风貌。5.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苏轼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注 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余杭
14、:杭州。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是当时较繁华的地方。堕泪羊公:晋书羊祜传记载,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襄阳有德政,他死后,襄阳百姓在岘山为之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东武望余杭”一句,写词人要从杭州到密州任职,与友人分别之后只能两地相望。B. “云海天涯两渺茫”以空间的辽远和阻隔,表达了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惆怅。C. “功成名遂”表明词人是有志于济苍生、安社稷的,“何日”表明这是词人的一种期望。D. “醉笑陪公三万场”运用虚实结合、夸张的手法,写日后词人与友人相聚宴的欢快。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6. 补写
15、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 _,_。(2)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_,_。(3)苏轼在赤壁赋中先以“ _”来感叹人生的短暂,接着又以“ _”对奔流不息的长江表达了羡慕之情。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7.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苏轼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注 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余杭:杭州。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是当时较
16、繁华的地方。堕泪羊公:晋书羊祜传记载,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襄阳有德政,他死后,襄阳百姓在岘山为之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8.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网络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
17、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_。 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生”,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构了一个_。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_。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_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身的进步与成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
18、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B.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C.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欲望、臆想、娱乐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D.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娱乐、欲望、审丑、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 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B. 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
19、大的生命力。C. 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D. 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 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吹毛求疵 颐指气使B. 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求全责备 颐指气使C. 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求全责备 横加指责D. 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吹毛求疵 横加指责9. 王先生想邀请自己熟识的某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来自己家参加父亲的八十寿宴。下面是王先生写的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多处措辞不当,请找出五处并加以修改。 兹定于2017年12月25日(星期一)11时在府上为家慈举办八十岁华诞。家慈是个京剧迷
20、,他有一些京剧问题向您垂询,热切期望能与您合作表演京剧九锡宫,还请您不吝赐教。请届时务必光临!10.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用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不超过60字),并指出漫画意(不超过20字)。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0.0分)11. 水在滴苏沧桑中午十一点半,徐师傅等人都吃饭去了。捞纸房像被突然摁进了寂静的井底。有两种水声,在空旷的寂静里,缠绕回响。第一种,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这是榨纸声徐师傅上午做的几百张湿纸抄在杉木仝板上,摞成一尺多高的湿纸垛,用千斤顶压上去,把水榨出来,在晒纸房里经过晒纸的工序,就成为一张真正的元书纸。水顺着纸垛边缘滴下来,滴在铺在
21、底下的竹帘上,迅速汇集在竹帘的四角,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让人想起赤脚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想起南方屋檐下慵懒的雨滴,想起小满时节前三天的山林,嫩竹拔节,万物萌动。雨滴在每一棵竹子的头上,被它们吮吸进身体,满山的嫩竹元书纸的前世的身体里,便流动着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流动着砍竹的当当声、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嗽声,以及路过的山民呼出的烟草味、他或她的汗味、饭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棵竹,裹着整个山林的日月精气,一张元书纸的胚胎,在滴答声中渐渐成形。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亮。它来自幽暗的捞纸房某个角落,水从一只装满纸
