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必背知识点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种群的基本特征(个体不具有)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年龄结构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 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1)种群密度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步骤:抓捕标记释放重捕估算重捕数初次标记数标志重捕法总数=重捕标记数计算方法: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的动物(2)控制人口的方法:降低出生率(计划生育)(3)年龄结构:一个种群中各个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4)性比率的农业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
2、(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二、种群的增长方式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无限条件/无环境阻力)(2)数学模型:Nt=N0t N0为种群的起始数量 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倍 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不变(3)特点:种群数量无限增长(4)适用范围:种群迁入新环境的开始一段时间;实验室理想条件下(5)意义:反映种群增长的潜力和趋势(能体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过度繁殖”这一观点)种群数量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时间(1)形成条件:(存在环境阻力)食物、空间有限,有捕食者存在等非理想条件 有最大值:K值(环境容纳量)(2)特点: 在 K/2值时,种群增长率最大 增长率是变化的 大于K/2值时,种群增长率逐渐变小 K值时,种群停止增长,种群增长率为零,此时环境阻力最大(3)适用范围:自然种群的增长规律3、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生物资源为防治有害生物提供科学依据三、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1种群的非周期性与周期性波动 外源性因素: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2、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包括 内源性因素: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