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双测过关(十) 辽夏金元的统治A级学业水平达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耶律德光统治时期采取了“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在中央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其出发点是()A适应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B巩固契丹的奴隶制度C为了笼络汉族地主官僚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解析:选A“蕃汉分治”是为了适应汉族和契丹族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实施的,故A项正确;B、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蕃汉分治”有笼络汉族地主官僚的目的,但不是其出发点,故C项错误。2“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以上诗句反映了两宋之际背井离乡的文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诗中的“胡尘”之“胡”是指()A西夏B辽C金
2、D蒙古解析:选C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北宋灭亡,故“胡尘”之“胡”是指金,故选C项。3金史中记载:“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A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 B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开始推行内阁制度解析:选B材料说明金章宗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在治国政策上很有建树,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不符合,故A项错误;整个材料是在赞美金章宗治国理政,故C项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符,应排除;内阁制开始于明朝,故D项错误。4北宋时曾与辽、西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南宋
3、与金也曾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这两种局面被打破,分别是源于哪个民族的崛起?()A契丹族、党项族 B契丹族、女真族C党项族、女真族 D女真族、蒙古族解析:选D女真族崛起,建立金国,打破北宋时曾与辽、西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蒙古族崛起于蒙古高原,打破南宋与金形成的长期对峙的局面,最后灭掉南宋,建立元朝,D项正确。5唐朝安史之乱时,长安和洛阳俱失,地方州郡还是有办法可以各自为战,并最终平叛;北宋时金兵内侵,只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你认为造成这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唐朝经济繁荣远胜北宋 B北宋军事实力弱于唐朝C金兵力量强于唐朝叛军 D北宋地方财权全归中央解析:选D宋朝地方财政权力全部收归
4、中央,地方力量相较于唐朝而言要弱很多,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B、C两项因朝代不同而无从比较。6下列选项能准确概括从宋到元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繁荣与开放 B封建国家陷入危机C早期国家的产生 D分裂走向统一解析:选D9601368年,中国先后经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南宋与金对峙,以及元朝大一统三个历史阶段,因此,从宋到元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故答案为D项。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封建国家陷入危机是明清的时代特征,排除B项;早期国家的产生是夏商周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7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之后,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这说明他要()A立志变通蒙古军事上的扩张B以中原
5、文明为基础进行改制C实行南北汉蒙分治D抛弃游牧生产方式,推行农耕解析:选B材料“山以南”即指中原地区,所以可得出以中原文明为基础进行改制,B项正确;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材料是强调以中原文明为基础,不是实行南北汉蒙分治,C项错误;D项“抛弃”表述错误,排除。8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进步性的表现?()A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加强了民族融合C推行行省制度 D实行“四等人制”解析:选D“四等人制”激化民族矛盾,影响国家稳定,不属于进步性的表现。二、非选择题(共14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
6、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二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元朝史学家揭傒斯说,“镇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元史明宗纪也称行省为“方面之寄”。合而论之,即在传统的郡县制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把行省当做分寄
7、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权。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材料一、二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8分)(2)综合材料三,指出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并概括元朝行省的特点。(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得出行省对地方行政区划标准的创新,打破山川形便的划分旧制,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以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概括材料二可得出行省权力划分上的创新;第二小问,作用可从对当时政治、后世政治、多民族国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据材料分析总结即可。答案:(1)创新: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
8、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作用:避免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关系: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表里);行使权力受中央政府节制。特点: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B级选考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中国古代有些统治者为加强统治,解决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问题,曾经采用过类似“一国两制”的办法进行治理。下列制度中具有明显“一国两制”特征的是()A西汉时期的郡国并行制B契丹的“蕃汉分治”制度C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度D元朝时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置行中书省解析:选B辽朝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北面官负
9、责游牧民族事务,采用少数民族制度,南面官负责农耕民族事务,采用汉制,这类似于“一国两制”的办法。2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解析:选D题干材料“菊”和“重阳”是核心。无论是诗中的“菊”,还是自注里的“重阳”,都表明了女真族对重阳节的重视和在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也未提及;重阳节起源于战国,逐渐由汉族传入少数民族,故
10、C项错误。3元朝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屈原为忠节清烈公,改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谥杜甫为文贞。其实质是元朝()A利用儒学维护统治 B全面推行汉化政策C对汉人的高度重视 D否定宋代程朱理学解析:选A儒学自西汉之后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元朝加封儒学大师,其实质是利用儒学维护统治,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4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该同学研究的政治制度()A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B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使得皇权
11、空前强化解析:选C依据材料“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可以判断是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拥有大权,但是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故A项错误;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遏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故B项错误;行省拥有大权但是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严格制约,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C项正确;行省制度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加强皇权,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4分)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央王朝大规模地移民开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始于秦朝。秦始皇首先对新拓“河南地”重点开发,“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或谓三十四县),临河,徙谪戍以充之”,公元前21
12、1年,又“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两汉加大了开发力度,尤以西汉武帝时最盛,以河套、河西地区突出。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有计划地大规模移民,并鼓励、扶植内地贫民自愿前往耕植和屯田。二是采取强制手段,发罪犯及其家属屯边。三是大规模推行军屯。摘编自陈子舜我国历代王朝开发和治理边疆的方略措施材料二在元朝的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的事务,包括边疆民族,“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朝令夕至,声闻毕达”,“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
13、于内地”。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在中央设置的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是帝师和宣政院。帝师是主管全国宗教事务的官员,一般情况下并不直接管理吐蕃事务,而是通过宣政院或向皇帝推荐吐蕃地方官的形式来实现。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加大边疆开发力度的目的及其与秦朝移民戍边的不同之处。(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汉初的内外形势,从中央集权和边疆危机两个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由材料一中的“两汉加大了开发力度,尤以西汉武帝时最盛,以河套、河西地
14、区突出”可得出移民范围扩大;由材料一中的“徙谪戍以充之”和“主要方式有三种”可得出方式更加多样;由材料一中的“发罪犯及其家属屯边”“大规模推行军屯”可得出出现军犯家属屯边和士兵屯边。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的“在元朝的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的事务,包括边疆民族”“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等信息可得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创新;由材料二中的“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朝令夕至,声闻毕达”可得出目的多为巩固军事征服成果;由材料二中的“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不直接管理吐蕃事务,而是通过宣政院或向皇帝推荐吐蕃地方官的形式来实现”可得出因俗而治。第二小问,结合上述特点和所学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来回答。答案:(1)目的: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解决边疆危机。不同之处:移民范围扩大;方式更加多样;出现军犯家属屯边和士兵屯边。(2)特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创新;目的多为巩固军事征服成果;因俗而治。贡献: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密切了边疆与中原的联系;改变了唐以来的羁縻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使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奠定了我国疆域版图的基本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