22、浆的槽缸里溢出来,匍匐进地面。几近难以察觉的流水声,被无边的寂静扩大了。水声泠泠,像由远及近的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这两种水声,在此地,已经回响了一千多年,也许更久远。冬去春来,世事更替,水声从未停息,改变的,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此时,在村的另一头,作坊里年纪最大的捞纸师傅徐师傅,用手端起了饭碗。那双手已经在纸浆水里浸泡了四十五年,比白纸更白的手掌,已看不出掌纹和指纹,老茧连着老茧,有些地方已经开裂,又被纸浆水浸泡得更白。这双手,放进发酵捣烂的竹纸浆里,不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这双手已经不痛了,但很怕冷。数九寒天时,一天十几个小时,在结冰的纸浆水里进进出出,冷到骨头里的冷。冷了,就往电饭煲热
23、水里蘸一下,暖和一下再做。痛的是肩膀、腰。一站十多个小时,一抬臂二十公斤,一天几百上千次。捞纸得用巧劲,抄得轻,纸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每一张纸,重量误差不超过几克,要有手法、经验和耐心、细心。一缕阳光在吱呀一声里改变了形状,捞纸房的门被推开了,徐师傅回来了。刚才缠绕回响着的两种水声迅速遁迹,代之以一些更清晰明亮的声音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滤水声、竹架子的咿呀声、一个老男人偶尔的咳嗽声。“摇头晃脑”的下午开始了。“摇头晃脑”是每个上年纪的捞纸师傅的习惯。捞纸就是天工开物记载的“荡料入帘”。徐师傅手持纸帘浸入水浆,纸帘随手腕晃动,使浆液匀开,慢慢向前倾斜,晃出多余的水浆,那层浆膜就是一张纸。随
24、着倾斜、上提、放纸、揭帘这些动作的起承转合,他低头、转头至右边又转到左边,然后点头、抬头,一气呵成。纸帘提拉出水的最后一下,他的头点得很快,像在用劲,又像在对自己说“对,对,对”。午后的捞纸房,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是唯一的声音。他喜欢安静,连收音机都不愿意听。他并不关心纸是不是有生命,是不是有灵魂,他听不懂回归、传承、情怀这些字眼。他不知道那些纸去往何处,纸上会被写下或画下什么,哪怕是一个沉重的嘱托、一张生死状、一个孩子的梦想,或是一个罪人的忏悔“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这“生活”关系到他一天有多少收入,关系到他们平淡无奇却无比重要的日常,更关系到心里安与不安。偶尔,他也会
25、想,接替他操起这张竹帘的会是谁。他没有徒弟,年轻人都不学这个了。刚才,穿过村庄回捞纸房时,他碰到了一群人,一个在外地做生意回家过节的邻居,叼着烟,眉飞色舞地说着在新马泰旅游的事。邻居以前也做纸,后来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出去挣钱了,再也不碰纸了。徐师傅与他们擦身而过时,听到了一阵哄笑。他呵呵笑了几声,头也不回走上了通往捞纸房的田埂,重新将自己安放进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里,感觉世界又回到了他喜欢的样子。(节选自纸上,原载人民文学2017年第5期)文章第段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感受,请从描写角度和句式运用两方面简要赏析。本文标题“水在滴”寓意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2. 材料一: 2017年中国内
26、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 倾向领域 专业资料 文学书籍 教育文章 时事新闻 健康心理 其他资源 份额 36.30% 21.70% 15.60% 13.50% 9.10% 3.80%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10月13日)材料二: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27、。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创业热潮。(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年11月23日)材料三: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
28、会上瘾。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3日)材料四: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网络提供知
29、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07月27日)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额比例,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B. 材料二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
30、况,对其快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C. 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D. 材料四侧重于网络对知识付费提供内容的分析,并对人们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指出这种消费形式对于部分人是最好的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 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两类的用户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B. 年轻人在对文化的消费中是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与他们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对于内容付费的支出有很大关系。C. 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
31、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D. 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13. 材料一: 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10月13日) 材料二: 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
32、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创业热潮。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年11月23日) 材料三: 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
33、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3日) 材料四: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
34、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07月27日) 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你有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14. 司马申,字季和,河内温人也。申早有风概,
35、十四便善弈棋,尝随父候吏部尚书到溉,时梁州刺史阴子春、领军朱异在焉。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 游处。属太清之难,父母俱没,因此自誓,菜食终身。 梁元帝承制,起为开远将军,迁镇西外兵记室参军。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辩据巴陵,每进 筹策,皆见行用。僧辩叹曰:“此生要鞬汗马,或非所长,若使抚众守城,必有奇绩。”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 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僧辩顾申而笑曰:“仁者必有勇,岂虚言哉!”除散骑侍郎。绍泰初,迁仪同侯安都从事中郎。 高祖受禅,除安东临川王谘议参军。出为戎昭将军、江乘令,甚有治绩。入为尚书
36、金部郎。 九年,除秣陵令,在职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于县庭。秩满,顷之,预东宫宾客,寻兼东宫通事舍人。迁员外散骑常侍,舍人如故。 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因入城中,收其府库,后主深嘉之。以功除太子左卫率,封文招 县伯,邑四百户,兼中书通事舍人。寻迁右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以疾还第,就加散骑常侍,右卫、舍人如故。 至德四年卒,后主嗟悼久之,及葬,后主自制 志铭,辞情伤切。卒章曰:“嗟乎!天不与善,歼我良臣。”其见幸如此。 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申历事三
37、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B. 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C. 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D. 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游处,指交游和相处。孔子周游列国时,“游”的同时常伴随学术交流,成“游学”。本文中的“游”,跟陶渊明“清自交以绝游”一句中的“游”意思相同。B. 筹策,本义指一种古代计算用具。本文中引申为“
38、计策”,成语“运筹帷幄”“一筹莫展”“出谋划策”中保留了与本义相关的用法。C. 伯,古时用来指兄弟中排行第一的。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以下类推。县伯,此指县级最高长官,不是爵位。D. 志铭,即墓志铭,分志和铭两个部分,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司马申年少有才但家门不幸。他十四岁时,下棋的才华便得到阴子春、朱异的赏识;父母因动乱而双亡,对他的内心触动很大。B. 司马申长于据守而不善征伐。他曾跟随都督王僧辩据守巴陵,虽然不善于在疆场征战,但在安抚百姓
39、、守卫城池中有突出贡献。C. 司马申曾临危无惧,奋勇护帅。讨伐陆纳的一次战斗中,敌强我弱,在卫士溃逃之时,司马申却毫不退缩,危难之时确保了主帅的安全。D. 司马申果断决策,评叛建功。在叔陵叛逆占据东府的情况下,司马申驰马召来援兵追赶叛贼,事后得到嘉奖,并授职获封。15. 司马申,字季和,河内温人也。申早有风概,十四便善弈棋,尝随父候吏部尚书到溉,时梁州刺史阴子春、领军朱异在焉。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 游处。属太清之难,父母俱没,因此自誓,菜食终身。 梁元帝承制,起为开远将军,迁镇西外兵记室参军。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辩据巴陵,每进 筹策,皆见行用。僧辩
40、叹曰:“此生要鞬汗马,或非所长,若使抚众守城,必有奇绩。”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 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僧辩顾申而笑曰:“仁者必有勇,岂虚言哉!”除散骑侍郎。绍泰初,迁仪同侯安都从事中郎。 高祖受禅,除安东临川王谘议参军。出为戎昭将军、江乘令,甚有治绩。入为尚书金部郎。 九年,除秣陵令,在职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于县庭。秩满,顷之,预东宫宾客,寻兼东宫通事舍人。迁员外散骑常侍,舍人如故。 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因入城中,收其府库,后主深嘉之。以功除太子左卫率,封文招 县伯,邑四百户,兼中书通事舍人。
41、寻迁右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以疾还第,就加散骑常侍,右卫、舍人如故。 至德四年卒,后主嗟悼久之,及葬,后主自制 志铭,辞情伤切。卒章曰:“嗟乎!天不与善,歼我良臣。”其见幸如此。 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九年,除秣陵令,在职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于县庭。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田野里住着田鼠弗雷德里克一家,收获的季节来临时,它们开始分工合作。有的收藏稻谷植物和其它食物,准备过冬。弗雷德里克负责收藏阳光、颜色和
42、故事。大家都嘲笑它,但它没有理会,继续工作。冬天到了,它用阳光使大家感到温暖,用颜色使大家仿佛看到了夏季的美丽,用单词给大家讲故事消遣寂寞,田鼠一家过了一个美好如春的冬季。上述材料,给你带来怎样的感悟和启发?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C【小题2】B【小题3】D【解析】C项答非所问。本项表述的是汉学研究的作用;另外,“促进、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传播、交流与融合”表述有误,原文“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故C项错误。B选项中“国学的产生没有
43、汉学早”,无中生有;而且,“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应为“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故B项错误。A选项的错误是因果倒置。“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是原因。B选项的错误是扩大范围,“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脉”,应为“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而且原文为假设关系,选项为条件关系。C选项的错误是未然说成已然,“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不正确,原文是说“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所以只有D项正确。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44、,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本题中,C.徐师傅并不“纠结”。故选C。5.【答案】D【解析】略。6.【答案】(1)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2)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3)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本题中需注意“忧”“蜀”“须臾”的书写。7.【答案】(1)今夜拿着残灯送你归去,走过河塘,恍惚间见落泪如羊祜
45、的却是杨元素,描绘了一幅夜晚送归图。(2)借景抒情,通过写灯火稀疏、河塘寥落,烘托词人内心的凄凉,表现词人的留恋之情。(3)用典,运用“堕泪碑”的典故,将友人杨元素比作羊祜,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表现了词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解析】此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语言和技巧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熟知各种技法,能加以辨析并分析其作用。诗歌手法一般分为表达方式类、表现手法类、结构方式类、语言手法类,要能予以细化,如表达方式类主要是描写和抒情的手法。同时熟知此类题的答题思路:点明手法,对其运用情况加以说明,分析其作用(一般为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诗歌的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46、间接抒情根据媒介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景结情、哀景哀情、乐景哀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等等。在点明手法的基础上加以解说并分析其作用,作用多为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本题参考以上思路作答,扣住借景抒情和用典抒情分析。8.【答案】【小题1】B【小题2】D【小题3】C【解析】略。略。略。9.【答案】(1)“府上”修改为“寒舍”;(2)“家慈”修改为“家严或家父”;(3)“华诞”改为“寿宴”;(4)“垂询”改为“请教”;(5)“请届时务必光临”改为“真诚期待您的光临”。【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准确的能力。敬语指对听话人表示尊敬的语言手段。使用敬语,
47、是尊人与尊己相统一的重要手段。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中国人喜欢谦逊,所以谦词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此题中,“府上”是指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不适合称呼自己的家;“家慈”,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这里是为父亲做寿;“华诞”,敬辞,称伟大的人物或机构诞生的日子;“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请届时务必光临”,语气生硬。找出不当之处后,根据错误原因修改即可。10.【答案】漫画内容:画面右边是狭窄的电梯,人流拥挤,还有许多人随着人流往电梯挪动。画面左边是宽阔的步梯,只有一人提着行李沿着步梯走在前面。寓意:不盲从,善于选择,舍得付出的人方可胜出。【解析】本题考查图文
48、转换能力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漫画文字转换解题方略:1、阅读漫画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故在审漫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2、看清漫画的画面。漫画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在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观察画面。3、品味漫画的语言文字。为了表达其寓意,漫画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文字。在解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所隐
49、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4、揣摩漫画的夸张之处。为了说明某种观点,漫画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观者共鸣。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5、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漫画的要义。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说明漫画的内容时要注意左右楼梯的宽度、人数以及人物的动作形态,然后从“善于选择”的角度概括漫画寓意。无论是描述漫画内容,还是概括寓意,都要注意语言的简明,注意字数的要求。11.【答案】【小题1】描写角度: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多种角度描写,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美。(或:从虚和实的
50、角度描写,由眼前的水滴声写到山间的竹子,使内容具有意境美。)句式角度:运用排比、对偶,句式整齐;在整句中间用散句,句式灵活。语言富有韵律美。【小题2】“水在滴”是指捞纸房的水声从未停息,象征元书纸制作工艺的延续;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暗示元书纸制作工艺的日渐式微;“水在滴”反映了徐师傅单调重复的生活状态,表现了匠人们对传统手艺的坚守;水滴声的变化,体现了徐师傅享受工作和全情投入的状态。【解析】本题考查从描写角度和句式运用两方面鉴赏文本语言的能力。从不同角度来看,描写有多种分类:正(直接)、侧面(间接)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人物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景物描写)。
51、从句式运用来看,有整齐与多变之分,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等。文章第段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多种角度描写;在句式上运用排比、对偶,句式整齐;在整句中间用散句。言之成理即可。本题考查把握文本标题寓意的能力。一般标题有两层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本文标题“水在滴”寓意丰富,表层含义指捞纸房的水声从未停息,深层含义象征着元书纸制作工艺的延续,匠人们对传统手艺的坚守。“水滴”从形态到声音的变化,暗示元书纸制作工艺的日渐式微,体现了徐师傅享受工作和全情投入的状态。言之成理即可。12.【答案】【小题1】C
52、【小题2】B【解析】略。略。13.【答案】政府要加大网络版权保护力度,鼓励相关商家合理发展。商家要针对市场需求,努力提供更广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优质服务。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更加理性,不能盲目消费,养成思考的习惯,注重能力的提高。【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从文本出发,就某个问题让考生来谈自己的观点。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读懂题干要求,明确探究方向,然后从文本中梳理出相关信息,再从分析这些信息入手,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见解。本题建议要结合文本,从国家、商家和消费者三个层面分析概括。14.【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B【解析】略。略。略。15.【答案】司马
53、申以身遮蔽王僧辩,持盾上前,恰好裴之横带着救兵赶到,贼军才退。太建初年,任秣陵令,在职期间凭清明能干受称赞,有白雀在县庭筑巢。【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有:躬蔽、会、乃、除、见纪、巢。注意语意准确连贯。16.【答案】略。【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是关于田鼠弗雷德里克一家的寓言故事。参考立意:物质尤可贵、精神价更高;生活除了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不管别人如何嘲讽,做好自己;乍一看“不务正业”无用的事物,也许最后大有用处;在集体、团队里,分工协作可以使事情最终完成得更好。学生作文符合题目要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